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导向型教育的发展对高职课余体育俱乐部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俱乐部应以职业为导向,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明确开展课外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重要意义,以唤起大学生对课余体育俱乐部内涵的重新界定和认识。面对闲暇时间,充分利用课余体育俱乐部这个载体,拓宽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育行为,注重个性化的发展,科学、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本文针对高职课余体育俱乐部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分析了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校园的体育俱乐部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吴福霞 《科技信息》2010,(30):I0263-I0263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发展,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兴起,给了体育教学一个新的组织形式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甘肃省8所高校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其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研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该研究旨在促进甘肃省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和改善大学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方法对龙岩学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与现状水平进行调查,并与四年前调查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相对2001年本次调查学生的经济来源水平有所提高;2、花钱进行体育消费的意识开始被学生接受,强身健体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首要目的;3、大多数学生接受课余体育活动以俱乐部的形式开展并对俱乐部进行一定的收费。4、学生在对俱乐部项目开展的选择上具有性别差异。研究为学校今后课余体育活动开展及学生合理体育消费的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钟冬红  郭希 《科技信息》2008,(29):200-201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赣州市5所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俱乐部自身的物质条件、项目开设、活动形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是影响大学生参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主要因素,论文从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健康教育和快乐体育的关键.在探讨高校体育俱乐部形成的同时,着重论述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特点及管理方式,使之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自发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自发体育俱乐部促进了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但其娱乐成分过高,多注重短期效应,缺乏长远规划,管理不善,缺乏纪律约束,俱乐部内部呈"无政府"状态,矛盾和隐患很多.对自发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文勇  徐锦锋 《科技信息》2010,(6):292-292,29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对江西省重点高等学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组织形式现状和运行模式进行研究,了解江西省重点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需求和行为以及对江西省重点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等资源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发展江西省重点高等学校综合性体育俱乐部的设想与建议,旨在为江西省重点高等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院校的体育工作中如何贯彻全民健身纲要,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更好地把德育、教育融入体育工作之中,根据开设体育俱乐部的情况分析,开展、开设体育俱乐部是达到和完成上述目的和任务的一种有效途径,也同样是倍受欢迎的健身方法,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设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院校的体育工作中如何贯彻全民健身纲要,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更好地把德育、教育融入体育工作之中,根据开设体育俱乐部的情况分析,开展、开设体育俱乐部是达到和完成上述目的和任务的一种有效途径,也同样是倍受欢迎的健身方法,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原有的体育竞赛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这就需要创建新的竞赛体系,经过研究和探索,认为在高校体育俱乐部中有组织的开展各项体育联赛活动,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竞赛体制,是丰富高校体育竞赛体制的一项很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大连地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普及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地区15所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进行调查,分析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对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概念、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基本现状,阐述了体育俱乐部开展的益处、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以及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校开设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强身健心的有效手段,是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普遍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强调如乐性,健身性,充实现代体育内涵。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对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概念、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基本现状,阐述了体育俱乐部开展的益处、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以及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苏省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江苏省高校学生、体育教师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认知态度、课外体育锻炼以及学校体育社团与俱乐部开设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认为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但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情况不容乐观。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例偏低,不到一半。同时,运动场地不足成为阻碍江苏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龙岩学院的体育师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的态度、动机及选项倾向进行了调查,论证了龙岩学院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龙岩学院建立体育俱乐部势在必行,但由于师资力量和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制约,可先建立单项课外体育俱乐部,再逐步过渡到课内体育俱乐部和课内外结合体育俱乐部。并对如何开展好体育俱乐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原因是体育课未能得到贯彻落实、教学模式陈旧,体育教学没能起到积极的运动引领作用。有鉴于此,从分析大学体育俱乐部与PBL教学模式的内涵入手研究其结构和层次,探析大学体育俱乐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通过实验进一步分析实施PBL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通过分析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方案,为开展大学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州大学聋人艺术设计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聋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聋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情趣及强壮体格,健美体型方面;大多数聋人大学生采取与他人一起活动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最后提出在高校中组建残疾人体育俱乐部,选项目的时候和正常人编排在一个班,或者在学生中间建立残疾人体育协会,组织残疾人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前后表现出来的体育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参加体育俱乐部学习后,学生的体育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徐铮  陈旭平 《科技信息》2010,(34):305-305,308
采用问卷、统计方法对五年制高职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高职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可行性,同时为完善体育教学俱乐部体系和运作机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