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巢湖周年先后共出现浮游藻类277种(包括变种),隶属于8门85属。依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动,均以绿藻门的属,种最多,其次为蓝藻、硅藻,而金藻、黄藻、隐藻、甲藻均极少;从种群数量分析,除冬季外,则均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占巢湖浮游藻类年平均总数的99.58%,其中微囊藻和鱼腥藻是引起巢湖蓝藻水华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汾河景区浮游藻类及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的夏季(7月)和秋季(10月)对太原市汾河景区的浮游藻类进行了研究.经鉴定,有浮游藻类137种,隶属于7门,32科,70属.秋季种数较多,其中蓝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分别为38种和37种;夏季种数相对较少,绿藻门占优势,为21种.两个季节中均以蓝藻的细胞密度最高,达4.1×108个/L,绿藻其次,达3.8×107个/L,其它藻类植物的生物量相对较低.污水生物系统法和硅藻商指数显示汾河景区的水质接近于β-中污型,且在秋季污染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底泥疏浚前后长春南湖浮游生物群落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底泥疏浚是水体内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疏浚期间和疏浚后对长春南湖浮游生物2 a(每年6个月)的跟踪监测,研究了底泥疏浚前后长春南湖浮游生物的种群变化,对比分析了底泥疏浚前后南湖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疏浚后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演替,由疏浚前的绿藻-蓝藻-硅藻型演变为目前的绿藻-硅藻-蓝藻型.同疏浚前相比,疏浚后浮游藻类数量平均下降11%,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所占比例降低;疏浚后浮游动物数量上升,生物量下降,浮游动物存在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江津四面山藻类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津四面山的藻类植物共162种(含变种),隶属于68属、33科、7门。文章分析了头道河、响水滩,洪海和大窝铺的藻类区系,对其种类成分、生态分布等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四面山的藻类区系中,以硅藻为多,占藻类总数的41.98%,其次为绿藻,占38.89%,蓝藻占15.43%,其它藻类占3.70%。分析藻类组成成分表明,微污水带种类多于乙型中污水带种类。另外,四面山藻类还有一个山区冷水种类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10种淡水常见浮游藻类营养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导了淡水中绿藻(蛋白核小球藻、小球衣藻、斜生栅藻)、蓝藻(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变异鱼腥藻)、隐藻(卵形隐藻)、裸藻(中型裸藻、血红裸藻)及硅藻(变异直链藻)等门的10种常见浮游种类的C,N,H元素组成,脂肪、糖、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不同藻类之间营养组成差异很大.微囊藻、隐藻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裸藻、绿藻,硅藻最低;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主要氨基酸种类,不同藻类之间有差异,但EAA比例相差不大;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大庆市大龙虎泡、红旗水库、黑鱼泡、东湖水库不同水体进行了浮游藻类的采集及分类鉴定;利用浮游藻类的生物量、优势种以及藻类群落组成等指标评价了水质。结果表明:四水体有浮游藻类6门,即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四水体的优势种均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水体均出现富营养化。根据研究结果,应对四水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连西中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经济海藻的生态学特征,共布设了4个采样断面,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了大型底栖经济海藻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和多样性.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经济海藻44种,隶属于4门21属,其中绿藻门12种,褐藻门9种,蓝藻门1种,红藻门22种.经济藻类种类和数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藻类种类数呈现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特点,各季节红藻门种类数最多,其次为褐藻门和绿藻门,蓝藻门最少.优势度分析表明,角叉菜为主要优势物种,随着季节变化,优势种组成有所不同.各采样断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体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表现为各断面的经济海藻种类在不同季节具有一定差异性;垂直结构特征表现为低潮带分布的经济藻类种类最多,以红藻为主;其次为中潮带,以褐藻为主;高潮带分布的藻类最少,以绿藻为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秋、冬季,且各采样断面的物种多样性呈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于2011年1、4、7月份对艾溪湖的浮游藻类进行取样调查.研究表明:艾溪湖水体中共发现藻类6门,40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19属;其次是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为9属和8属.浮游藻类的细胞密度变化从62.45×106~395.52×106个/L,平均数量为209.76×106个/L;冬、春两季优势种类为绿藻门的栅藻属;夏天则为蓝藻门的平裂藻,占总藻类数的77.04;.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这3个指数值均表明水体已经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9.
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演变(1980-2006年)和富营养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80年、1990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5年、2006年等年份对红枫湖的调查资料,总结了过去26年来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优势种类、多样性指数等的主要变化: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在26年内由每毫升几百个增为几万个,夏季为藻类数量的高峰期,蓝藻数量始终占优势,绿藻和硅藻数量变化不大。种类上始终以绿藻和蓝藻占优势,硅藻次之,藻类种类趋于小型化。以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对红枫湖水库的富营养化过程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红枫湖水库26年来的富营养化过程是贫营养至中度富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污染过程是轻污染至β-中污染之间—中污染—重污染状态变化,近年红枫湖水库水体有向中污染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南湾水库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其浮游藻类的演替特征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取样调查、研究了2008年2月-2009年1月间南湾水库浮游藻类的演替,发现:空间上,浮游藻类总数在同一时间的水库不同区域样点之间呈现数量级上的差距,大部分样点仲春一秋末期间藻类总数在10^3个/L数量级以上;时间上,藻类总数在4月中旬-10月中旬期间较高,春季高于秋季,冬季最少。中、晚秋、冬、春季以绿藻、硅藻为主,夏季一早秋以蓝藻、绿藻为主。南湾水库浮游藻类演替在自然背景基础上,叠加了人为因素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对黄河兰州段水体的浮游藻类调查结果表明,该段藻类的数量不同,随月份与水温变化差异明显,丰水期是藻类的爆发期,藻类数量最多达到63 700个/L;枯水期藻类数量最少10 800个/L.硅藻在藻类群落中占有优势地位,与黄河水体富含泥沙的特性息息相关,而绿藻类和蓝藻类在各断面的优势种属中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兰州段各采样点氮磷比介于56~282之间,磷成为藻类生长的主要营养制约因子.藻类数量与水温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对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009年1、4、7、10月对滴水湖浮游植物进行4次调查采样,研究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滴水湖水质现状.共鉴定浮游植物96种,隶属于8门48属.其中绿藻门种类居首位,有21属51种;其次为硅藻门11属20种;蓝藻门8属16种;隐藻门2属3种;裸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甲藻门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平均数量生物量是2054.28×104个/L,其中绿藻比例最高,占总量的41%;其次是硅藻,占总量的30.5%;蓝藻第三,占总量的16.5%;其他藻类所占比例较小.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结合部分理化指标对湖区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滴水湖水质属于中-富营养.  相似文献   

13.
以自然状态下沙漠土壤作为对照,对五年生芨芨草地不同土层土壤藻类进行培养和鉴定,分析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后土壤藻类的变化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沙漠人工种植笈芨草以后,土壤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明显加深。土壤中藻类以蓝藻最多,绿藻次之,也有少量硅藻和裸藻分布。从垂直分布来看,土壤藻类集中分行在结皮层,随着土层的加深,藻类逐渐减少,10cm以下无藻类分布。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于促进土壤藻类生长,改善土壤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明作  赵勇  刘文霞  张军 《河南科学》2019,37(4):648-655
为了解郑州市区主要河流春季浮游藻类的时空变化,分别于1999、2000、2015、2016年春季调查其种类组成、个体数量,并计算其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郑州市区主要河流春季浮游藻类组成基本上以绿藻、蓝藻与硅藻为优势,黄藻、金藻与甲藻偶尔出现,裸藻出现频率较大,但均不占优势;金水河自上游至下游沿程,浮游藻类的门类数、种类数与个体数量总体上均增加,多样性指数略下降.浮游藻类发生明显变化的时间大致在4月份,自1999年至2016年,种类数整体减少,2015年后个体数量明显下降,2016年数量显著下降.郑州市区主要河流基本上处于中营养化水平,水质属于轻污染,没有出现富营养化与贫营养化.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城市河流的浮游藻类与水体富营养化长时间动态研究提供借鉴,以及为污染防治与水域的景观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2月对遵义市主城区常见的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2种行道树树皮着生藻类进行采集、鉴定和统计分析。初步检出树皮着生藻类共18种,以蓝藻和绿藻种类为主。其中,二球悬铃木检出15种树皮着生藻类,种类组成表现为蓝藻>绿藻;香樟检出10种树皮着生藻类,种类组成表现为绿藻>蓝藻。2种行道树树皮着生藻类优势种均为颗粒粘球藻(Gloeocapsa granosa)和点形粘球藻(Gloeocapsa punctata)。树皮着生藻类平均密度为(1.05±0.17)×10~5 cells·cm~(-2);其中,在二球悬铃木和香樟树皮上分别为(0.94±0.10)×10~5 cells·cm~(-2)和(1.16±0.11)×10~5 cells·cm~(-2)。树皮着生藻类密度在不同树种之间和采样朝向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球悬铃木和香樟树皮着生藻类群落的Shannon-Weaver指数(H′)分别为1.13和1.33;向水侧和背水侧的H′分别为1.11和1.19。  相似文献   

16.
鱼塘施放光合细菌条件下浮游植物的变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塘泼施光合细菌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均发生变化。试验表明,泼施光合细菌之后,鱼塘中蓝藻的过量增殖受到限制;绿藻,硅藻等藻类种类及生物量明显增加;优势种群中,鱼类适口性的藻类种类增加,有害种类减少。导致浮游植物种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合细菌在严重营养化的鱼塘中具有明显优化水域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中蓝藻和绿藻共有23种,其中蓝藻15种占总种数的65.22%,绿藻8种,占总种数的34.78%.在不同类型的样地中,生物结皮藻类组成及分布也不同,流动沙丘表层的种类组成最少,固定沙丘藻结皮层的种类组成最多.这种现象表明,随着沙丘的固定,生物结皮的进一步发育,藻类的种类也随之增多.固定沙丘藻结皮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半固定沙丘藻结皮叶绿素a的含量,并且在春季和冬季固定沙丘藻结皮叶绿素a含量极显著高于半固定沙丘藻结皮叶绿素a的含量(P<0.01),对于同种类型沙丘藻结皮藻类生物量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则表现出夏、秋季藻结皮藻类生物量显著高于春、冬季(P<0.05).藻结皮不同季节藻类生物量含量与当地季节降雨量和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科尔沁沙地降雨量与温度是影响藻类生物量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8.
秦淮河秋冬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对南京市内外秦淮河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0属37种,秋季主要以蓝藻 硅藻为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21.5万cells/L和4.41 mg/L,冬季以硅藻为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3.4万cells/L和6.58 mg/L。典范对应分析显示,绿藻对氮磷营养盐浓度、高锰酸盐指数等含量较高的水体耐受能力较强,硅藻则对多变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氮磷比对蓝藻、裸藻和部分绿藻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影响;秋冬季节影响秦淮河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和溶解氧,其次为氮磷营养盐浓度和电导率。 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讨树种与树皮藻类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于2020年11月采集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6种常见树种的树皮藻类样品.初步检出3门3纲7目10科11属15种树皮藻类,种类组成以蓝藻和绿藻为主.团集共球藻(Trebouxia glomerata(Waren)Ahmadjian)、土生绿球藻(Chlorococcum humic...  相似文献   

20.
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藻类植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百里杜鹃林2007年5月的藻类植物初步鉴定,共检出藻类植物61种(含变种及变型),分属4门,6纲,14目,24科,34属。其中蓝藻有30种,占总种数的44.12%,其次是硅藻,有22种占36.07%,表明百里杜鹃林藻类植物以蓝藻和硅藻的种类居多;水生环境中的种类以硅藻占多数,亚气生环境中以蓝藻种类占多数。但在树皮上形成优势种常为绿藻中的土生绿球藻。土生绿球藻、小球藻、颗粒粘球藻、铜绿粘球藻、瑞士色球藻等是构成地衣的常见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