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衣协同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地衣的协同进化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资料表明,地衣的起源可追溯到前寒武纪;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共生菌与共生藻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地衣产生了一些特有的性状,诸如对共生菌,共生藻的生存均有利的形态结构,合成了某些地衣所特有的镒生代谢产物,地衣体内不同部位DNA甲基化程度不同等。共生菌、藻的分离培养发现,分离培养状态下的真菌与藻类与共生状态下的在形态、生理和遗传上有较大的差异,地衣的人工重建表明,真菌与藻类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已产生了较高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2.
正地衣是什么?藻类和真菌的共生联合体。过去近150年间,许多人认为地衣是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组成的。不久前,科学家指出,这个常识可能错了。自1867年以来,人们就认为地衣是一种共生体。让大家困惑的是,一些含有相同共生物种的地衣却呈现截然不同的特性。科研人员利用最新的基因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地衣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藻菌植物,它具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并产生特殊的化学物质,这是真菌和藻类原本所没有的。地衣是一个独立的类群,属地衣门(Lichenes)。它们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特别是能耐干、寒,在裸岩悬壁、树干、土壤以及极地苔原和高山寒漠都有分布,是植物界拓荒的先锋。地衣对自然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低山、沟  相似文献   

4.
岩石矿物风化是地球表面发生的最重要化学现象之一,其中生物风化备受关注。对地衣及地衣真菌分泌的地衣酸类物质(简称地衣酸)在岩石矿物风化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合述评,从而为科学评价地衣和地衣酸在森林(特别是寒温带)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地衣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显著诱导并加速岩石矿物的风化进程,即同时具有生物物理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两方面作用,而后者更为重要。在地衣诱导的岩石矿物风化过程中,地衣依其共生真菌/藻类特异性分泌的地衣酸起主导作用,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实验室条件下,地衣酸都是岩石矿物生物风化的主要作用力。地衣酸对岩石矿物的风化机制包括质子促进效应和络合促进效应两方面,特别是地衣酸能与岩石矿物中的盐基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引起岩石矿物的强烈溶蚀。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地衣是由两种不同类型的植物——藻类和真菌共生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结构的复合有机体,能够和别的植物一样,在形态结构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又由于地衣多含有各种地衣特有的物质,所以测定特殊的地衣化合物的存在与否的化学方法在地衣分类工作中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66年Nylander氏就开始用地衣体对氢氧化钾和漂白粉的不同的色反应作为鉴别种的标准之一。1903年,德人Zopf氏取一定量的地衣用适当的溶剂来提取  相似文献   

6.
材料的微生物腐蚀破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六平 《江西科学》1996,14(1):59-66
一般地,各类微生物如细菌,藻类,真菌和地衣都能够通过其代谢的中间和最终产物的排泄或酶的途径来侵蚀破坏材料,由微生物引起的材料腐蚀破坏机制十分复杂,形式多样,综合评述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地衣是山低等植物中的藻类与菌类中的真菌共生而成的一群特殊的植物.由于耐寒耐旱对生活中的养分要求不高,在养纷贫瘠,环境恶劣的高山寒漠,平原,戈壁和沙漠中地衣都能生长,因而广泛地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本文应用多元分析中的主分量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布在天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树生地衣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对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等群落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的复合植物,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无论是烈日炎炎的赤道地区,还是寒风凛冽的南北两极;无论是干燥少雨的内陆荒漠,还是温暖湿润的沿海平原;也无论是阳光强烈照射下营养极其匮乏的裸露岩石,还是郁闭丛林之下的瘠薄地表……,都能见到它的踪迹.它以薄土、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生物侵蚀微生物的种类,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乐山大佛地衣(lichen,LI)和苔藓样本进行了微生物(细菌、古菌和真菌)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地衣、活苔藓(living moss,LM)和苔藓残体(dead moss residue,DM)样本中的细菌和真菌组成在组内样本之间能进行聚类,组间差异也能良好区分;在细菌群落中,地衣与活苔藓样本中的细菌组成较为相似,两个样本的优势细菌均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醋酸菌(Acetobacteraceae);在真菌群落中,地衣样本的优势真菌是煤炱目(Capnodiales),但其在活苔藓样本中含量较少,活苔藓样本的优势真菌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且其在地衣和苔藓残体样本中也有一定含量(7.47%~52.6%);古菌群落的组内差异较大,其中与氮转化相关的泉古菌(soil Crenarchaeotic group,SCG)总体丰度占比较高,并发现了较多未归类古菌(unclassified-k-norank).  相似文献   

10.
陈彬  郑斯平  郑伟文 《武夷科学》2007,23(1):202-209
蓝细菌能与不同进化阶段的植物代表种共生,苏铁是能与蓝细菌共生的唯一的裸子植物。本文从蓝细菌与苏铁超显微结构、共生蓝细菌的多态性、蓝细菌对苏铁珊瑚状根的侵染和研究展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苏铁与蓝细菌的共生关系,认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蓝细菌与苏铁形成共生固氮体系的系统性和共生双方的遗传多样性,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黄满荣 《大自然》2011,(1):44-46
生物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各种各样。有一些物种必须与其他物种生活在一起才能维持它们的繁衍生息,我们称这种生活方式为共生,而地衣是共生现象中最为典型的代表。许多读者可能对地衣并不太熟悉,有些人甚至没听说过它,  相似文献   

12.
用1对引物CYA106F及781R(a)从23种蓝细菌的DNA中扩增出一条600bp的16SrDNA-PCR片段,对该片段进行的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表明:可将其中21种自生或共生的丝状异型胞固氮蓝细菌的样品分为2个类群组,基本上对应于形态分类上的Anabaena及Nostoc属,但有1种被认为是Anabaena的蓝细菌以及作为对照的1种聚球藻(Synechococcus)蓝细菌样品被明显区分出来,并发现Anabaena属的蓝细菌也可同被子植物根乃拉草(Gunnera)形成共生固氮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采自中国和美国的13种石耳目地衣的21份标本中分离得到了33株黑化真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33株真菌全部是属于[WTBX]Capronia[WTBZ]属的成员,可能分别属于12个种。分析结果还发现,这些真菌可能是地衣体中广泛而稳定定植的内生菌,其与宿主菌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同种内生菌的不同成员可能在同一地衣体中先后多次定植。这些内生菌株中的多数是自由生活的石生真菌的近亲,而不是植物内生菌在地衣体中的延伸者。  相似文献   

14.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3):80-80
1月16日中国科学院网站报道.昆明植物研究所首次成功培养地衣型子囊菌.地衣型真菌的活体保存是KUN馆藏标本多样性的又一体现,有利于提升KUN馆藏标本的管理水平.特别对我国两南地区丰富的地衣资源多样性、特有和濒危地衣物种的活体保存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开发和利用物种资源,对该地区进行了初步野外调查,采集标本200余份,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标本进行了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和初步鉴定.本文首次报道了该保护区地衣型真菌有16科22属,其中优势类群为文字衣科(Graphidaceae)、石蕊科(Cla...  相似文献   

16.
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的种类,并通过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筛选,为蝗虫共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将采自湖北神农架的中华剑角蝗通过表面消毒后对其肠道共生菌分离纯化,运用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亲缘关系.以魔芋软腐菌、水稻白叶枯菌和猕猴桃溃疡菌为测试菌株,用滤纸片法对共生真菌的发酵液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中华剑角蝗的肠道中分离得到18株共生真菌,分属6科8属,其中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是优势菌群,分别占总分离株的33.33%和27.78%;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8株共生真菌具有较丰富的种类多样性;抗菌实验结果表明,18株共生真菌有4株菌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测试病原菌有抑菌活性,占分离株的22.22%,其中有2株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魔芋软腐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菌根真菌为主 ,从菌根真菌与根瘤菌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VA菌根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对宿主植物的影响以及菌根真菌与共生固氮放线菌的关系对宿主植物的影响三方面 ,对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加以评述和讨论 .着重论述了菌根真菌、共生微生物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对宿主植物生长、营养、生理及抗逆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并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分离培养地衣共生菌和内生菌的新方法。该方法直接挑取地衣体髓层菌丝进行培养,PDA培养基25℃培养14 d后观察,发现共生菌菌落生长率80.43%,而杂菌污染率为7.14%,具有简单、高效和污染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植物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功能.初始陆地植物是一种半水生的原始藻类和水生真菌的共生产物,氮沉降会使植物共生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发生改变,减少植物和功能微生物之间的潜在联系,引起可预测的功能特征变化,进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植物共生微生物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生态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一直是生态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系统研究氮沉降对于植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团的影响以及植物与其共生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对于揭示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共生微生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共生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真菌-细菌联合体能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各种生态功能。有些细菌驻留在真菌菌丝内部,借以调控真菌的生长、发育、分布和次级代谢过程,这些细菌被称为菌丝内生细菌(endohyphal bacteria, EHB)。EHB的研究揭开了微生物生态学的一个新篇章,是真菌与细菌共生关系中最紧密的代表。在逆境条件下,EHB可以调节寄主生殖机制相关的关键成分或步骤,诱导植物激素类物质的产生,对寄主真菌具有辅助性保护作用。研究最深入的真菌-EHB共生体系是植物致病性根霉菌Rhizopus sp.与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引起水稻幼苗枯萎病所必需的植物毒素——根霉素是由伯克霍尔德氏菌所产生的,而非寄主根霉菌本身产生的。EHB也会影响定殖于高等植物的内生真菌的生态和多样性。在某些情况下,EHB还有助于激活参与识别、转录调节和初级代谢蛋白合成过程的相关基因。目前已开发出了无菌培养分离EHB的方法,然而对真菌-EHB共生体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综述了菌丝内生细菌EHB及其与宿主真菌的共生体系,阐述这些伴侣之间复杂微妙的相互关系,以及EHB对宿主真菌和宿主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