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随着职业卫生"三同时"(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监管力度的加大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的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愈来愈多,对其报告的评审、审核与审查(以下简称报告评审)凸显重要。为保障报告评审的质量与水准,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本文对报告的评审流程略作浅谈,与相关单位参考学习。评审报批总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分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预评价是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及防治方面的可行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职业病危害严重单位将被关停2020年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90%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明确对职业病危害严重、改造后仍无法达标的用人单位,严格依法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依照法定程序责令停建、关闭。《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格局。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  相似文献   

3.
<正>职业病防治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健康权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为了有助于企业也就是用人单位抓住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指导职业卫生监管人员把握监管的重点范围,今年3月份国家安监总局把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包括标准规范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制定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以下简称《八条规定》),以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更好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建设项目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从评价方法、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职业病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极易被用人单位及劳动者自身轻视。我国部分区域缺乏职业病的评价和认证制度,缺乏防治职业病的有效执法监督保障体系,造成职业病危害与防治的巨大落差。职业病已成为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研究解决职业健康监管面临的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防治职业病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积极应对职业病危害,建立立体的职业病综合防治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正4月的最后一周,是一年一度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2011年12月31日修改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理顺了我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强化了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完善了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明晰了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高度重视。健康湖南,职业健康先行。职业病危害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永州督促14个职业病风险类别严重的行业(领域),共123家重点用人单位,加快整治进度。7月1日至31日,永州市安监局抽调工作人员,组成2个检查组,对全市各县区专项整治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并对各地列入专项整治行业部分企业的整治情况进行了抽查。经此一役,永州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得到了整体推进,尤其是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没患职业病,不代表没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8.
连线编辑部     
<正>编辑:《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请问:对职业危害申报管理有何要求?陈晓陈晓:根据2012年6月1日施行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48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以下简称《申报办法》)的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原《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作了相应修订,制定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2012年版)》(以下简称《申报表》),明确了申报的具体内容;同时,对原有的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了修改,形成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网址:http://www.chinasafety.ac.cn)。  相似文献   

9.
黄晖 《科技资讯》2010,(1):143-144
目的:了解石化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对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分析与评价,制定相应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选择与该项目类似的工程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防尘、防噪、防毒、防暑等设施和措施仍有待改善。结论:该石化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治重点为粉尘、噪声、毒物、高温等。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月1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2012年4月2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修订背景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决策部署,2016年7月2日修改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取消了安全监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行政审  相似文献   

11.
赵季秋 《咸宁学院学报》2014,(2):183-184,18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大学生能否顺利找到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以及个人的发展都起到极大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是维护学生的发展过程、维护学生利益的重要举措。该文提出了新时期用人单位,招聘中歧视行为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中的一个现象,给社会、用人单位、求职都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增强资格审查的有效性以及深化用人单位资格审查工作应把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防尘、防毒技术发展也极为迅速,其中通风技术作为防尘、防毒的重要防治技术之一,被广泛的应用到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能够有效的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确保职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另外,在职业病危害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的评价工作,将危害防治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防预措施,切实有效的避免职业病给职业人员造成危害,在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过程中,主要根据的评价指标是通风量,是保证室内空气流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重点职业病专项整治,规范用我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逐步增强,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是,当前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亟待加强.本文结合烟草企业实际,就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指导煤矿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为监察、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执法依据,寸草塔二矿进行了采掘工作面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工作。从辨识采掘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入手,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具体开展了采掘工作面粉尘、噪音和有害气体的检测,依据检测的结果客观评价采掘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控制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本文分别从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和实施各阶段论述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和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审查和切实做好工作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淘汰落后产能与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这些为从源头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同时,职业病危害防治也面临着严峻考验。部分企业对职业病防治责任不清楚甚至清楚了也不落实;相当一部分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历史沉积的职业病危害远期效应逐渐暴露;仍有部分县区没理顺监管职能,监管力量薄弱。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国家安监总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进一步强化职业健康监管,提高监管实效,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权益。《意见》要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在安全生产大检查、日常监督检查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检查等工作中,将职业健康作为一项必要内容,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要树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超标就是  相似文献   

18.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是职业危害评价体系和职业病防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加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使得单纯依据传统空气采样分析等方法与限值进行对比评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定性风险评估法在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及其适用性与局限性。提出了定性法与控制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有望更加全面、科学和客观地评估职业病危害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是安全设施"三同时"的重要环节,做好安全条件、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至关重要。本文分析项目安全审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罗光耀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98-98,112
审计部门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工作量日益增大,任务繁重。审计人员应抓住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重点,从容易引起造价变更的环节入手,重点审查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费率、取费基础、工程量等环节,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