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4):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是我省唯一省属自动化专业技术研究所,自1978年建所以来,主要从事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开发,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许多科研成果已经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甘肃科学学报》2005,17(4):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自建所以来,共取得120多项研究成果,具备工业微生物、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等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能力。经过25年的发展,目前是甘肃省专业从事生物技术、尤其是在工业微生物工程领域技术水平较高、人员素质较好的省属科研机构。现有2名省属院所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3.
《甘肃科学学报》2014,(2):F0002-F0002
正2013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4年2月12日在兰州隆重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会见获奖者代表并颁奖。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讲话。会议由省委副书记欧阳坚主持。我院院长高世铭,副院长周剑平及各研究所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副省长郝远宣读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和《甘肃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名单》等。其中,我院副院长周剑平等人完成的《固定化细胞规模制备技术研究》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院建院以来首次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甘肃科学学报》2008,20(2):F0003-F0003
虚拟现实技术VR(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VR),又称灵境技术,是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与各类先进传感器相结合而产生的集成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甘肃科学学报》2007,19(2):F0003-F0003
以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剑平为学术带头人的“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在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专家初审、评审及答辩等程序后,荣获省科技厅批准及经费资助,成为我院唯一获此殊荣的科技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6.
《甘肃科学学报》2007,19(1):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磁性器件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第一家应用稀土永磁材料从事磁力驱动、磁性器件、磁机械工程和磁机电一体化项目的研究开发机构;是国内磁力机械技术开发的主要科研单位,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而且是首批进入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该所技术力量雄厚,研发和创新能力强,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技术水平、勤奋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的科研、生产团队。受全国泵标准委员会的委托,将作为磁力泵行业研发、生产、销售的骨干单位参与起草磁力泵行业全国标准。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科学院传感技术研究所申报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甘肃省传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近日获得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准。"甘肃省传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突出的安全、环境、健康问题,建立国际先进的MEMS研发线,实现MEMS传感器研发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通过与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8.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省属专业机构。主要任务是对我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考察、研究、预测、预报和防治,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承担着省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应急考察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任务。2005年,取得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3项国家甲级资质。该所现有高级技术人员14人(其中正高8人),博士4人,有9人入选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先后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9.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127-127
王得楷(1957-),甘肃省景泰县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现任副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兼任兰州大学教授,由他主持完成的《甘肃省县以上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等科研课题在省内外影响较大。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指导6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甘肃省“333”人才,并为水利部水保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成员、《甘肃科学学报》、《甘肃地质学报》编委等。  相似文献   

10.
陈建兰 《甘肃科学学报》2008,20(3):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该所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国内外技术合作与培训、技术咨询与交流、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太阳能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南南合作网的主要创始成员单位之一。2005年12月1日,由中国政府代表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于维也纳签字批准,在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  相似文献   

11.
我院传感技术研究所近日通过了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计量认证评审组考核,并获得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证书。  相似文献   

12.
“甘肃创新发展第四届科学家论坛”于2010年4月26日在兰州召开。我院党委书记周天佑、副院长刘国汉、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安兴才及有关研究所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组长詹文龙院士来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太阳能采暖与降温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考察并指导工作。我院副院长、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主任、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喜文华向詹文龙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各种太阳能建筑和太阳能器件、太阳能光电试验楼、新农村示范太阳能建筑及近年来取得的各项研究成果等。詹文龙院士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十分关心,每到一处都认真听取介绍并仔细询问了相关技术问题和运行状况,对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希望今后在中国西部能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际合作与培训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还表示,将通过“西部之光”来支持甘肃和青海西宁地区可再生能源事业特别是太阳能、风能的发展和利用。詹文龙院士还被聘请为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高级顾问,对此他非常高兴,并表示愿意为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的未来发展和西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利用提供支持和帮助。(郝新民供稿)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来我院考察指导工作@郝新民  相似文献   

14.
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9月22日专程来到甘肃省科学院,参加了自然能源研究所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揭牌仪式,并参观考察了“太阳能采暖与降温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旭东主持了揭牌仪式,靳晓明司长和院党委书记马琦明共同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揭牌。靳晓明司长对自然能源研究所近年来的发展给与了高度评价,希望该所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胆走出去,积极开拓太阳能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各国的市场,提高中国形象,共享宝贵资源,对中国、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靳司长还表示,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将尽最大努力给予支持。(郝新民供稿)靳晓明司长来我院参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揭牌仪式@郝新民  相似文献   

15.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4):3-3
2006年6月甘肃省科学院院长窦新生、副院长周剑平、喜文华和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甘肃省科学院和兰州理工大学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签约议式,兰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智平、校长李慧、副校长夏天东及与我院开展合作的对口院系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窦新生院长与李慧校长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