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工业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生物技术产业由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3个部分组成。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是未来生物经济的先导,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未来生物经济的基础,工业生物技术产业是未来生物经济的支柱。生物炼制是未来生物产业的核心,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及合成生物学构成了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学科基础,能源作物、分子机器、细胞工厂、过程工程和系统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都市农业是当代大城市发展的新产业与建设的新空间。本成果遵循时空过程→格局识别→类型划分→模式引导→实践应用→反馈调整→凝练推广的思路,以西安市为例,探讨都市农业发展及其园区建设,重点围绕都市农业景观格局分析、发展水平评价、地域类型划分、发展模式引导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都市农业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和地方实践模式的丰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创新与发展,战略与未来”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于2007年6月16~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在大会生物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作了《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生物产业·为生物产业提供支撑》的主题报告。刘燕华在报告中指出,生物技术创新将推动生物产业发展,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推动生命革命,改变人类的生活;关乎国家的科技安全。  相似文献   

4.
杨凌农民增收除依靠农业科学技术以外,构建和创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极为重要.通过示范与推广,选择"政府+企业(公司)+科教(单位、人员)+农户"的模式较为适合农村实际需要,对推动杨凌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促进陕西乃至西部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指导作用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生物科技应用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产业,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革命,成为维护食物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鉴于世界性的人口激增、耕地锐减、环境恶化、粮食短缺和危机感,许多国家开始重点支持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将发展生物经济作为“强国”战略,纷纷制定发展规划,调整法律和政策,加大政府预算,鼓励社会投资,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6.
自然地理气候对人类实践及其文化趋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中国以自然农业经济为主导,农耕实践以及经验农学与气候学认知模式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对于气候学的认知和把握主要趋于"物候"、"时候"及其合并延展的时候模式,由此引导了以"农时"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实践,形成了精耕细作农业传统,支撑了传统中国社会的绵延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自然农法看循环农业技术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是生态化的技术体系,自然农法是生态化农业技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自然农法的思想体系以生态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和物质循环观为基础,对建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具有深远的现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早就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与生物经济的世纪。自1982年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重组人胰岛素问世,就已经拉开了现代生物产业革命的序幕,生物技术与医药、农业和工业的融合,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研发外包不断增长的趋势及知识生产模式2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作用下,在一些更依赖科学知识含量的高科技领域,一大批独立型研发企业(或机构)开始兴起,其形成模式主要有三种。独立型研发企业(机构)是一种研发实验室与企业的辩证统一,也是研发机构发展演进中的一种高级形态;同时,它将我国"产学研"合作中中介体系的不足略过,直接面对市场,省却了中介环节。这对于将我国一些科研院所从落后于科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将研发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是深化我国科研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一个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经济发展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首先是技术革命,然后引发产业革命,最后把人类带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始了世界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的转变;20世纪初电子管、晶体管的出现而引发了信息产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经济时代。1953年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阐明催生了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  相似文献   

11.
地方性知识对解决我国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意义。文章从地方性知识的情景性特征出发,论述了农业科技推广要强调普遍性农业科技知识与地方性农业知识的通约性;从地方性知识产生的协商性和辩护性特征出发,强调要致力于构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共同体;从地方性知识的文化整体性出发,强调农业科技推广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改进。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历史经验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科学的历史经验作了简要回顾,从科学的源泉,动力,条件,科学的继承,发展,创新,以及科学对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推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展望了科学的未来,阐述了未来科学的结构,科学教育,科学社会功能,科学建制与文化。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指的是“基础科学革命”;应用科学对于科学、应用科学革命对于科学革命像是个婢女,处于从属的、被掩盖的和被漠视的地位;这实际上为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脱节,以及为基础科学的大部分成果很难或几乎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埋下了隐患。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就排列表明,历次应用科学革命之后实际上都发生过应用科学的革命性发展,因而导致历次技术革命的发端,只是由于“婢女”被漠视,才使人感到科学与技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之间的关系好像断了线。文章根据搜集到的大量历史事实,加以排列,认为不论从历史事实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逻辑关系考虑,都应该将这个空缺补上。为此,提出了应用科学革命与基础科学革命的区别、应用科学革命的必要性、应用科学革命的范式结构和历史分期。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看到:过去所谓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是基础科学的发展和变革的产物;世界科学中心在国家间的转移经常是由应用科学的发展和变革引起的;所谓“大国崛起”不过是产业革命发展的阶段性变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吴文俊的数学史观,来自他对中国数学史的独创性研究。在"古为今用"思想的引领下,开辟了数学机械化的新领域,让中国古代数学为世界数学作出新贡献;"古证复原"原则的确立,开启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时代;"两种数学主流"思想的提出,确立了中国传统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2002年,吴文俊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价值是"知识交流与文化融合"。因此,"古为今用""古证复原""两种主流"和"丝路精神"构成了吴文俊数学史观的核心要素,是指引新时代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作为邓小平科技哲学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萌生、形成与发展的.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从本质论、演进律、价值观、体制说与人才学等方面,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根本属性、巨大功能与产生发展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对我国科学技术决策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与研究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进步道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行说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传统农学理论及其农业生产实践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五行之"五"充当了农业系统的分类依据,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为古代农业系统及其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解释。五行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之中,引导传统农业走向精耕细作的道路,铸就了传统农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当代哲学中出现的环境哲学,对于整个哲学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反映出来的是哲学上的一种最普遍和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指示了哲学在整体上的一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新的使命。文章认为当代哲学的“环境转向”,其实质就是哲学的“人类学转向”,或者说,它是哲学走向“人类学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先兆和标志。  相似文献   

18.
宋代农书的时空分布及其传播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农书时空分布特征是宋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农业发展的产物和表现。宋代农书多样且有效的传播方式是其对宋代农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宋代农学确立了南方农业技术体系、开辟了园艺学等研究新领域,是传统农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应用的安全与隐私问题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联网被称为是世界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它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而安全和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应用中亟需正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阐释了物联网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新特点,揭示了物联网病毒、黑客等对物联网系统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和隐私侵害,从技术、法律两个角度梳理了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相关要点,指明物联网和谐应用的原则,并提出我国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量变与质变现象,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累积性过程和非连续发展的革命性过程的统一.随着技术累积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技术累积效应,从而对技术本身以及自然和社会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并最终导致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质变--技术革命的发生.文章从累积效应入手,分析了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累积效应并由此而带来的技术革命,以期能揭示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质变现象--累积效应与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