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分析,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防治措施以预防医院内MRSA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方法:对我院ICU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10月30日近15个月的追踪观察,对102例MRSA引起的医院内感染进行回顾性临床耐药性分析.结果:我院ICU病房15个月内共发生MRSA感染102例,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96.2%,均全部使用过广谱抗生素,使用大于2种抗生素占41%(OR值1.46,95%CI 1.54~3.17),大干3种侵入性操作占56%(OR值4.80,95%CI 2.27~10.29),大于3种基础疾病占49%(OR值2.88,95%CI 1.40~6.02).结论:ICU中MRSA感染率较普通病房高,必须引起重视,控制MRSA感染应积极进行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隔离和治疗患者、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严格消毒隔离措施、认真洗手等.  相似文献   

2.
<正> 胎膜早破(PROM)为围产期最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其发病率高,主要的危险是早产和围产期感染。为探讨胎膜早破可致阴道内的致病菌上行感染是否污染或感染胎儿和新生儿,现将我院出生的女性新生儿并PROM 45例分析如下。 Ⅰ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94年12月~1996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1351例,胎膜早破180例,占13.3%,其中女性新生儿45例,选用胎膜未破出生女性新生儿104例作对照组。两组孕龄分  相似文献   

3.
了解兰州市中医医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为院内感染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4年12月兰州市中医医院各种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568例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568例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主要来自痰液(54.5%),其次为脓液(27.1%)和创面分泌物(6.7%);分离较多的科室分别是普外科,骨伤科,重症监护室(ICU),妇产科,呼吸科,分别占21.7%,11.4%,10.5%,9.9%,7.7%。氨曲南耐药率较高,达8.75%,亚胺培南6.21%。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菌种之一,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现状。方法 :对 10 4例 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10 4例 COPD患者中有 6 3例病原菌阳性 ,在 6 3例中 ,院内感染 2 1例 ,院外感染 42例。院内感染者在发病前均使用了抗生素 ,占 10 0 % ,而院外感染者使用抗生素率为 5 4.8% ,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感染组均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6 6 .7%、83.3% ) ,其中院内感染以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 ;院外感染则以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感染为多。院内感染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院外感染者 (2 3.8%、2 .4% )。结论 :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时 ,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感染均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而院内感染者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感染部位及发生院内感染的肿瘤类型.[结果]①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百分比为63.41%,革兰阳性球菌所占百分比为36.95%;②患者年龄越大,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越高;③患者住院期间以住院>30 d发生院内感染率最高;④下呼吸道发生院内感染最多,所占百分比为60.97%;⑤呼吸道系统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率最高,所占百分比为49.59%.[结论]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等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应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991年~1994年对吉林市某幼儿园蛲虫感染进行4年连续观察。共查幼儿563人,阳性75人,总感染率为13.32%, 1991年感染率为26.78%, 1992年为13.76%,1993年为8.94%,1994年为8.33%,各年感染率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x~2=24.03 P<0.001),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92年至1994年连续三年调查了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结果1992年感染率8.84%(29/328),1993年感染率4.17%(7/168)、1994年感染率5.24%(10/191),经检验X~2=4.78 P>0.05,各年感染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PA),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分离的18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分布;通过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进行抗菌谱分型;再采用PAPD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标本主要来自ICU、烧伤科、呼吸内科等。从痰液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占58.9%,其次伤口分泌物标本占18.9%、中段尿16.7%,其它类型标本占5.5%。抗菌谱分型分为5型。18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RAPD分型共得178株,分型率98.9%(178/180),分为9种类型:Ⅰ~Ⅸ。结论RAPD分型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分型率较高;同一抗菌谱型的基因型可能不同,同一基因型的抗菌谱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李莹  谢伟 《甘肃科技》2003,19(9):135-136
随着性传播疾病在全国的逐年增多,兰州市虽属内陆城市,性病发病率也有增无减。尤其是近几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从1994年的0.34/10万上升到1998年的17.41/10万,年平均增长199.1%。男性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女性,且增长人群多集中在10~39岁之间,约占发病人数的80.0%;中学文化占83.5%;职业上工人第一占32.4%、无业第二占15.9%、干部第三占12.9%、个体占11.9%、农民占11.0%。患病人数以本地为主(94.9%)已婚占71.4%。以一期、二期为主,隐性次之,一期以男性为主,二期、隐性男女各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各病区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迁,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减缓耐药菌株的出现,延长现有抗生素的使用期限。结果: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03株,38株来自呼吸科,81株来自痰标本,产金属酶的有7株,占分离菌株的6.8%,其中4株分离自神经外科昏迷伴器官切开的患者痰液中,3株分离自ICU病房。结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科室以呼吸科居多,标本类型以痰居多;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敏感株。  相似文献   

11.
某医院1994 全年出院患者9063例,发生院内感染575例次,总感染率为6.34%,其中内科(7.02%)外科(6.89%)和儿科(5.98%)感染率为高,内科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主,外科、儿科和五官科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妇产科以泌尿道感染为主。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其次为胃肠道、皮肤软组织。下呼吸道感染以一、二、四季度高发,皮肤软组织感染以二季度高发,其它部位感染在各季度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为选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老年病人下呼吸道感染256次痰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口腔细菌27.7%,致病菌72.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7.1%(绿脓杆菌15.3%、肠杆菌14.8%、克雷伯杆菌13.8%、其他杆菌12.2%),革兰阳性球菌14.8%(金葡菌7.1%、表皮葡萄球菌5.1%、其他球菌2.6%),真菌28%。结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可选用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妥布雷素及第三代头孢类药物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可选用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要防治霉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透明胶纸法先后对海口地区43所幼儿园的3611名2~7岁儿童进行了晓虫感染情况调查,总感染率为57.88%。43个幼儿园中,晓虫卵阳性率最低为32.0%(8/25),最高为83%(44/53);大多数幼儿园(30所占69.77%)感染率在50~60%~。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中以机关事业单位组感染率较高(60.75%),农垦、港口系统组较低(53.56%)。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儿蛲虫的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6~岁组(65.96%)明显高于2~岁组(43.06%),各年龄组的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性别与感染率的高低无关(P>O.05),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7.18%和58.75%  相似文献   

14.
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某医院院内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加强监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结果院内总感染率11.18%,某些侵袭性操作、易感原发病、应用抗生素等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该医院院内感染率略高于同期报道,危险因素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院1994年腹部手术1183例进行了调查,其中Ⅱ类以上切口626例。结果表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39%。低于国内报告的13~18%。而感染的重点人群是病情复杂,年老体弱,年幼儿,急诊发生率较高。提示术前做好全面检查恰当处理,充分备皮、消毒、术中术后避免切口污染,合理使用抗生素为预防的主要环节。旨在将切口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FUO病儿159例,占同期儿科住院人数的6.76%,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在夏季6~8月发病者占65.4%,多为不规则发热。以感染性发热多见(占69.81%),其中败血症占57.65%,其病原以葡萄球菌及四联球菌多见。FUO病儿常伴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血沉降测定高达90mm/h以上者均有严重疾病。本文分析了结核病、白血病的误诊病例并总结教训。为作出正确诊断必须首先认识健康小儿体温的变异,区别发热是属良性、自限性、还是属严重器质性疾病,并认识假性FUO及功能性长期低热的特点,对FUO的诊断步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组1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痰菌培养分离出的122株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菌106株,占86.9%,显著多于革兰氏阳性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40/106),依次为肺炎克雷白氏菌(25/106)、大肠埃希氏菌(12/106)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不一。但有近半数抗生素的总敏感率在50%以下,表明耐药严重,应高度重视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卫生部强调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找出感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本文对我院肿瘤科 1994年 10月至 1996年 9月 ,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 ,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994年 10月至 1996年 9月肿瘤科经病理、CT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人 364例 ,年龄 13~82岁 ,男 2 38例 ,女 12 6例。其中肺癌 91例 ,鼻咽癌 12 0例 ,乳腺癌 39例 ,上消化道癌 38例 ,肝癌 14例 ,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 62例。( 2 )调查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是根据《实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中的标准所确定[1]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无层流病房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措施从而控制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方法进一步明确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方法。结果通过有效地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以及个性化心理护理的设计,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以及患者良好的依从性,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院内获得性肺炎 (NosocomialPneumonia ,NP)占医院感染的第二位 ,院内肺炎的病死率占院内感染死亡之首位。根据 6 0例NP患者病例为基础 ,对NP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治疗方法作出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