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影响当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一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技能缺乏,二是户籍制度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制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农村劳动力的技能,而且能够回避二元结构体制的制约,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发展职业教育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除需扩大规模外,还需要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林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7,(24):118-118
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地制约着我市农民的增收、影响着农村的稳定。本文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农地流转效应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农地流转的正效益需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立农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农地流转的资源配置效应;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劳动力非农就业率;发展农业科技,引导农民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从研究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建设发展水平的分析,找出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的必然过程,也是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就目前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促进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发展中国家必须处理好的重大战略问题,分析目前在二元城乡结构的制约下,我国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着农民工进城后就业难、土地制度不健全、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缺乏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农业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低等困难。认为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可通过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以促进城乡同时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二元户籍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龙岩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转移任务极其繁重。因此,龙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单靠工业扩张、城市膨胀来吸收和消化显然是不够的,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转移方式。从龙岩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特征入手,分析了制约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出提出了龙岩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太原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规模大。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介绍及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因素的剖析,提出了推动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指出要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政府必须加强规划管理,强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功能,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直接影响到山西2300多万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还影响到山西省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进程。本文立足于山西的实际情况,对制约山西省劳动力转移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有效解决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查进丰 《科技信息》2010,(18):I0178-I0179
我国在迈向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农村中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力素质低下,劳动力素质低下不仅影响着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就业,更影响着劳动力在城镇就业。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更要靠其自身的调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的素质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农村的主要问题。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核心是发展教育。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是走城镇化道路。本文以盐边县的情况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足有其体制根源,如人为地限制某些职业的竞争人数,使愿意者不能加入;增加某些职业的竞争,使其超过自然限度;限制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等。因此,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府在此过程中,应有所“为”,国家必须进行一系列现实的制度性安排:取消户口歧视,打破城乡壁垒;取消就业歧视;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含量的高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知识欠缺、专业技术缺失等人力资本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不断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增加政府投入与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为顺利实现劳动力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要采取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进城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难点问题,也是我国如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河南作为农村人1:7占75%以上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尤为突出。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河南省能否顺利搞好现代化建设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入手,找出河南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并分析探讨当前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从而加快河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期早日实现河南由农业弱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论述昌黎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深入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困境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转移途径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建立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机制、努力搞好向外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渠道不宽、道路不畅等问题,提出了以市场为主导、以政府的引导扶持为保障.以就地转移为主,异地转移、境外输出为辅的劳动力转移模式,并从两个大的方面提出了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是目前山东省乃至全国都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通过运用历史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并运用推拉理论,以城市为视角,实证分析了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吸引力,同时指出城市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的推力.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