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基于ebXML的数据交换系统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数据交换系统缺乏通用性和扩展性,参与数据交换的各方为了对数据进行封装和解析,需要严格遵循相同的规则.该文提出一种基于ebXML的数据交换系统架构,通过构建符合XML标准的业务流程规范,可以不需要考虑底层数据交换细节进行应用开发,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学生离校相关系统数据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校系统建设过程中,与其他业务系统数据交换的实现是建设的一个难点.分析了在清华大学毕业生离校过程中,离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数据关系,介绍了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邹伟  王雪松  刘伟祥 《科技信息》2011,(36):445-446
本文针对目前是公安交通综合管理平台与公安外挂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数据交换对业务管理影响巨大,它的目标是在松散藕合、数据格式不同、跨平台、跨地域等异构环境中实现数据的共享,进而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加快系统间的数据流通,完成系统的集成。以实现异构环境中数据交换为目标,使用Web Service技术设计了一个通用的异构数据交换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校电子校务普遍存在的异构数据库数据无法直接交换的问题,采用统一的XML数据交换标准,设计一个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数据共享,将各应用系统与数据交换平台相连,无需对原有应用系统和流程进行改造与重新开发,就能实现数据的无缝交换和共享访问,在保持相互独立性和低耦合性前提下实现各应用系统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不同时期构建的业务系统可能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而业务系统对于彼此之间的数据共享需求不断提高.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跨网络、跨平台的异构模型下的数据交换系统,消灭“信息孤岛”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的数据交换平台旨在实现治超检测站之间的治理超限超载数据(以下简称治超数据)交换和共享.本文在治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对SOA架构和Web Services技术进行了研究,运用Web Services技术搭建了基于SOA的治超数据交换平台,很好地实现了检测站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系统软件的数据件交换时,通常遇到数据格式不匹配的情况.针对各CAD系统软件之间数据交换问题,论述了数据交换过程中技术实现的规范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特点,并列举了实例。  相似文献   

7.
RSView SE与第三方数据的交换技术与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位监控系统里涵盖了绝大部分的控制信息数据甚或一部分管理数据,而组态软件是开发上位监控系统的主要手段,因此它与第三方之间的数据交换也就必不可免.文章探讨了利用不同技术实现数据交换的几种可行方案.着重阐述了如何利用RSView SE中内嵌的VBA技术实现与第三方数据交换,并通过RSView SE与数显屏进行的数据交换实例予以具体说明实现过程.该法已在现场经过验证,切实可行,对RSView SE中数据参与其它控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支持基于地面等待策略的航班调度系统的离散事件随机数学模型,描述了航班调度系统的设计构成和主要功能的实现,并重点介绍了遗传算法在该系统中的开发应用情况,最后针对实际数据进行了仿真运算。  相似文献   

9.
在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中,数据交换技术的实现往往作为研究的重点,而忽略了数据交换过程中数据才是核心。在数据交换过程中数据的生命周期的研究成为重点。因此,介绍了一种以数据集为中心的数据交换模式,采用元数据来记录数据信息在数据交换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流转状态。分析了数据交换技术,其关键是如何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设计了基于XML中间件的数据映射规则,满足源数据和目标数据的完整性。将数据集引入到数据交换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航班和保障车辆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新型航班保障预警系统架构。数字孪生系统中包括实际机场、赛博空间的仿真模型以及实时数据。系统可以根据当前作业状况,预测保障活动未来会出现的风险情况。文章中详细介绍了航班保障的规则,仿真模型的设计开发,如何实现保障车辆和航班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及潜在碰撞风险的预测。为了验证预警逻辑和算法的有效性,在Anylogic平台进行系统开发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架构可以对车辆和航班进行提前预警,保障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空间数据交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需要解决数据动态集成的问题,分析了一般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的技术,研究了电子政务空间数据交换的要求,给出了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提出了内网数据交换和专网(外网)远程数据交换的基本方法,并简要介绍了电子政务空间数据交换技术在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地震前兆台网数据交换系统存在的安全性低、数据交换失效等问题,基于多线程、断点续传技术、压缩技术以及用户自定义操作日志技术,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地震前兆台网数据交换系统.整个数据交换过程分为预处理阶段、数据导出、数据传输和数据导入4个阶段,其中预处理阶段完成交换任务的定制及调度等工作.若一个交换任务的4个阶段都成功,则视为交换成功,否则重试或标记为失败.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在台站节点、区域节点、国家节点和学科节点间的高效、灵活、快捷的交换.  相似文献   

13.
高校URP中基于POI设计实现数据交换中间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RP为数字化校园提出了一套标准的解决方案,利用URP虽可以解决校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整合,但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必须有效的提供基于Excel的数据模板来完成与上级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中间件是实现与上级业务系统之间的透明数据传输的必要组件,合理利用Apache的开源POI模块可以设计出一套灵活和可靠的数据交换中间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满足物流配送系统异地分布式物流数据交换的需求,提出利用以XML文件作为物流数据交换平台的方法。方法利用JDOM组件实现了XML文件的生成与解析,遵循W3C规定的XML加密规范说明物流数据XML文件的加密原理。结果利用Lempel-Ziv和Huffman编码实现了XML文件的充分压缩。结论这种支持物流数据交换的解决方法,可实现网络环境下物流数据的有效交换与共享。  相似文献   

15.
广州石化为实现"销售管理系统"与汽车衡"称重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采用XML Web Service技术使两个系统实现了无缝的数据交互.介绍采用XML Web Service实现异构系统数据交换的技术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太网智能测控系统的XML数据交换接口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以太网智能测控系统,针对系统开放性的需求,将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应用于该系统.通过分析系统数据接口中XML模型和XML文档解释方法,介绍了XML通用数据交换接口的实现方法,并将基于XML数据交换接口的以太网智能测控系统应用于现代温室环境中.结果表明,运用XML数据交换接口进行数据通信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满足了系统的开放性和跨平台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协同设计中,异地设计者之间需要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因此需要在各站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通过讨论XML技术的优点,使用XML可以方便地对协同设计进行数据交换管理,提出了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和数据表示方式,设计实现了基于XML技术的增量式协同设计数据管理,便于异步协同设计时对其它设计者设计过程的了解,提高协同设计系统的效率,减少协同冲突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数据交换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网络环境下数据交换的过程和特点,分析比较了现有数据交换方案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XML和Web服务的动态数据交换方案.构建符合UDDI2.0规范的UDDI中心;基于该中心注册数据服务,使交互数据在网络环境下易于被发现;服务提供方部署和发布Web服务,实现交互数据的动态提供.为提高数据交换效率,扩展了Web服务的发布方式:将交互数据的模式相关信息连同Web服务描述一并发布至注册中心;服务请求方动态设定查询条件,实现数据的动态获取;通过XSLT和数据语义匹配技术,实现异构数据模式映射和数据的转换.采用Java技术实现了原型系统,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XML和组件技术的异构信息系统集成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已有异构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交换和集成方案.该方案以ActiveX文档和透防火墙传输技术为基础,通过XMI,技术将多个异构子系统整合成一个松散系统,实现数据传输和交换等功能.随后对ActiveX文档嵌入与激活、Excel数据到XMI,数据的转换和基于Http协议的数据上传等实现该方案的3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给出了实现细节。  相似文献   

20.
STEP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组织开发的应用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信息集成的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标准⒚STEP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信息交换技术⒀以服装CAD系统产品数据交换为背景, 提出了利用STEP进行服装CAD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的设计与实现⒀该技术在服装CAD领域已初步实现了三家服装CAD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