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 ,我国大宗化工产品市场已日趋饱和 ,竞争激烈 ,但是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容量巨大。目前 ,我国已有烧碱企业 2 2 0多家 ,年烧碱生产能力达 630万吨 ,聚氯乙烯年生产能力已超过 180万吨。因市场产品的结构调整及氯碱企业的重复建设 ,造成产品价格下跌 ,竞争十分激烈。氯碱企业如果利用自己的原料优势 ,发展精细化工 ,正是趋利避害、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绝好时机。目前 ,发达国家氯碱企业已纷纷把发展重点投向精细化工和生物工程产业 ,为氯碱行业的明天开拓新的领域。许多外商正是看准了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广阔市场 ,在我国…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文题的新工艺。在实验室装置中,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粗苯200ml;水10ml;催化剂5g;温度60℃;时间60min;通氯量60ml/min。所得产物溴价为0.04g/100ml;含氯量为3.01(wt)%。经5升反应釜扩大试验,产物溴价仍为0.04g/100ml。产物经吹苯水解和精馏后,所得苯的溴价、噻吩含量、含氯量均未检出,酸洗比色小于0.2:甲苯的含氯量也未检出,溴价为0.05g/100ml,酸洗比色0.2。该工艺消除了酸焦油和废酸对环境的污染,苯类产品收率提高约3%。得到的苯和甲苯的质量达到硝化级。  相似文献   

3.
何飞 《科技资讯》2014,(10):144-145
氯碱作为化工原料,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氯碱企业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中涉及较多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发生事故风险,将会引发较大的环境问题,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所以企业生产运行中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新疆某氯碱企业为例,对氯碱行业中涉及有毒有害物质事故情况进行了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为氯碱企业布局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顺丁橡胶行业面临着重重危机:国内供给快速增加;下游产品遭到国外反倾销诉讼而需求萎缩;替代品的不利影响;原料价格起伏。为应对危机,顺丁橡胶生产企业应坚持科学发展观,鼓励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新技术的应用,重视产品应用研究和市场,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5.
氯丁胶粘剂是制鞋工业不可缺少的胶料,但传统的氯丁胶粘剂配方中均以苯、甲苯等为主溶剂,对人体毒害较大,因而国内外对氯丁胶的生产和使用都制订了严格的标准,但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工厂都超过了这个标准。为此,需选择新的无毒或低毒溶剂代替苯和甲苯,以解决传统的氯丁胶粘剂溶剂的毒性问题。下面介绍几种有实用价值的氯丁胶粘剂的优良配方。  相似文献   

6.
江苏南通农药厂是以生产氯碱为主的综合化工厂,自建厂以来,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的教导,在氯碱农药生产中,充分利用副产气体及各种废气,生产国家迫切需要的化学农药及其他化工原料。目前已能生产二十多个品种的综合化工企业,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该厂开展综合利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氯气的综合利用:通过生产烧碱放出来的氯气与酒精、黄硷、甲苯等化工原料进行氯  相似文献   

7.
<正>氯氢处理工序在氯碱生产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前道工序电解装置产生的高温湿氯气和湿氢气,经过氯氢处理工序洗涤、冷却、除雾后,加压输送给下游工序使用。近几  相似文献   

8.
苄基甲苯导热油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氧化铁催化氯苄与甲苯的Friedel-Grafts反应生成一苄基甲苯(MBT)和二苄基甲苯(DBT),当甲苯与氯苄的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每摩尔氯苄1.5克及100℃下反应6小时时,产品收率达95%。得到的MBT和DBT热稳定性好,操作温度范围广,无腐蚀性和怪味,是综合性能优良的导热油。  相似文献   

9.
《宜宾科技》2006,(3):23-25
宜宾天原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从1998年至今成功地实施了独创的“整体重塑、精细管理、激情文化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已连续六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长,连续四年经济效益保持全国氯碱行业首位,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氯碱化工企业,省、市重点优势企业,四川省“十一五”发展百亿企业,四川省突出贡献工业企业,四川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0.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含氟有机中间体的发展现状,及其苯系列化合物、甲苯系列化合物、脂肪族氟化物和杂环化合物四类含氟有机中间体中部分产品的合成及应用,然后描述我国含氟有机中间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煤化工工艺技术和示范工程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煤化工产业开始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型升级。“十二五”以来,中国现代煤化工在新技术开发、核心装备突破、产业规划和布局、示范工程建设和运行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实施能源替代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精细化是煤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它既能解决传统煤化工产品雷同、竞争力差,产能过剩等问题,又能改善煤化工产业能源转换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的现状。本文综述近年来中国在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重点领域的技术进展,提出了未来加强精细化、高端化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组织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结合我国钢铁产业的实际情况和钢铁行业的行业特点,通过分析我国钢铁企业组织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源,提出分权制、基于产品的战略业务单元划分和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等是我国钢铁企业组织创新模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并以苗族银饰产业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论证中国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产业目前还处于全球价值链附加值最低端,国际竞争力非常脆弱。虽然,目前并无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大实力,但是,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产品生产企业工业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显现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巨大潜力。在代工生产的基础上,发扬民族文化,强化民族品牌,从而创建具有民族特色优势的民族特色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14.
绿色物流作为新兴产业,是助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福建省发展绿色物流金融有利于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物流和金融两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和省际竞争力的提高。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市场可能、绿色物流金融供应链的需求、政策契机、技术支持等为福建省发展绿色物流金融创造了条件。因此,福建省应从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促进企业转变观念、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加强技术和人才支持等方面推动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辛向阳  乔家君 《河南科学》2012,30(5):652-656
运用偏离-份额法,较系统探索开封市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发现开封市制造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行业势头发展良好;开封市制造业绝大多数部门的竞争力趋于弱化,开封市制造业的竞争力急需提高.提出了增强开封市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紧抓"中原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的区域产业效率评价——以西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效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是区域产业内部协调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表现。文章以西藏为例,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各产业部门的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进行实证分析,动态揭示西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和产业竞争力强弱性。研究表明:西藏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结构亟需优化;建筑业竞争优势大于工汪,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好,产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山西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低,导致煤炭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山西进行煤炭资源整合,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山西煤炭产品质量和煤炭企业的竞争力的需要。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构想建立特殊机构,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进行协调,以获得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借助高技术、新工艺研制生产的各种纤维统称为高科技纤维,包括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的高性能纤维,具有良好服用性能的超真纤维、高感性纤维,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功能纤维.通过讨论高科技纤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明确了纺织工业发展的方向,指出提高纤维产品的附加值是纺织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只有依靠高科技才能推动传统纤维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才能使我国的纤维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我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光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光伏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解决传统能源安全问题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光伏制造业也存在着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产业出口依存度大等问题,以美国欧盟“双反”制裁事件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本文将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采用进出口数据法、产业利润法、生产率法和钻石模型等方法框架对中国光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和来源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中国光伏制造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及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为进一步提升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文章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品牌建设薄弱等制约瓶颈进行了分析,并从产业集群的核心能力培育、完善其支持体系、打造虚拟企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