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在橡胶超弹性及黏弹性本构模型基础上,提出超-黏弹性本构模型。以某车前悬架控制臂橡胶衬套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动态特性有限元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结合已有的橡胶衬套动态特性试验数据,采用自适应响应面法识别得到与研究对象匹配精度较高的频域黏弹性本构模型参数。建立其动态特性相应工况的有限元模型,进而得出橡胶衬套动态特性迟滞回线,求得阻尼角信息,完成橡胶衬套动态特性信息重建。  相似文献   

2.
应用CAE仿真技术和道路实车试验验证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单纵臂式与扭力梁式悬架的刚度特性和匹配后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2种悬架的主要区别:汽车在中高速度行驶时,扭力梁式悬架的质心垂直加速度小于单纵臂式悬架车型,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单纵臂式悬架的汽车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小于扭力梁式悬架车型,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了3项整车匹配单纵臂式与扭力梁式悬架的原则,为乘用车悬架系统的选型和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某车麦弗逊前悬架控制臂舒适性橡胶衬套为对象,依据超弹性本构理论的应变能密度函数与已有的橡胶材料基础试验数据,确定Yeoh本构为该衬套超弹性本构模型来描述衬套静态特性;并采用广义Maxwell模型与已有超弹性本构模型叠加方法,提出了超-黏弹性本构模型来描述衬套动态特性;进行衬套静、动态结构试验并获取衬套轴向与径向部分静、动态特性试验信息,将仿真曲线与试验曲线的一致性作为优化目标,利用Hyper Study集成优化算法—自适应响应面法(ARSM)并调用ABAQUS求解器对衬套超弹性与黏弹性材料本构系数进行识别优化,以获取匹配该衬套特性精度较高的超弹性与黏弹性本构参数。利用识别后较高精度的超弹性本构与粘弹性本构参数,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完成该橡胶衬套静-动态特性全信息重组。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悬架系统在不同路面激励下的NVH性能,将工况分为路面随机激励和脉冲激励2类,根据路面形状,脉冲激励又分为三角形凸块和正弦形凹坑脉冲激励(考虑刹车作用)2种。橡胶衬套刚度对悬架NVH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其特性。参考有关资料选定对悬架NVH性能影响较敏感的衬套,建立了考虑其影响的半车模型,对比不同模型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衬套有效改善了悬架的NVH性能。将模型仿真结果与道路模拟机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以某新旧两款商务车为研究对象,该两款车型后悬架分别采用扭力梁式悬架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利用KC试验台获取其悬架系统的特性参数,对比分析平行轮跳试验结果中的车轮外倾角以及车轮前束角的差异和特点,然后基于整车基本数据使用汽车仿真软件Carsim分别建立整车模型,进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仿真,并通过整车侧向加速度与横摆角速度的变化来分析两种不同的后悬架对这款车型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扭力梁式后悬架,多连杆式后独立悬架能够加快稳态响应,减小谐振幅度,而且在特殊工况下,侧倾现象明显更小,响应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扭转梁悬架衬套安装角度对悬架特性及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探明由衬套安装角度引起的悬架特性和整车操稳性能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改变衬套安装角度实现整车操稳性能的提升,建立了扭转梁悬架刚柔耦合模型,利用DOE方法详细分析衬套安装角度在整车个设计空间对悬架特性的影响,并计算悬架K&C特性指标与衬套安装角度的非线性关系曲线,解决了在轮跳和侧向力作用时衬套安装角度与悬架重要特性指标的映射关系问题。在悬架分析基础上,求解衬套安装角度和操纵稳定性指标的非线性关系曲线,通过与K&C分析曲线对比,显示衬套安装角度对操  相似文献   

7.
静刚度作为橡胶悬置设计的目标参数之一,同时也是橡胶悬置各项特性研究的基础。为了在橡胶悬置新产品制造前就获得其静刚度值,今提出一种静刚度值的预测方法,以降低新产品的开发成本。以一款衬套类橡胶悬置作为研究对象,从橡胶材料的基础力学性能试验出发,通过橡胶单轴拉伸试验获得试件的应力-应变关系,结合Mooney-Rivlin橡胶本构模型,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来获得该悬置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在Unigraphics NX软件上完成悬置模型建立,并通过Hypermesh软件完成前处理,在Abaqus软件中进行静刚度有限元分析,经计算得到衬套类橡胶悬置静刚度的预测值;利用MTS700Hz动态仪实测橡胶悬置的静刚度,将橡胶悬置仿真试验静刚度值与实测静刚度值进行比较,得到X、Y、Z 3个方向的刚度误差分别为7.2%、6.6%、3.2%,相对误差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从而证明了利用该方法可有效预测橡胶悬置的静刚度。  相似文献   

8.
刘茂林  张磊  宋立爽 《科技信息》2011,(22):389-390
本文利用Hypermesh建立了某轿车橡胶衬套的有限元模型,用Abaqus对衬套的静态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及改进方向,然后对产品结构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基于FEA的橡胶衬套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轿车扭力梁后悬架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了扭力梁与多连杆悬架的基本特性,介绍了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的功用,构建了后扭力梁模型,对悬架侧向力特性、车轮反向跳动特性、侧倾中心高,以及不同侧倾中心高对整车转向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出了关于扭力梁位置、模型前束变化、侧倾中心高与开口的关系以及方向盘转角超调量等关系到新产品设计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引言 橡胶衬套刚度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的重要部件,作者结合在工作中发生的实例对衬套刚度的影响做了分析,分析了衬套刚度的影响是如何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扭转梁式后悬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考虑极限工况加速侧滑时扭转梁式后悬架的受力特点,通过后悬架的基本方程,分别得到纵摆臂和扭力梁上所受载荷,为有限元分析提供准确的加载条件,进而通过ANSYS/Workbench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扭转梁式后悬架应力和位移满足设计需要,解决了由于传统设计时无法估算后悬架载荷而造成的隐患,为后悬架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汽车设计过程中,多体动力学分析已经成为分析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一种重要方法.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型轿车的后悬架,但由于其扭转梁变形情况复杂,利用传统的数学公式难以准确表达.基于多刚体动力学非线性方法,利用ADAMS/Car建立了扭转梁式半独立后悬架模型,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并利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综合运用ADAMS/Car和ADAMS/Insight可以准确、快速地对汽车悬架进行运动学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回收汽车悬架振动能量,提出一种新型少自由度并联机构馈能悬架模型;该并联机构可以将悬架的垂向振动转化为该机构动基座绕z轴的一维转动,以驱动馈能电机回收能量。运用旋量理论对该并联机构的自由度进行分析,根据支链的约束条件,分别应用位姿变换公式和牛顿迭代法建立该并联机构的位置逆解和位置正解约束方程,求得4组实数正逆解。在位置分析基础上,采用一种简单的空间投影方法进行连杆速度的计算;并得到该并联机构动基座旋转周期的一般表达式。最后利用ADAMS进行正弦、阶跃和随机三种输入仿真,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扭杆梁后桥结构轻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Passat轿车扭杆梁后桥的精确有限元分析模型;提出以安全系数、静扭转刚度和一阶固有模态为轻量化分析的性能评价指标;利用三种材料,分别对提出的三种优化结构形式后桥方案进行轻量化优化分析,最后从性能指标、制造工艺、材料成本及减重效果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出一种最优轻量化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运用ADAMS软件创建了双纵臂式非独立后悬架运动学模型,分析了轮胎在侧向力、纵向力作用下各拉杆的受力情况及后轴运动学特性。研究表明:横向推力杆及上拉杆结构增加了后轴侧倾不足转向趋势,横向推力杆对后轴侧倾不足转向的贡献为29%,上拉杆对后侧倾不足转向的贡献为11%;转弯工况,横向推力杆主要承受来自地面的横向力,横向推力杆承受的横向力为78%;上拉杆对纵倾稳定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汽车结构和车辆动力学原理,从轮胎、悬架、制动、转向和整车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多用途车(multi purpose vehicles,MPV)车辆跑偏因素和原理。首先列举并归类了车辆跑偏的影响因素;其次对跑偏车辆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并查找原因。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实车验证,有效地解决了车辆跑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多刚体系统最大数量坐标法运动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建立了车辆滑柱连杆式悬架运动分析的多刚体系统模型。通过对计算机模拟结果的分析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大跨悬索桥的抗风性能在大跨悬索桥梁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桁式加劲梁由于其优良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在大跨悬索桥中经常被采用。本文以湘西矮寨特大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舍弃目前常用的单主梁、双主梁或三主梁模式而采用按实际桁架的构成建立仿真三维梁单元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整体结构的三维分析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该结构体系进行动力特性的分析计算,得到了该桥型的横向、竖向、主缆、扭转以及耦合振动的频率和振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桁架结构和索、杆的共同工作效应,使得这种体系的整体刚度好,特别是主缆抵抗变形能力强,动力性能优越,具有很好的抗风性能,分析结果将会为该桥梁进一步的抗风、抗震等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轿车扭杆梁后桥硬点的设计方法,分析了后桥衬套的安置角度及径向刚度、轴向刚度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并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杆梁后桥动力学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实际设计例子总结了扭杆梁后桥的设计要点,为整车早期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