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动态点击     
地球万物为何颜色法国巴黎天文台的几位天文学家近日用月球当镜子照出了地球万物的平均颜色。天文学家测量了地球万物反照在月球阴影部分上的光谱,结果发现,地球万物的平均颜色为蓝色,但其中还夹杂着红外光谱,这一现象暗示地球上长有大量的植物。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08,(4):83-83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安装在月球背面的一台巨型望远镜能够探测宇宙的“黑暗时代”,同时该望远镜还屏蔽了来自地球文明的所有无线电波长噪声。这是迄今在月球上建造最大的望远镜,它的全称是“黑暗时代月球干涉仪”(DALI)它由数十万个天线构成。这个最大的月球望远镜将使天文学家们能够倾听在没有恒星存在的时代(宇宙诞生后的5亿年)宇宙所发出的“微张耳语”。  相似文献   

3.
正乔治·卡拉瑟斯是设计和建造月球首个观测台的天文学家和工程师。1972年,当阿波罗16号在月球登陆时,宇航员们建立了第一个从天体观测宇宙的观测台。该观测台由天文学家乔治·卡拉瑟斯(George Carruthers)设计并建造。卡拉瑟斯使用远紫外月球照相机,通过捕捉地面望远镜无法捕捉到的光,首次拍摄了地球上层大气区域的全球图像,该区域对于通信、遥感和空间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美国宇航局一名庞姓华裔科学家近日公布其研究结果说,18世纪中国遭遇严冬之前月球曾一度"消失",这很可能是火山大爆发的结果.庞说,由于火山喷出的大量尘埃气体遮挡了月球,1761年曾经出现过一次月全食.所谓月全食,是指月球完全没入了地球的阴影里.根据月球运行路径的角度和地球大气层组成的不同,月蚀的亮度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9,(5):7-7
美国宇航局一名庞姓华裔科学家近日公布其研究结果说,18世纪中国遭遇严冬之前月球曾一度“消失”,这很可能是火山大爆发的结果。庞说,由于火山喷出的大量尘埃气体遮挡了月球,1761年曾经出现过一次月全食。所谓月全食,是指月球完全没入了地球的阴影里。根据月球运行路径的角度和地球大气层组成的不同,月蚀的亮度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家最近称,他们确定月球上有一片区域永远处于太阳光照下,而且该区域离科学家认定的月球上有冰存在的地方很近。换句话说,这是人类在月球创建基地的理想地点。天文学家在最近出版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文章说,这个区域位于月球北极附近的一个高地上,正在皮尔里环形  相似文献   

7.
视野NEWS     
《大自然探索》2014,(10):4-7
月球形成之谜没那么简单科学家最近对月球岩石中化学成分进行的分析表明,月球内部的水量有很大的地区性差异,月球水的氢同位素组分的地区性差异也比地球的大得多。月球水并非液态水,而是被俘获在火山气体中或化学结合在月球岩石内部颗粒中的水。科学家目前普遍认为,月球是一颗火星大小的星子撞击原始地球的结果。碰撞后,环绕地球的炽热物质盘(部分为硅酸盐气体,部分为熔岩)中的作用机制形成了微量的月球水。月球水的来源对于确定地球水的来源意义重大。有两种可能性:月球水来源于地球;或者,月球水是由小行星或彗星带去的;再或者,这两个都是月球水的来源,也都可能是地球水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动态点击     
<正>科学家发现系外"新地球"美国宇航局的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为地球1.2倍大的新行星,它围绕着一颗距地球约31秒差距的明亮恒星TOI 700旋转。这颗被称为TOI 700d行星的轨道位于其TOI 700的"宜居带",即液态水可能存在的区域。天文学家利用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发现了  相似文献   

9.
科技传真     
地月系统生成 的“捕获说” 美国地质学家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专题讨论会上提出了月球被地球引力捕获、从而成为地球卫星的数学模型。这一模型已经找到了部分支持证据。 目前,关于月球的成因众说纷纭。主要有四种假说,即裂变说、同源说、大碰撞说和捕获说。最后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本来是运行在地球附近的一颗小行星,但后来被地球的引力所捕获,成为地球的卫星。天文学界认为这是一种较合理的假说。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月球的起源,长期以来一直都有争议。荷兰科学家范·威斯腾最近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而又大胆的新观点:45亿年前,源自地核的一次巨型爆发(相当于400亿枚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创生了月球。威斯腾认为,以往对月球起源的解释都有明显缺陷,而这种新假设能回答种种争议。大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儿子、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提出,早期的地球自转得太快,以至于瓦解,其中一部分甩进太空变成了月球。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家最近称,他们确定月球上有一片区域永远处于太阳光照下,而且该区域离科学家认定的月球上有冰存在的地方很近.换句话说,这是人类在月球创建基地的理想地点. 天文学家在最近出版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文章说,这个区域位于月球北极附近的一个高地上,正在皮尔里环形山、埃尔米特环形山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环形山的相交处.  相似文献   

12.
日月食的食象和观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月食天象的出现与月球和地球的运动特性有关,因而便有规律可循,这也正是日月食预报的理论基础.对于日食或月食,特别是其中的日全食,公众和爱好者们所期待的是欣赏大自然的短暂美景,而专业天文学家则带着明确的科学目标观测这类不常见天象的过程,并进而开展有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88年,天文学家发现了射电源MG1131+0456的不寻常形状。它是一个椭圆形的环,而不是河外射电源一般的中心一块和两条发射流。有些天文学家称这种射电源叫“爱因斯坦环”,这使人想起了最近在两个星系团中观察到的发光弧而且可能是以相类似方式形成的。最简单的解释是环的结构是在我们和射电源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2,(8):31-31
最近有关月球的新发现还真不少,其中最令人感兴趣是月球与泰坦尼克号沉没之间的联系。2D12年4月14日是泰坦尼克号游轮沉没100周年纪念日。2012年4月号的美国《天空与望远镜》杂志刊文说,美国“法医天文学家”、得州大学的唐纳·奥尔森提出一种新奇而又惊人的假想——月球可能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大洋底、1500人殒命的惨剧中起了推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月球的起源与地球有密切关系。自1880年提出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假说以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近30多年来流行的是巨撞击假说,认为有颗称为忒伊亚(Theia)的星体撞击原地球,抛出的物质很快聚集形成地球的卫星——月球。行星形成过程的观测和理论研究确信地球吸积晚期经历过巨撞击,而月球的探测资料提供其起源的约束,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发展可以量化地跟踪撞击演变过程,得到符合约束的合理情况的可能范围。介绍三种最新的最佳模拟及其结果,虽然有所不同,但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得到一些普遍的结论。解决了地球和月球起源的基本问题,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遗留的或可能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早在1879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George H. Darwin)曾提出一个很吸引人的设想:在地球历史早期,太平洋是月球从地球体中飞出后所留下的遗迹。于是,有些人企图从太平洋和月球体积的大小对比,月球的质量、密度以及太平洋洋底缺失了大陆所具有的硅铝质花岗岩层等等方面去寻找答案。可是,随着人们对月球和太平洋地区的研究不断深  相似文献   

17.
没有大气、重力小、能排除人为干扰,月球是天文学家的理想观测地。科学家多年来梦想在月球上建造一种液体镜面望远镜,用反射液体旋转盘充当主镜。目前,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天文学家罗杰·安格尔正计划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巨大的液体望远镜,届时,新望远镜的"视力"比哈勃望远镜强数百倍。通过这个月球望远镜,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将有机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观察宇宙,  相似文献   

18.
《自然杂志》2012,(6):373
2012年11月23日出版的Science第338卷第6110期的封面显示的是在受一个巨大冲击2小时后快速旋转的地球半球。图片以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硅酸盐成分的地幔、地球的铁核,以及冲击地球的天体。来源于地球地幔的物质碎片成为月球,这可以解释地球和月球之间同位素的相似性。在这个模型中,快速旋转的地球由于与月亮和太阳之间的轨道共振而慢下来。  相似文献   

19.
谢懿 《世界科学》2006,(11):21-22
即使给定月球的形状和大小,其目前的轨道也依然无法解释。但是如果在固化时月球更靠近地球,同时具有一条大偏心率轨道,那么它的形状就好解释了——大约两个世纪前,杰出的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注意到月球的引力有一些不同寻常。80:1的质量之比,使得地球和月球在太阳系中显得很独特,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双行星”。当月球以大约一个月的周期绕地球转动时,地球和月球一起又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转动。这两条轨道都具有一定的椭率,同时月球轨道相对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还有几度的倾角。这是所谓的“引力三体问题”的典…  相似文献   

20.
月球没有大气,重力小,能排除人为干扰,是天文学家的理想观测地。科学家多年来梦想在月球上建造一种液体镜面望远镜,用反射液体旋转盘充当主镜。目前,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天文学家罗杰·安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