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QQ、微信等沟通形式从全方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现代大学生。"微时代"的出现在便利于人们沟通的同时还在各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的想法,给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多元化的挑战。文章根据"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及对策分析,首先说明了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特征;接着叙述了"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接的挑战;最后阐述了"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信公众平台是近年兴起的新型网络应用平台,在高效思政教育应用中具有较大优势,因此,高校应创新思政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帮助高校思政教育实现立体化教学,进一步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准确性与现实性,为高校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博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微博技术应用的现实基础,探索了使用微博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玉  胡弢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3):93-94,98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生活必备品,其功能不再是传统单一的通话、信息,手机QQ、微信、微博等充斥人们的生活,手机网民已经成为当今第一大网民量。在新时期,手机对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着诸多影响和挑战:有社会因素,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有家庭因素,也有高校的因素。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手机,建设高校大学生手机思政工作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齐抓共管,构建社会、家庭、高校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工作新途径和新平台。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微博、微信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展开带来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隐性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思政博客、微博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成 《科技信息》2011,(25):134-134,75
在互联网时代,博客、微博这种网络新媒体已经深入到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政教师也纷纷开通了实名的博客、微博,想借助这一颇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兴媒体,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基于隐性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思政教师利用博客、微博网络工具在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体现,以及更好的发挥思政教师博客、微博作用的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7.
微信、微博作为互联网时代以手机媒体为载体的新兴媒介,凭借开放性、时效性等优势,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新宠儿,给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平台。如何利用好微信、微博,成为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因此,应顺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遵守教育规律,利用好微信、微博这一新兴媒介,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高校“微思政”借助“微载体”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聚合效应和精准靶向。微博、微信、抖音等微载体具有强大的图文、音像、视频编辑功能,可以有效促进师生双向平等互动,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但也容易产生信息重复、圈子固化等负面问题。依据SWOT模型中“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的基本原则,从系统化入手综合研判微载体的整体态势,科学制定发展策略,发挥微思政工作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9.
微时代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工作载体及主体权威备受质疑与挑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顺势而上,充分发挥微时代中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力求搭建一个与时代发展主旋律相符的思政教育平台,以营造人文关怀和时代主旋律的校园微博为主导、以深化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核心、以提升思政教育队伍的前瞻性及可控性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自控力及鉴别力为核心,才是微时代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可行出路。  相似文献   

10.
微信作为当前互联网时代下重要的社交媒体,能够利用自身的媒介优势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信息沟通和咨询服务。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程度的加深,如何对互联网教育优势做出进一步的开发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为此,本文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信特点的探究,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微博和微信的产生过程及其作用,介绍了35所"985高校"微博、微信的应用研究现状,探讨了基于微博和微信平台开展读者服务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既面临着教育者权威、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的挑战,但也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开拓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视野,也为教育工作者带去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高校应重塑思政教育观念,创新思政教育理论与内容,革新思政教育方法,构建高质量的思政教师队伍,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在分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就高校如何创新改革思政教育工作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微博作为网络媒体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娱乐、搜索及信息获取方式,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文献查阅法等研究方法对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合理利用微博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微博功能的挖掘,利用微博效应,倡导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渗透。  相似文献   

14.
微博等新媒体在研究生群体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研究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高校中的文化育人功能仍然开发不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已无法满足当下研究生的育人需求。文中结合当代研究生使用微博的特点和微博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以德育内容为本、优化网络环境和建设精英网络思政队伍的管理对策,以便高校育人工作者使用微博开展更加有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6):107-111
以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与发展为契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为主要抓手,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思政课微信教学平台"作为一个信息化教与学相结合的视角迅速发展,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构建。本文从"思政课微信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根本目的、落脚点、主要途径、深度融合等方面对其本质进行了剖析,从而揭示了其立体性和丰富性,虚拟性和延展性,开放性和导向性等特征,并对其功能和价值进行解构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育有利于完整人格的发展、道德观念的自觉内化和大学生修养的提升。高校开展情感教育要借助于审美教育,还要面向生活。发挥教师在学生生活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利用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介形式是高校情感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加强辅导员思政教育策划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对此,高校要重视起辅导员能力的培养。基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高校不仅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与教育,同时还要注重辅导员的管理,督促辅导员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从而为思政教育培养一支综合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辅导员队伍,促进思政教育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双通双融”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推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升以及学生思政课程学习方式更新的有效方式,对高校学生成长发展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国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对“双通双融”这一理念理解不充分、对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思考不足、对思政教学方式的运用较为单一,导致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并不理想。因此,我国高校思政教师亟须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完善“双通双融”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优化“双通双融”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程的呈现形式,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手机日渐成为我国大学生标配,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特点展开分析,并对思政教育、安全教育、查寝管理等微信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高校教职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核心环节,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打造思政教育新课堂、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等,而目前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方面面临着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充分、思政教师队伍红色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缺乏创新性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环节较薄弱等问题,今后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从用活用好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培训等多措并举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养、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以及转变观念加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不断增强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