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为北宋荆公新学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的王雱,受父亲王安石的影响。与佛教存在着较多的交涉。从王雱家学渊源、现存著述《老子注》、身后是非等三个层面,可了解王雱与佛教之因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长恨歌》是一部具有悲剧审美意蕴的小说,它以哀婉的叙述笔调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造成王琦瑶悲剧命运的主观方面当然是王琦瑶自己的抉择。客观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性人情又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物的选择。所以,主客观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造成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同时,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以王琦瑶为其代言人的上海这个城市的悲剧,剖析在某种意义上男性中心文化模式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蓝靛瑶传统科技中的陆稻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稻种植是蓝靛瑶的游耕山地农业的基本生产内容.文章总结蓝靛瑶人根据陆稻生长的生态环境,创造出适应陆稻生产的耕作制度、种植方法、生产技术、种子提纯及植保等知识与经验,鉴于蓝靛瑶人有用陆稻种子种植于水田的生产经验,如能深入研究,陆稻将被再认识,对现代农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两广猺山调查》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调查资料,它反映出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团结的,表现在:居住格局上,瑶汉杂居相处,生产和生活互助;经济上,互相交换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瑶汉民族相互通婚,风俗习惯上的同化与融合等。文章对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成因及《两广猺山调查》在研究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中的史料价值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瑶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瑶经的内容,性质和价值,瑶经研究的对策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陆稻种植是蓝靛瑶的游耕山地农业的基本生产内容。文章总结蓝靛瑶人根据陆稻生长的生态环境,创造出适应陆稻生产的耕作制度,种植方法,生产技术,种子提纯及植保等知识与经验,鉴于蓝靛瑶人有用陆稻种子种植于水田的生产经验,如能深入研究,陆稻将被再认识,对现代农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省荔波县调查白裤瑶260人(男127,女133)、青瑶149人(男89,女60)和长衫瑶112人(男42,女70)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5项舌运动类型.分析结果显示:(1)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的出现率,白衫瑶分别为48.85%、3.58%、19.62%、63.08%、1.15%,青瑶分别为51.01%、4.03%、22.15%、61.74%、3.36%,长衫瑶分别为51.79%、6.25%、19.64%、59.82%、1.79%.白裤遥、青瑶、长衫瑶的5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国内南方和国外其他族群比较,白裤瑶、青瑶、长衫瑶的卷舌率、叠舌率、三叶舌率均处于较低水平,翻舌率中等水平,尖舌率较高水平.(3)白裤瑶舌运动类型之间不存在基因互作关系.青瑶的卷舌基因与三叶舌基因,长衫瑶的卷舌基因与翻舌基因、叠舌基因与三叶舌基因存在基因互作关系.(4)聚类分析表明,贵州荔波的白裤瑶、青瑶、长衫瑶舌运动类型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以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油岭村为例,以排瑶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历史文献分析、地理信息分析等方法,研究排瑶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特点与景观特征。结果表明:1排瑶的大型聚落主要分布在涡水河流域及其支流,人口主要从东部的油岭、南岗、横坑三个大型聚落迁徙到西部其他聚落定居,传统时代喀斯特峰林地貌环境限制了聚落向东扩展;2排瑶聚落选址基于林地与周边有适宜梯田耕作的坡地及水源的考虑,排瑶的聚落景观要素主要由森林、梯田及防卫系统等组成。林地刀耕火种与梯田稻作是排瑶的生计基础,传统时代排瑶的梯田位于山腰低坡和山下的小盆地,梯田耕作与管理技术比较粗放;3排瑶传统聚落以森林、石寨门等来确定与周边村庄与社区的界限,利用喀斯特地貌中的陡崖地形有效防范外敌侵犯,村落间聚族而居,具有很强的内聚力。排瑶聚落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排瑶聚落环境、传统建筑与景观生态等方面的保护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的救难、分享、捐献、助人和安慰等五个方面的两难故事,对瑶、壮、汉三个民族的二、四、六年级共545名儿童进行测试,对利他选择和理由反应的结果进行分析,取得了瑶、壮、汉小学儿童利他观念中的利他选择和认识水平的差异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三娘子是明代蒙古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她为维护蒙汉和平友好关系四嫁顺义王,在平定土默特蒙古内乱,维护土默特蒙古内部的统一,发展土默特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作为民族友好关系的象征,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蓝靛瑶医药的产生发展、传统诊断和传统疗法,认为蓝靛瑶医药是与疾病斗争中产生,间经代际接力与知识滚雪球式继承和发展,同时吸收周围民族医药知识作补充.描述蓝靛瑶医药的望问触闻切的传统五诊方法和常用的五种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12.
白裤瑶服饰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一带。与瑶族众多支系往往以服饰特点命名一样,白裤瑶也是因该支系男人身穿白色裤而得名。清代李琰《庆远府志》说,南丹“瑶人居于瑶山,男女皆蓄发。男青短衣,白裤草履;女花衣花裙,短齐膝”。  相似文献   

13.
吹笙挞鼓是恭城平地瑶一项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在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后出现了走向消亡的迹象,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文章在介绍平地瑶吹笙挞鼓的起源的基础上,试图对它在变迁中所出现的特点及变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展开分析,以期找到导致它濒临灭绝的原因,为抢救和保护该文化作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瑶语构词法的研究,近年来渐为学者所注意,但对瑶语构词法的专文论述,特别是瑶语形态构词方式及其规律的研究至今亦未多见。我们根据手头的材料,作了一些分析和讨论,着重描写瑶语构词法的特点。美国语言学家伯尼尔(P?rnell)先生来广西访问时同舒化龙等同志谈及这方面的瑶语问题,我们谨以此作答,并请伯尼尔先生和其他瑶语研究者指正。从瑶语勉方言、金门方言、标敏方言和召民方言①的构词法来看,我们归纳起来有五个主要的构词特点。现分别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瑶族来源与迁徙史,瑶族生存环境、瑶族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探索了瑶医药思想根源,认为瑶医药思想与中医药思想同源、异流,虽然瑶医药整体发展水平低于中医药,但在一些特殊疾病的治疗方法与药材的特殊应用方面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蓝靛瑶医药的产生发展,传统诊断和传统疗法,认为蓝靛瑶医药是与疾病斗争中产生,间经代际接力与知识滚雪球式继承和发展,同时吸收周围民族医药知识作补充,描述蓝靛瑶医药的望问触闻切的传统五诊方法和常用的五种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17.
乳源必背镇发展"瑶家乐"具有文化源远流长、瑶族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和领导高度重视的优势,在分析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必背镇"瑶家乐"发展的四方面建议,即做好"土、瑶、家、乐、富"五个字的文章,从游客"体验"角度设计"瑶家乐"旅游项目,规范"瑶家乐"经营管理,树立"瑶家乐"品牌。  相似文献   

18.
<正>“浏阳烟花响天下,天下烟花看大瑶。”浏阳市大瑶镇通过一代代人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花炮及原辅材料集散中心,为全球花炮行业提供70%以上的花炮原辅材料,产品远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这几年,大瑶抢抓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建设契机,深耕焰火燃放和城市烟花等特色,“加特林”、水母烟花等产品成为网红爆款。2022年,大瑶镇花炮全产业链总产值18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9.
排瑶,是连阳八排瑶的简称。排瑶的聚居之地,历史上为连州的一州二县,即今广东省连县、连山县、阳山县的山林地带。一九四二年,把这三个县的瑶区析置连南县。解放后,更名为连南瑶族自治县。因此,以地域而言,把排瑶称之为“连南八排瑶”、“连阳八排瑶”或“广东八排瑶”,都无不可。但象屈大均《广东新语》与李调元《南越笔记》称“连山八排瑶”,林惠祥《中国民族史》称“怀集、连、贺之八排瑶山”,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文山蓝靛瑶妇女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调查,探讨蓝靛瑶妇女的发展及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