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中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败酱草中挥发性成分,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NIST 05a.L标准质谱图库检索鉴定各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黄花败酱草挥发油中鉴定54个成分,占总量的94.56%.白花败酱草挥发油中共鉴定36种成分,占总量的89.87%.两种挥发油共同含有成分9种,分别为hexanal,2-Pentylfuran,benzeneacetaldehyde,α-Ionene,1,2,3,4-Tetrahydro-1,6,8-trimthylnaphthalene,1,2,3,4-Tetrahydro-1,5,7-trimethylnaphthalene,β-Damascenone,hexahydrofarnesylacetone,palmitic acid.首次对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为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的鉴别、质量评价以及挥发性成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法萃取地皮菜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经过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烷烃28种、烯烃9种、酯类9种、酸类4种、酮类5种、萜类4种、醇类5种、醛类7种、杂环类1种、酚类1种、环氧类1种、胺类2种、醚类2种、酸酐类1种及炔类1种.2种提取物共有组分为8种.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差异.地皮菜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SFE挥发油比SD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抑制作用有较强的效果.其最大挥发油体积分数的清除率均超过50%,挥发油样品体积分数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呈量效关系,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ED50为:SD挥发油分别为9.954%,9.424%,11.394%(体积分数,下同),SFE挥发油分别为8.267%,6.012%,9.121%.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中药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组成,探讨其潜在的抗菌活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离和分析鉴定。从白鲜皮挥发油中分离出36个化学成分,通过质谱数据库鉴定出其中匹配度高于90%的25个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烯类成分(37. 84%)、醇类成分(4. 06%)、芳香醚类成分(2. 25%)和芳香烃类成分(2. 03%)。通过与文献报道比较,不同产地白鲜皮挥发油成分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抗菌活性可能与α-蒎烯、β-蒎烯、茴香脑、麝香草酚甲醚和榄香醇等成分有关。白鲜皮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复杂,以烯类成分类成分为主,研究结果为中药白鲜皮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与质量控制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青龙汤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前后挥发油成分和比例的变化.采用枟中国药典枠挥发油测定甲法提取小青龙汤复方、组方中含挥发油的单味药(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及各单味药的阴性对照处方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峰面积百分比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从小青龙汤中共鉴定出80个挥发性成分,其中百分含...  相似文献   

5.
分析桂枝茯苓胶囊组方单味药材(桂枝、茯苓、白芍、丹皮、桃仁)、配伍药材和桂枝茯苓胶囊中挥发油的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组方药材单独提取的挥发油成分和组方药材配伍混合后提取的挥发油成分基本一致,但是和桂枝茯苓胶囊挥发油成分相差很大。桂枝茯苓胶囊与组方单味药材及组方配伍药材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和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在工艺制备的过程中选择性地提取了其中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仑榴莲挥发油成分,为开发利用榴莲资源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榴莲果肉及内果皮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法和NIST98谱图库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榴莲果肉中鉴定出11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86%,其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分别为环十六烷(43.59%),9-十六碳烯酸乙酯(11.17%),十六烷(10.59%),棕榈酸乙酯(9.12%),以烷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从榴莲内果皮中鉴定出11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5.73%,其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分别为十六烷(25.71%),2-十四烯(E)(22.41%),9-十六碳烯酸乙酯(13.56%),苯乙烯(13.45%),以烷类和烯烃类为主.结论:为榴莲挥发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油松松针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测得松针挥发油的含量为1.7%.用GC/MS法从油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22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喉咽灵口服液与方中野菊花和威灵仙的挥发性成分。取喉咽灵口服液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野菊花和威灵仙挥发油,用GC-MS对其分析鉴定和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喉咽灵口服液全方共鉴定出24个成分,野菊花挥发油鉴定出34个成分,威灵仙挥发油鉴定出27个成分,其中喉咽灵口服液全方鉴定出的成分占其挥发油样品总含量的98.14%;野菊花为81.95%;威灵仙为93.64%。喉咽灵口服液、野菊花和威灵仙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有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取朱顶红根和叶中的挥发油并对其挥发油中的成分进行对比.采用常规挥发油提取方法,即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了朱顶红根和叶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醇、胡薄荷酮、胡椒酮、1,3-二氧戊环-2-甲醇、偶氮、3-硝基丙酸、乙酸薄荷酯、间氯苯硫酚、2,4,5-三甲基-1,3-二恶茂烷、2-亚丙烯基-环丁烯、1,3-二氧戊烷-2-甲基、3-硝基丙酸*、乙酸乙酯、乙苯、邻二甲苯、邻二甲苯*、1,2,4-三乙基苯、三甲基苯、偶氮二甲酸二乙酯*、辣薄荷酮、(Z)-4-氯-2,3-二甲基-1,3-已二烯等.并对朱顶红根和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对比分析,为开发和利用朱顶红不同部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山胡椒的果实和花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了山胡椒果实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山胡椒果实中鉴定出2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主要挥发化合物有顺式-α-蒎烯、(-)-蒎烯、莰烯、α-月桂烯、柠檬烯、(E)-柠檬醛、香茅醛等;从山胡椒花中鉴定出1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主要是桧烯、ɑ-月桂烯、松油醇、8-十七碳烯、桉油精等.将山胡椒果实和花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于了解山胡椒果实和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存在的差别,以及花中独有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相似文献   

11.
对柚子的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差异,为柚子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柚子老叶和嫩叶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了59、51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1.29%、87.45%,且2个部分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性较大.柚子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芳香性或药理药效作用,在香精香料或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另外,柚子老叶的得油率比嫩叶高,其挥发性成分也比嫩叶的丰富,故柚子叶的采收宜在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2.
红花香雪兰挥发油提取方法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萃取以及微波萃取方法提取红花香雪兰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共鉴定出9类78种化学成分.其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沉香醇(30.511%)、二甲基亚砜(24.191%)和α-松油醇(18.701%);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主要是烃类化合物(68.656%),沉香醇、二甲基亚砜和α-松油醇也具有较高的相对含量;而微波萃取方法获得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酸(51.369%),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18.691%,17.387%和15.291%.这说明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各不相同,它们的联合运用可以相对全面地分析香雪兰挥发油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阿胶溶解物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物质.结果表明:在阿胶溶解物中鉴定出7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内酯类化合物、酸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杂环类(吡嗪环、呋喃环)化合物;并在GC-MS基础上,利用感官分析模拟出香气饱满、逼真、协调的牛奶香精;通过感官评定法确定了改善阿胶风味的最佳牛奶香精的添加量为0.04%.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滁州贡菊中挥发油,通过气质联用仪检测和标准谱库检索(NIST,Wiley 275.L)研究滁州贡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显示,从滁州贡菊药用部分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56个色谱峰,鉴定其中的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质量的76.07%,其中有11种化合物首次在菊花挥发油中报道.滁州贡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及其衍生物,并且相关化合物都具有特殊的香气或生物活性,在治疗头晕和降血压等方面具有较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山柰中提取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3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5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 研究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
建立石菖蒲挥发油气相(GC)指纹图谱,为不同基源石菖蒲指纹图谱鉴别提供依据.采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法测定指纹图谱,结合质谱、保留指数、相关文献和NIST17.L标准谱图库对部分色谱峰定性鉴别,并通过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不同基源石菖蒲所含主要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显示,石菖蒲指纹图谱共有18个共有成分,确定了其中的9个成分,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准确区分不同基源的石菖蒲药材.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可以用于石菖蒲药材的基源鉴定,研究结果为石菖蒲药材真伪品鉴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了早开堇菜的挥发性成分,确定了早开堇菜挥发油中4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42.33%,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了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8.
鸡骨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鸡骨香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从鸡骨香根挥发油中分得43个峰,鉴定出33种成分,大约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0%.其中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甘菊环类、Hexahydro-2,5,5-trim ethyl-2H-2,4 a-ethanonaphthalen-8(5H)-one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黔产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的挥发油,采用GC-MS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研究,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鉴别出56个挥发性成分,按峰面积比检出率占98.58%.  相似文献   

20.
南天竹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南天竹叶挥发性成分.从南天竹叶子中鉴定出1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85.84%.在南天竹叶子鉴定的挥发性成分中,顺3,3,5-三甲基乙酸环己酯(14.21%)含量最高,其次为6-甲基-5-庚稀-2-酮(13.66%)、2-己醛(6.53%)、己醛(5.94%)和(E)-6,10-二甲基-5,9-十一碳二烯-2-酮(5.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