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庭院景观能够展示出农业景观的独特魅力,直接关系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优化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模式为目标,通过对乡村庭院景观的环境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乡村景观元素的运用,探讨了空间互补型庭院景观、动植物生态联养景观及不同主题生态农庄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5月的龙游县浙源里村,山顶开满了成片的映山红,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村道信步,路旁的农家庭院令人眼前一"靓",围墙上有红红绿绿的圆形花器,角落边绘有趣意图案的石块瓷缸"。乡韵庭院"的推进,扮靓了整个浙源里村。而这些极具龙游当地特色的乡村庭院设计工作,一部分出自浙江农林大学派驻衢州市龙游县的科技特派员郑国全之手。  相似文献   

3.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在重庆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渝西传统民居庭院及周边常见的风水林、果园、茶园、农田和水系等植物景观进行了现场调研,并从"风水林的营造与保护、因地制宜以节约成本、最大化利用生态资源、适宜操作的生产方式"4个方面分析传统民居植物景观所折射出的生态智慧,可为乡村绿化规划及"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陕北多沙区乡村聚落水蚀泥沙分布规律,探讨乡村聚落的土壤侵蚀问题,为加强该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乡村聚落径流、泥沙观测小区,根据观测的降雨径流泥沙数据资料,在粒度分析实验室用英国生产的Mastersizer-S型粒度仪测定样品粒度,对侵蚀泥沙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陕北乡村聚落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呈"M"型,有2个明显的波峰,分别是10~50μm的粗粉沙和1~5μm的粘粒,其中粗粉沙的含量最多,达到了40%左右,粘粒的含量次之,达到了20%左右,二者的含量总共达到了60%以上;但是,通过对庭院、户间道路和户间空地的侵蚀泥沙在相同降雨条件下进行分析发现,侵蚀泥沙粒度在共性之中却有一定的差异性:在相同的降雨强度下,侵蚀泥沙粒径中<5μm细颗粒的含量以户间道路最少,庭院和户间空地次之,而>50μm颗粒的含量却以户间道路为最多,庭院和户间空地次之。结论陕北多沙区侵蚀泥沙中主要是粗粉沙和粘粒物质;户间道路径流挟沙能力最大,侵蚀强度也最大,可携带走较多的粗颗粒泥沙,和较少的细颗粒泥沙;而庭院和户间空地径流挟沙能力最小,携带走的是大量的细颗粒泥沙,粗颗粒泥沙较少。这说明在加强治理黄土高原乡村聚落中土壤侵蚀的同时,聚落中户间道路的土壤侵蚀问题应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当前,各地正在按照"五个振兴"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大批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形成。乡村振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这也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品质,让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无缝对接,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里山倡议"是日本在乡村自然景观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理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但是,作为一种全球普遍认可的乡村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实施和推广中举步维艰,尤其是在民族地区,这一生态理念在实践中困难重重.文章从"里山倡议"的概念、内涵与实践出发,通过分析该倡议在中国大陆民族地区实施过程中的困境,指出"里山倡议"在设置和应用方面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里山倡议"与中国民族地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设计范围的特性、基本原理及布局、材料及其特点、古旧器的再利用等方面探讨了别墅及庭院园林的设计思路,为今后别墅庭院的园林设计提供了一定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景观小品设计是点睛之笔,对于提升乡村整体环境品质、传承乡土文化有不可小觑的重要价值和功能。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为村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和挖掘地方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文化,进行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景观小品设计,打造以村民为主体的生态宜居美丽家园,采用循环、共生、参与的理念,使之与村民生产生活、乡村生态环境相契合,突显其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住宅小庭院是一个内部敞开而外部封闭的相对私密的一个空间,在多年前,传统的庭院只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活动、聊聊天的场地,然而现代庭院承载的活动更广,一个设计优秀的庭院会给人们带来舒适、闲静,特别是给在城市高速生活状态下的人们一个放松心情的场所。本文从小庭院的特殊性入手分析进而研究小庭院的植物配置,根据合肥小庭院的发展现状,从人居环境、植物的特性、植物设计原则、景观元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小庭院的植物综合配置,并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家庭来合理的配置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0.
王馨 《科技信息》2011,(18):I0280-I0282
居住庭院现已越来越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能将它的概念明确,成为一个布局清晰,绿化配置合理的庭院,是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庭院的风格分为:自然式庭院和规则式庭院。以摩力达产业园别墅庭院案观为主要探讨对象,阐述要建造一个舒适的庭院就必须科学的运用造园技巧,选择适合周边的庭院风格,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选择及配置,才能呈现出供休憩、娱乐的优美空间。  相似文献   

11.
传统庭院空间设计语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庭院空间的源流入手,阐述了我国四种传统庭院的空间类型,并通过对传统庭院的空间设计构思分析归纳出一些庭院空间设计语汇,以期对现代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浅议乡村聚落旅游开发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为 《科技资讯》2008,(8):225-225
乡村聚落旅游开发中的景观规划设计要充分尊重自然和营造自然,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善于以丰富的手法展现乡村聚落的优美环境,提升旅游形象,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战略目标"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标志着国家对乡村建设的重视。为了更好地继承和运用传统村落营建中将乡村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的整体规划理念及方法,文中以陕西历史文化名村党家村为例,挖掘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特点,运用了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考察走访和整理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出党家村传统村落空间营造结构特色,它主要从自然环境的因借和人文精神两方面体现。在此基础上,从乡村人居环境和乡土文化的角度对传统村落的空间营造结构特色做探索,挖掘并传承传统聚落文化,为乡村的建设提供可行的规划思路和设计方法,推动当代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下城区首批科普庭院启动 5月16日,由下城区科技局、下城区科协、下城区武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联合举办的"下城区科普庭院启动仪式"暨武林街道首届"生态、节能、健身、书画科普庭院创意"活动,在环城西路42号庭院举行:这是下城区充分挖掘、利用、整合社会资源,在科普的阵地和形式上又一新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如何开展,关系到脱贫攻坚和百年目标的实现。文章以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三农"发展的精神为依据,对其进行剖析,归纳出2020年"三农"发展的四个重要路径: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保供稳价。坚持这四个路径,能为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居住区庭院空间和环境现状做出分析,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庭院空间设计方法,指出了各个要素对住宅庭院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乡村厕所"设计难,建造难,处理难,运维难"的问题,通过对已有设计案例的梳理和整合,构建了乡村改厕技术模式库;利用绿色装配化建造技术实现乡村厕所的便捷建造,大大缩短了建造工期;通过模块化配置嵌入,提升了如厕环境的卫生性、舒适性;通过粪污一体化处理处置设备的应用,实现生态循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构建农户、处理设施与运管人员快速反馈机制,实现长效运管,最终达到乡村厕所"设计—建造—处理—运管"一体化技术与集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产品的融合,能够开发出更具特色,更受游客欢迎的创意乡村旅游产品.本文在分析了创意旅游的创意理念、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创意与乡村旅游产品的融合路径的基础上,以大同市花塔村为例,从文化创意的视角设计花塔村创意休闲农业园、创意民俗表演馆、创意休闲养生园、创意旅游纪念品和假日旅游活动五种创意产品类型,最后探讨了花塔村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意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地方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建立产学研政深度合作模式,有助于为农村进步、农业升级和农民发展贡献应有力量.人文社会研究成果为农村进步提供战略指导和理念支持,自然工程科学成果为农业升级提供服务保障和技术支撑,地方院校师资教育资源为农民发展提供畅通通道和广阔市场,在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三农"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功能.实际服务过程中,也面临着地方院校系统深入"三农"问题有限,关注研究"三农"问题不深,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不多,辐射带动"三农"发展有限等问题.地方院校在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有所为、大有可为,要着力在平台搭建、资源整合、人员激励和辐射带动方面推动建立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推动地方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区域地貌差异,采用定点观测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布设在榆林、延安两市的3个观测小区的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进行了水蚀定位观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乡村聚落的平均侵蚀强度为2722.2 t/km2,尤以户间空地平均侵蚀强度最大,为4380.9 t/km2.延安市宝塔区乡村聚落平均侵蚀量最大,为5311.9 t/km2.表明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普遍较为严重,降雨是直接驱动力,人为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也很明显,应加强研究,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