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分析元代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少数民族作家贯云石散曲中景、情写气图貌的特色.有的通过景物描绘把主体情感外化、物化;有的是比较客观地模山范水,展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有的是仅供主体感情评价的自在之景,作者抒何情,直言道出,不必寄寓于景;有的直接以情、意造境.景与情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情貌无遗”,使贯氏散曲具有较强的艺术魁力,同时也使其散曲形成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心性之学直接关系到《白雨斋词话》的理论品质及其立论的内在肌理.“沉郁”作为一种深怀儒家道义信仰的贤人君子在道不可行、身处困境之中而依旧从善固执、忠爱缠绵的悲剧性情感,它即是一种极为难得的人格修养,也是一种高卓的词艺境界.由此可以得出“沉郁说”本身就潜藏着对“怨慕”之情和“弱德”之美的内在关涉.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岳阳楼记》中的悲喜之情是迁客”、“骚人”的共同感受,实际上这是悲喜之情是专指“迁客”们的复杂心境,而与“骚人”并无关涉。传统观点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略了范仲淹的宦情及他与滕子京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桂秀 《奇闻怪事》2007,(2):93-93,95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深刻地表达出他对失去侄儿的悲痛之情,凄恻哀伤,真挚感人,催人泪下。作者在祭文中,将情思融入对日常生活的回忆之中,自然,质朴,亲切。这是真情的流露,它最淳美,最深厚,最浓重。全文围绕一爪“情”字展开,饱含了亲友之情、思念之情、痛惜之情和悲悼之情,泪透纸背,泣贯字行,真是千载一祭,情动天地。  相似文献   

5.
古代诗词中表达愁情的诗句很多,本文重点列举了宋代词人表达愁情的诗句。分别从忧国之愁、个人之愁、送别之愁进行阐述,让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愁情集中形象的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有我"、"无我"费思量--《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一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我之境”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少论者认为其间包含着“有我”的矛盾。其实,“无我之境”中确实包含着“有我之情”,但这同“无我”并不矛盾。因为“无我之境”中的“无我”是从创作主体的心性修养及观照方式方面而言的,而“有我之情”中的“有我”则是从具体文本的呈现状态方面来看的;前者是创作主体的旨趣和追求,后者则是前者情趣之自然流露,是前者追求的形象化确证。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除了抒发寂寞深闺、离别痛苦的愁情,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愁情。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诗歌意象从取象的内容、目的以及意象的组合上看,都呈现出迷离之境与遥深之情的融合。这在他的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以及无题诗中均有突出的表现。本文试图从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入手来探究其诗歌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9.
从"情情"的宇宙视角来管窥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从一个新的视域深入探讨《红楼梦》的庄子观。认为庄子的形上思辨和精神境界深深影响《红楼梦》的章法运思。其"道通为一"的齐物论和"同德天放"的不齐论渗入《红楼梦》的"好即了"的破立辩证中,体现了"情情"视阈下的齐物思想:《红楼梦》在破除对尘世是非美丑偏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呈立出"情情"的境界,它既是形上的玄冥,也是形下的诗意与悲情,在境界形上学上体现庄子"浑沌""无无""无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形上思辨和精神境界深深影响《红楼梦》的章法运思。其"道通为一"的齐物论和"同德天放"的不齐论渗入《红楼梦》的"好即了"的破立辩证中,体现"情情"视阈下的齐物思想:《红楼梦》在破除对尘世是非美丑偏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呈立出"情情"的境界,它既是形上的玄冥,也是形下的诗意与悲情,在境界形上学上体现庄子"浑沌""无无""无用"的思想。从"情情"的宇宙视角来管窥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为我们研究《红楼梦》的庄子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11.
沈立新被评论家称之为“诗书双全”。在他的艺林求索的路上,有三个人对他的影响至大,沈立新引以为恩师:一为教他写诗的著名诗人田间,一为教他习字的著名书法家熊尧昌,一为教他习文的著名作家俞林。沈立新写诗,不是以诗为业、成为诗人,而是强化自己的艺术修养。他的诗是一种抒发文人情怀的雅士诗歌。他的“记游诗”,写得尤为成功,“题赠奉和诗”,也写得较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乾嘉时期的水师名将李长庚,在数十年的缉盗生涯中坚持诗歌创作,留下了百余首诗歌。他的诗歌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清朝一代水师名将的军事生涯与心路历程,从文学的角度反映出清朝的海防状态和将领心理。其诗作主题丰富,包括海战诗、交游诗、写景诗、咏怀诗等多种题材。其海战诗以诗纪史,真实地记录了海洋战争的现场与将士临战时的心理活动;交游诗感情丰富,包含劝勉、报国、思乡等多种情绪;写景诗意趣盎然,充满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咏怀诗直抒胸臆,抒发对战事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论李光之“晚节师渊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是宋代“四大名臣”之一,其人其作深受陶渊明影响,章联系其晚年遭遇,试作探讨。同时认为李光“转益多师”,所作诗歌具有自身风格。  相似文献   

14.
于谦诗是于谦人生品性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赞歌,其诗中的太行情结是于谦对太行风物的独特感受,是于谦18年太行经历的情感凝结。太行诗记录着诗人独特的时代印记和复杂的心理感受,作者把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寄寓在太行山水中,体现出一种志向,一种气节,风格遒上,格调高远,真切自然,在与太行山水的相拥之中展示了与台阁体迥异的一种气骨,一种说不尽的特殊情缘。  相似文献   

15.
文廷式为晚清要人,其识见与学问具见诸其文字。本文试着概论其诗词及各体文字,以见其忠爱缠绵之性情。文廷式的诗词主张,崇尚风雅兴寄,主张诗词中应有学、有识、有才、有情,持论正大。他的诗词创作能够实践他自己的主张,其诗词中呈现了一己之学识才情,也反映了一代世情与历史。  相似文献   

16.
杨简以其颇具神秘体验的心学思想解释《诗经》,使他的《诗经》研究独树一帜。他的诗歌是他心学思想的载体,有许多是所谓讲义之押韵者耳。但他的率意而为的作诗态度和天机活泼的心灵体验,使作品也具有独特的体验和意境,呈现出鲜明的风格。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解缙诗歌有复古倾向,更重视才气的驰骋,但才气缺乏现实的内容的支持,显得比较空洞。他也以才为戏,使部分诗歌充满了趣味,这种努力值得重视,也形成了在复古道路上的旁逸斜出。  相似文献   

18.
蓝冰是中国当代现代主义诗歌北方群落的重要成员,他的现代主义诗歌迥异于其他现代主义诗作。他的北方意象丰富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意象体系。为山水立心,为江山立传,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转向。其底层诗歌写作,体现了平民知识分子可贵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纳博科夫因《洛丽塔》一书驰名世界文坛,他在多方面展现出的才华赢得了世人的赞叹。但是。并不是每住读者都知道纳博科夫在身兼多重身份的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目前,纳博科夫的诗作研究尚未被提升到显著的地位。本文汇集了纳博科夫不同时期出版的诗集以及相关的评论,依次作了简要的介绍。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纳博科夫研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身为"古文运动"领袖的韩愈,其诗歌的光彩常为文章所掩,然而韩愈诗歌对唐诗的发展、宋诗风格的形成、元明清诗歌的承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韩愈的诗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韩愈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中,其诗风从清新雄豪到奇崛瑰怪再到古朴清新,天赋个性、创作心态、社会风尚等是其在人生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诗歌风格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