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赵仲华 《科技信息》2012,(24):351-352
随着汽车进入中国家庭的普及,汽车的安全驾驶成为日益关注的主题。不仅白天的公路繁忙,夜晚的汽车流量也不相上下,据交警部门分析,1/3交通事故发生在夜间,晚上8点至9点事故发生概率达到高峰,夜间11点左右,又出现一个高发时段。晚上9点之后,死亡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其他时段的3倍。夜间的交通事故发生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且产生的损失巨大,造成人员死亡的居多。从原因上分析,主要由酒后驾驶、车速太快、乱闯红灯、疲劳驾车、分散精力、强行超车、违章掉头、灯光使用等原因造成。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都会有夜间行车的经历,如何确保夜间行车的安全,除了在思想意识形态上高度重视以外,掌握必备的夜间驾驶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周奕财 《科技信息》2013,(22):428-428
夜间行车是每个驾驶员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了解夜间行车的特点,掌握夜间行车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夜间正确使用灯光、控制合理的车速、增大行车间距、准确判断路况、注意休息克服视觉疲劳和体力疲劳,是每个驾驶员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对确保行车安全非常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夜间行车经验和从事车辆调度后车队夜间行车经验的交流以及其它方面的夜间行车经验,多方面总结。夜间的行车特点与白天不一样,光线黑暗观察判断困难,影响安全驾驶。据有关资料表明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约26%,而且夜间容易发生恶性交通事故。行车的困难程度也比白天要大一些,危险也大一些。所以对每个驾驶员来说,了解夜间行车的特点,掌握夜间行车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夜间正确使用灯光、控制合理的车速、增大行车间距、准确判断路况、注意休息克服视觉疲劳和体力疲劳是每个驾驶员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现就自己多年的行车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3.
倒车,是机动车驾驶员司空见惯的驾驶行为,但倒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却不在少数。一般来说,倒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轻微的多一些,比如将车前灯撞碎、保险杠撞凹;与他车发生刮擦;将车尾灯碰碎、后轮掉沟;伤害他人等等。事故损失虽然不大,但却埋下了重大隐患。倒车引发的重大事故也时有发生。无论是两车相撞还是人车相撞,后果都极其严重。倒车的注意事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移位倒车时,应注意车辆所移位置的宽窄程度,判断好车辆后方、两侧的障碍物与后轮所处的安全位置。防止碰撞、刮擦、掉沟等交通事故,必要时,应有人在车后指挥。二是拐弯倒车时,…  相似文献   

4.
基于MODIS地表温度的京津冀地区城市热岛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 2005 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识别城市和郊区, 基于2000-2010年 1, 4, 7, 10月MODIS地温产品探究京津冀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差异, 讨论城区土地利用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昼夜、季节特征突出。白天热岛与夜间热岛差异较大, 夜间92.8%以上的城镇表现为热岛, 且季节差异小。夏季白天热岛最强, 冬季白天85%的城市呈现冷岛效应。白天水体减弱城市热岛强度, 夜间相反。春、夏季草地增加白天城市热岛强度, 冬季白天为减弱作用, 夜间四季均为增强作用。农田和林地在春、夏、秋季白天减弱城市热岛强度, 冬季白天为增强作用, 夜间四季均为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5.
行人夜间行街的安全系数普遍不高,人车之间的交通冲突居高不下。由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引发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行人的过街安全问题急需解决。针对这一交通现象,将着重研究行人夜间过街的安全性,从机动车与慢行交通着手,设计行人夜间预警系统。最后利用交通仿真技术验证系统的必备性,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出行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6.
利用"城市气象/示踪外场试验"期间(2011年10月1-14日)在兰州市榆中县城区获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城区内的湍流统计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白天城区内大气为中等不稳定层结,而夜间则接近于中性;计算的无量纲相似关系式与其他城市的结果较为一致;反照率日变化呈现非对称U型结构,日出日落时刻反照率较大,白天较小且接近于常数0.14.白天能量输送以感热为主,感热和潜热占净辐射的比例分别为23%和2%,波文比为11.白天热储量占净辐射的比例高达75%,而夜间两者大小相当.夜间热储量的释放可以抵消甚至超过损失的长波辐射,从而促进城市热岛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铁车特点进行不锈钢地铁车被动安全设计时难点之一是其端部吸能结构的耐撞性设计。本文依据地铁车体耐撞性设计理念,在车体端部结构中设计整体承载式专用吸能结构。建立头车及中间车车体有限元模型,进行编组列车的碰撞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承载式专用吸能结构在撞击过程中发生稳定有序的塑性变形,冲击能量的47%转化为专用吸能结构的塑性变形,表明该车的耐撞性符合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从全国雾天交通事故多发的10条高速公路路段中选取交通气象观测条件较好的4条路段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雾天交通事故的特征,并通过雾天交通事故与能见度的关系分析,定量研究了交通事故在不同能见度区间的分布规律。与晴天交通事故相比,雾天交通事故后果更为严重,伤亡率明显增加。事故类型以撞固定物和刮擦为主。雾天事故中,肇事车辆为重型货车、中型货车和大型客车的比例比晴天增加。雾天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在同车道行驶未按规定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操作不当、低能见度下不按规定行驶。统计表明,雾天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的凌晨至早上时段,事故高峰期为早上7∶00左右,这与大雾日数的时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70%~90%的雾天交通事故发生在能见度低于1 km的情况下,其中能见度低于100 m的区间内比例最高,为25%~50%。能见度低于1 km时,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密度随能见度增加而减小,尤其当能见度低于300 m时,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出现突发性增长,当能见度低于100 m,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密度增长到30%左右。根据交通事故在不同能见度区间的分布,将能见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划分为4个等级,实现了气象能见度到交通安全等级的转化,可为交管部门制定雾天交通事故防范对策,以及气象部门开展交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车用多普勒雷达测速系统若干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利用多普勒雷达检测车速、车距的系统方案。对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进行了论证。本系统可安装在汽车上,用于雾天或夜间监测前方车辆,并在车速、车距达到临界安全值时发出报警信号,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揭示死亡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2013—2018年淄博市境内伤亡交通事故数据的统计描述与深度解析,采用Logit回归的方法对交通事故死亡发生概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描述,建立了贝叶斯Logit事故分析模型;利用极大似然法对模型初始参数进行估计,并基于吉布斯采样的蒙特卡洛马尔科夫链算法对模型参数后验分布进行迭代计算和标定;根据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对模型拟合优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凌晨时段(0:00-7:00)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最高,早高峰时段(7:00-10:00)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是凌晨时段的0.83倍;(2)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时,单方事故出现人员死亡的概率是多方事故的2.08倍;(3)雨天出现死亡交通事故的概率是晴天的1.12倍,雪天发生死亡交通事故的概率是晴天的0.34倍,并且死亡事故的发生概率随着能见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滋阴养血潜阳疗法对阴虚阳亢高血压病降压的平稳性。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ABPM)观察中药组33位患者(n=33)治疗前后24h收缩压均值(24hSBP)、24h舒张压均值(24hDBP)、白天收缩压均值(dSBP)、白天舒张压均值(dDBP)、夜间收缩压均值(nSBP)、夜间舒张压均值(nDBP)、降压平滑指数(SI)及降压谷峰比率(T/P)等,并与对照组(n=20)比较。结果:中药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降低,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I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BP的T/P比值均大于50%。结论:该疗法对阴虚阳亢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及较好的降压平稳性。  相似文献   

12.
汽车碰撞变形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应用于动力学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多种轿车车身碰撞过程进行了建模、模拟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碰撞在时速65km/h以下,撞压量与碰撞速度的关系呈线性,其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的试验统计结果相吻合;而在较高速度碰撞时,非线性特征逐渐增大,碰撞总撞压量与碰撞相对速度呈准线性关系,二者之比称撞压系数,为0.9-1.7,非线性的影响约5%。同时给出了其判速方程,所得碰撞的撞压变形规律,特别是判速方程和撞压系数在汽车结构设计和交通事故分析中具有实用价值,巳在多起疑难事故分析中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升交通事故预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统计分析了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时空特征、类型特征、肇事人员、车辆特征和事故原因特征等,表明深圳市各区的道路交通事故与社会经济具有稳定关联性;白天时段致死率高于夜间,事故后果相对严重;车辆间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最多;事故主要出现在一般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事故肇事主要为外来人员;私用车辆肇事数量最高;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市域道路交通安全文明建设、加大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管理、遵循事故规律加大交通安全执法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日光温室南北向地表面热湿耦合传递的规律,以一栋日光温室为试验平台,对南北向地表面温湿度场、地表面辐射强度以及近地空气温湿度进行了连续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夜间的冷凝过程还是白天的蒸发过程,温室中部地表面的温湿度变化梯度最大,换热量最大;白天8:00-18:00时间段内,地表水分发生蒸发现象,土壤含水率下降,夜间18:00-次日8:00时间段内,近地表空气发生冷凝现象,土壤含水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太原市学龄儿童呼吸道健康情况以及大气污染现状和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性,在山西省太原市城区中学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所初中学校,有2 134名年龄在11-15岁之间的学生参与了调查,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13.7岁。PM10的测定采用便携式气溶胶实时检测仪。SO2、NO2和O3的测定采用被动吸附滤膜测定。本研究采用two-level Logistic回归来分析学校大气环境与在校学生哮喘等呼吸道症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校学生夜间呼吸困难/喘息和呼吸时胸部有哮鸣音的患病率分别为3.6%和4.4%,夜间干咳和白天呼吸困难的患病率分别为11.6%和18.7%,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最高为32.3%。男孩比女孩报告有更多的呼吸时胸部有哮鸣音症状,女孩比男孩报告有更多的呼吸道感染。此外,室外PM10与白天呼吸困难有正相关关系,不论室内还是室外的PM10都与夜间干咳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于成喜 《科技资讯》2011,(13):228-229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环境组成。交通事故是由于系统不稳定或不平衡发生的。在这些因素当中,人的可靠性是最差的。在各类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占80%~90%。因此研究驾驶员的行为差错,对保障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于交通治安卡口的全天候视频车辆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交通治安卡口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的全天候智能车辆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特点是不考虑车辆跟踪,提高了计算速度并避免了跟踪误差,适于嵌入到监控摄像机中;而且自动区分白天/夜间场景。对于白天场景,通过背景剪除、阴影抑制、形态学计算等手段获得运动信息,然后根据车辆的尺寸、对比度与纹理特征实现车辆检测;对于夜间场景,利用车灯的高亮度与对称性特征得到车辆检测结果。该方法快速有效,在现场采集的实际路况视频数据上,白天与夜间车辆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6.42%和95.96%。  相似文献   

18.
在对郑州市郊区蔬菜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不同蔬菜种植时间、不同蔬菜种植模式的21个典型样点,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蔬菜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蔬菜有机肥提供的氮质量分数为47.13%~86.00%,五氧化二磷为87.45%~99.78%,氧化钾为85.78%~96.48%;黄瓜、辣椒、番茄、芹菜、菜豆、茄子6种蔬菜氮用量比推荐用量高出1~11倍;五氧化二磷用量比推荐用量高出1~8倍,钾在茄子、番茄和菜豆的用量比推荐用量高出1倍多,在辣椒、黄瓜和芹菜上的用量低于推荐用量;不同农户之间肥料用量和蔬菜产量差别较大;不同区域和农户之间土壤理化性状差别较大.调查还发现,样点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的质量比和全氮质量分数较高,土壤磷素和硝态氮累积严重,速效钾含量偏低,有明显的盐渍化现象,但土壤酸化现象不明显,叶菜类蔬菜硝酸盐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19.
在夜间、黎明或大雾、大雨中行走或行车时,由于光线暗淡,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时速超过150公里,司机很可能看不清在公路旁操作的清洁工、修路工、执行公务的警察和行人,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减少这类事故,国外许多新型的发光、反光交通安全用纺织品应运而生。安全夜光衣美国一家纤维制造厂生产了一种特种纤维,它在普通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加上了一种发光物质。用这种纤维为原料制成的服装,夜间能自动发光,使穿衣者犹如一个带光体。安全反光背心这种背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红色的网眼织物,另一部分足黄色的涂层织物。  相似文献   

20.
这种汽车夜间会车自动变光器由集成电路和其他电子器件所组成,能与前方150米以远的车辆实现互闭远光灯,并改用近光灯,保证车辆夜间安全交会。该自动变光器可以单车安装,与前方手控装置的车辆实现互闭,还可以二车同时安装实现互闭,当前方车辆灯光久开不熄时,本自动变光器也能自动产生闪光,间隙照亮前方道路,实现安全行车。本自动变光器在白天还可作为危险报警闪光器使用。本发明已获得专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