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民族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运用现代测绘与信息技术,即3S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三维数据与信息库,其中对原始数据的采集与信息加工方法、海量空间数据与图形的存储与分析、三维数据建模与可视化技术进行了研究。所建立的民族建筑基础数据库可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苗族建筑保护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大湾苗寨吊脚楼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苗寨吊脚楼三维点云数据,依据点云数据提取建筑尺寸、节点样式等信息,并绘制其二维施工图纸,为吊脚楼建立完整、规范的施工图集。同时以BIM技术为支撑,以施工图纸为参照,对吊脚楼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可视化动态施工模拟对吊脚楼的施工工艺进行分解,直观地展示其施工过程。以三维点云信息保存、施工图纸逆向设计和动态施工模拟的方式对苗族吊脚楼进行数字化保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数字化保护正在替代传统的技术手段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本文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傩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傩文化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并以万载傩文化数字化保护为应用实例,提出了傩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框架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0月19日,《建筑学研究前沿》学术会议——建筑遗产保护技术会议在东南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东南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东南大学承办。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学研究前沿》期刊主编王建国,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石邢教授出席会议,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吴向致开幕辞。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京都大学(日)、名古屋市立大学(日)以及国内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保护与复原技术开始在古建筑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龙南关西新围作为赣南客家围屋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科学等价值。文章针对龙南关西新围的生存现状,利用数字化保护与复原技术采集新围的建筑信息,并从信息数据库、自媒体平台、数字化展示及新围App开发构想等角度进一步展开分析,探索针对龙南关西新围的数字化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6.
BIM下的三维设计能在工作流程中提供足够信息,使成本估算更精准、冲突检查更完整、施工建造更确实、运营管理更流畅、建造工期更缩短等。以往习惯到后端施工阶段才处理的细节检讨,一部分得以在设计阶段BIM模型建立时就需要进行,使过去在建造工作上需要耗费时间往返变更的工作得以大量减少,是BIM在三维设计的发展趋势。由于电脑辅助设计的发展较早,但BIM平台的提供许多分析评估工具,与一些快速建立参数化复杂曲面模型的平台软件,使设计师可以针对方案需求套用,减少部分建模的麻烦,也让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信息被多向整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剖析国网福建电力传统物资供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国家电网现代智慧供应链体系的建设要求,依托一个智慧供应链平台的建设,提供“四个面向”一站式服务,创新设计一套电力物资供应数字化管理模式。借助这一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满足“即用即领,按需领用”供应需求,简化了用料提报,缩短了供应链全流程物资供应响应周期,显著提升了用料领料便利性,同时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创新与变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了解人类听力范围,并选择将模拟音频信号转化为数字音频信号的两个重要参数的技术指标,设计符合档案馆音频资源保护的音频数字化模块系统。从而实现音频档案的长久保存,有利于用户的下载使用。  相似文献   

9.
藏文文献数字化保护系统是对藏文文献的抢救和保护.面向对象的类测试技术是在藏文文献数字化保护系统的需求分析指导下以类为单元的白盒测试方法,传统的单元测试主要分析产品的内部逻辑结构,而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在考虑内部逻辑结构的同时也要重点分析对面向对象开发中类的继承、封装和多态等特性进行的测试.  相似文献   

10.
到目前为止,针对民族文化数字化产品保护的数字水印算法几乎没有,而实际情况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民族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性抢救必须进行数字化,但数字化之后带来的产品内容安全性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影响了数字化产品的进一步开放、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本文从数字水印技术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民族文化数字化产品的特点,探讨各种不同数字水印技术在民族文化数字化产品保护方面的可行性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技的持续发展,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已经进入了教育、传播、文化等多个领域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而言,增强现实技术突显出沉浸、交互等特性,在给受众带来新奇的、短暂的文化体验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以萍乡傩面具为例,提出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傩面具数字化保护方案,采用手持激光扫描仪快速获取傩面具三维原始数据并以点云形式储存,利用Willboox、Geomagic软件对点云进行拼接、去噪、修复处理等获取更为精确的、误差更小的数据。结果表明,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傩文化数字化保护成本,还可以更高效地获得傩面具三维数据,在傩面具数字化保护方面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张弛  章谊  龙莉波 《工程与建设》2022,36(1):137-142,152
文章研究了城市更新项目中,在文物保护建筑下方利用微型顶管掘进挖土,以此来保护地坪的新技术;研究了微型顶管的工作流程与机械设备;给出了城市更新项目中基于土体硬化技术的保护文保建筑地坪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对比了某型硬化剂和水泥在土体加固中的差异,体现了其低碳环保的材料优势;给出了平移文物保护建筑时,运用微型顶管形成管棚来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佤族传统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基础上,对采集的佤族文化与实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和编目,构建佤族文化数字化平台。完成了佤族舞蹈建筑等人文资源的加工入库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并与旅游服务系统进行融合,使佤族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科学存储以及旅游数字化体验、村寨展陈、佤族舞蹈的虚拟交互整合为一个大型系统。强化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服务创新模式,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借助信息技术,文化遗产能够更便捷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韵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信息科技在文化遗产领域的交叉应用,涉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图像处理等技术前沿。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贵州少数民族舞蹈数字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有着"民族之都"的美誉,随着旅游业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化在带给贵州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强烈冲击着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生存基础,传统的生态文化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危险,本文结合贵州省民族舞蹈的现实状况,介绍了动作捕捉技术在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的应用,及其舞蹈艺术数字化保护的基本制作流程,基本实现民族舞蹈的数字化保护。  相似文献   

16.
智能建筑中安装了大量的电子设备,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子系统,其工作的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都不尽相同,对接地要求也不同。文章对智能建筑的接地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强电和弱电的接地方式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藏文文献数字化保护系统功能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文文献是我国民族古籍中的瑰宝,学术价值很高,对它的数字化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功能测试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8.
分析科技期刊品牌现状,提出数字化保护措施:1)域名的注册和保护,2)通用网址网站的注册和使用,3)利用已有信息平台实现优先出版.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当前,我国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诸多问题.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化保护红色文化遗产应该成为现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政府的重视、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普查、相关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应用性示范工程的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相关人才的培养是顺利实现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张利刚  牛强 《科技资讯》2013,(7):135-135
介绍福清1号机组基于Triconex的反应堆保护系统硬件结构、网络布局、软件应用,从而使电厂维护在安全界限以内,以及从调试准备的角度介绍文件、工具、物资、人员准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