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设立的一门必修计算机基础课程。该科目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更加娴熟地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基本操作与基础知识,有效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知识量,进而让学生成为合乎各个专业领域发展需要的多方面综合性人才。现今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多数都并不十分理想,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改革与探究,已经成为了目前各大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将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进行讨论,以期能够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倪海军 《科技信息》2012,(27):300-300,341
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公共基础课程,它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一直是计算机教育者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就计算机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学计算机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为贯彻教育部有关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精神,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我校公共计算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展示了改革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为高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教育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技能、应用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由于高校学生起点不同,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期望和需求不同,因此,《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不宜再采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法,根据学生原有计算机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详细地阐述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准备工作、拟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有关建议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计算机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为贯彻教育部有关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精神,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我校公共计算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展示了改革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公共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双语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文章对双语教学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一一进行了探讨。指出双语教学必须有全面长期的规划,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和展开,才能稳步实施,办出适合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双语特色。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案例,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上课没有积极性,实际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为此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并结合学科竞赛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案例与实训项目,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实际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本文从教育教学过程出发,依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和特点,结合高校公共计算机教学规律,通过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使学生了解目前最新的科技与技术,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为所学专业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本、专科教育阶段开设的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学目的侧重于应用计算机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西昌学院"1+X"模式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索的具体措施及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是为了实现跨学科交叉,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课程.计算机作为一个文理交叉的应用性极强的技术类课程,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的特点,在计算机公选课的设置上和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困难,这给高校公共计算机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挑战.分析了公共计算机选修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公共计算机选修教学的课程设置方案,最后给出了公共计算机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洪敏 《科技信息》2011,(33):165-165,161
在高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公共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本文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当代高校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是西华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旨在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该课程是进一步学好其他课程的良好阶梯,已引起各高校的重视。文中从调整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手段、划分不同教学模块等几方面入手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作出了具体阐释,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相似文献   

13.
史媛 《科技资讯》2010,(30):167-167
计算机公共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目标在于让学生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上网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主宰作用,教师费力地讲授,学生没有什么兴趣听,教学效果并不突出。本文针对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探讨,提出以案例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作为辅助的一种教学方法,制定奖惩机制,让学生快乐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李林涛  魏亮 《科技信息》2010,(7):167-167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日益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程度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该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专业AutoCAD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结合多年对计算机专业AutoCAD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出:①课程应以提升AutoCAD应用及二次开发为基本立足点;②打通AutoCAD与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的联系:③融入公共基础课程于AutoCAD的实例教学之中.教学实践活动表明,提升后的课程为学生在AutoCAD应用领域工作打下了灵活应用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君 《科技信息》2012,(19):283-283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结合中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状和特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着力推进模块化教学,不断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余婕 《科技信息》2010,(26):197-197
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地被引入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过程中。在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效结合后,使课堂教育更加多样化,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本文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特点进行对比,提出一种结合两种教学方法的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及,所以高校在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方面,必须注重实际技能的掌握。传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学生实际操作的练习。新时期,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的上机实训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技能。基于此,该文对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上机实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上机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方向,希望对提高高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赵锦东  曲萍 《科技资讯》2011,(4):197-197
《VB程序设计》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并且还是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科目,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围绕学生这个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VB程序设计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现状,提出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应与专业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并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引入建构主义思想实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指出了现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