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鉴于互联网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逐渐应用到通信网络,以太网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实现可靠数据传递的方法主要采用传输控制TCP协议或者SCTP简单流传输协议。传输层的TCP协议和UDP协议各有特点和优势,在与以太网的结合过程中,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UDP更加符合以太网的传输环境,本文主要介绍了UDP协议的特点、格式及优缺点,并针对UDP协议的缺点提出若干条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IPV4地址逐步被用完,互联网转而使用NAT技术解决了的IP地址紧缺问题,但同时给P2P网络通信带了很大的困难.针对P2P网络中NAT穿越的问题,首先本文分析了NAT对P2P网络通信影响后,提出了几种穿越NAT的方法.其次运用UDP打洞技术使UDP协议来达到P2P网络穿越NAT.最后举例说明了UDP打洞技术的工作流程.结果证实UDP打洞技术可适用于P2P网络,可以很好地确保网络安全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空地一体化网络场景下,传统基于TCP的域间路由协议BGP难以满足空地一体化网络拓扑结构频繁变化、邻居连接需要快速建立的要求。通过审视空地一体化网络中地面网络之间快速建立BGP邻居连接的需求,实现了一种基于UDP传输的域间路由协议BGP-U(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ased on UDP)。针对空地一体化网络设计了BGP-U状态机,采用UDP实现了BGP-U,给出了BGP-U的请求端和服务端实现关键数据结构和邻居关系交互流程。实验仿真表明,采用UDP的BGP-U有利于大规模地面网络邻居关系的快速建立,有着更好的并发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VxWorks的混合通信模式的UDP并发服务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的优点,实现混合模式下的UDP并发服务器的设计.基于UDP传输协议,使用并发的C/S模式,利用SOCKET套接字技术,将IP组播和单播通信技术应用到基于VxWorks的并发服务器上.最后结合一种网络模型,来验证此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Windows无纸化考试系统中,作者利用WinPcap Dveloper’s pack动态库,结合多线程方法和自定义的虚拟IP机制,实现了面向无连接(UDP)的数据包接发模块,成功地克服了UDP中丢包的缺点,并且简化了系统配置,使运行本系统的计算机无须配置网络的任何参数.  相似文献   

6.
基于UDP业务数据在互联网的剧增导致了严重的网络拥塞.首先通过OPNET仿真平台建立起适当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阐明了UDP协议不具备拥塞控制机制是网络拥塞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并且同一链路过多的UDP数据还可能导致对TCP数据流的不公平性;然后提出了在通信子网节点进行IP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并且通过仿真数据也证明了在通信子网...  相似文献   

7.
UDP与TCP结合实现多进程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面向连接的UDP和无连接的TCP,说明了UDP和TCP的不同的应用范围,论述了UDP和TCP结合能实现应用程序之间高效率的多进程通信.以一个TCP与UDP相结合的网上缴费系统作为实例,在较好的网络环境下采用UDP进行进程间的通信时,保障措施的完善可以简化编程、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较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契合点,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体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网络教学,克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缺点,是时下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性数据的频繁项集挖掘的算法—U-apriori算法采用逐层迭代搜索方法,使用候选项集来找频繁项集.分析了U-apriori算法的流程和实现过程,并通过实验对比得出U-apriori算法花费较少时间和空间的优点,最后针对该算法的缺点提出了改进思路.结果表明:U-apriori算法是最佳概率频繁模式挖掘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FC的SAN存储设备一般采用阵列控制器方式实现,但该方式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不好等缺点.提出了一个新的海量网络存储系统体系结构:TH-MNSS,采用商业化的硬件部件、适应性的软件系统实现了海量网络存储器,它具有高可扩展性、高性能价格比、高兼容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焊接机器人网络控制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的一对多模式加以改变,设计了一个不同于C/S模式的对等网络信息传输系统,并将其应用于焊接机器人的网络实时控制.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 Protocol,UDP),综合应用socket通信和多线程等技术,构建了一种焊接机器人网络实时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一类带有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流干扰的TCP网络系统拥塞控制问题.首先,建立了一个严格反馈非线性TCP网络系统模型,然后,利用反推(backstepping)技术和极小极大(minimax)理论,提出一个新的网络拥塞控制算法,并且给出了一个充分条件.在最大UDP流干扰存在的情况下,构建了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TCP网络系统渐近稳定.最后,对4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了仿真,特别是在最大干扰存在时对4种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通过得到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Java网络通信方面的内容。在基于TCP(传输控制协议)及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的前题下,运用Java丰富的类库,完成了双机通信及多机通信等功能。给出了创建多线程的一些关键技术,为利用Java语言开发通信程序的软件设计者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企业单位普遍存在异构型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孤岛问题 ,分析ASN 1标准和数据库访问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提出了一种以ASN 1为基础、以单项数据广播的数据共享方案 .该方案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 ,服务器负责数据库的访问 ,并按照XML配置文件定时接收数据 ,且为数据库提供了一种高级访问接口 .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采用ASN 1编码标准和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进行通信 ,其中应答方向的数据传输由UDP协议负责 ,请求方向的数据传输采用人工的方式 .这种新方法解决了异构型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访问问题 ,具有简便、安全、易操作和成本低的优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VC++6.0环境下实现基于UDP协议的异步广播通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UDP与TCP协议之间的差别,分析了局域网内广播通信的优点,讨论了异步广播通信的特点,并给出了实现异步广播通信的步骤,在Windows中利用VC 6.0来实现了基于UDP协议的异步广播通信,并给出了相应的实例程序,仿真试验表明,该网络通信方式能够良好地满足仿真中实时数据通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具有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数据流干扰和不确定项的TCP/AQM网络拥塞控制问题.首先考虑由丢包率范围而导致的输入饱和的问题,从而对丢包率进行限制.其次,利用模糊逼近的方法处理系统中的干扰和不确定项.为节约网络资源,引入事件触发机制,结合输入饱和、模糊逼近以及Backstepping技术,提出了一种主动队列管理算法,不仅可以使队列长度跟踪到期望队列长度,而且减少了触发次数,节约了网络资源.最后,仿真验证和分析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跨层设计的简单可靠UDP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在诸如卫星信道和无线信道等高误码率信道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层设计的简单可靠UDP协议.通过增加2个字节的包头建立了确认机制和重传机制,保证了数据包的可靠交付;通过增加1个字节的跨层信息,建立了自适应变包长机制,提高了协议效率.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兼有UDP协议高效和TCP协议保证可靠交付的优点,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卫星、无线等高误码率信道.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TCP)在无线通信中吞吐量受到丢包和反馈时延影响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随机线性网络编码(random linear network coding,RLNC)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的可靠低时延无线通信传输方法。分别考虑一般RLNC和降低了编译码复杂度及头部开销的稀疏RLNC,原型实现了(稀疏)RLNC的编码、再编码、译码模块;并通过ns-3网络仿真在两跳有损中继链路中将所提方法分别与TCP和快速UDP网络连接(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QUIC)协议的传输完成时间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丢包率链路中,所提结合RLNC的UDP传输显著降低了传输完成时间。通过选择适当的编码参数,稀疏化的RLNC在链路条件较好的环境中能够进一步降低RLNC的传输时间,但在高丢包率环境中其传输完成时间高于RL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