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撞机事件”以及美国加强对我军事侦察这一背景、美国售台武器升级以及布什“竭尽所能助台自卫”的狂妄言论,使人们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上。近一段时间来,随着一系列事态的发展,人们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是否正由欧洲转向亚太产生了警惕。关注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事关对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的判断,事关我们内外政策的制定。1968年12月,陈毅外长在向中央递交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仅因为美帝侵越便认为其战略东移,仅仅看见美苏共同反华便以为美帝可以放弃或不重视欧洲,这是错误的。他正确地指出了美国战略重点没有东移,美苏矛盾不  相似文献   

2.
天南地北     
释“没有一项政策”最近,美国前国务卿万斯在谈到苏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问题时,指责里根政府“对武器控制问题没有一项政策”。这话颇有些令人费解。人们知道,苏美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由于美国参议院的拒绝批准,早已成为一堆废纸。里根政府曾多次宣布要重新谈判,至于何时重开谈判,要视苏联在全世界的行为而定。目前,他不打算同苏联谈,而是努力扭转美国在同苏联战略对比上的不利趋势。这项不同苏联谈判或推迟同苏联谈判的政策被万斯称为“没有一项政策”。那么,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只有立即重开谈判才是“有一项政策”。当年万斯辛苦奔走于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终以对苏节节让步而达成了限制战略武器协议。这在万斯看来,就是“有一项政策”。著名记者埃文斯和诺瓦克一语道破这项政策的真谛“万斯的判断似乎是基于这样一种标  相似文献   

3.
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各自的全球战略中,波斯湾地区是必争之地。近年来,由于苏美对这个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特别是苏联南下扩张的战略步调加紧,遂使这个弧形地带的动乱有增无已,成为目前国际局势中一个持续紧张的热点, 盛产石油的战略要地波斯湾沿岸诸国石油资源极为丰富,素有“石油宝库”之称,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和产量最大而又集中的地区。就其储量来说,一九七七年底所探明的,约五百亿吨,占已知世界总蕴藏量的百分之五十六强;就其产量来说,一九七八年达十亿多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海湾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和西方国家最大的能源基地。它  相似文献   

4.
首创纪录五十年代末,当美国的“雷神”、“宇宙神”等运载火箭接二连三在发射台上爆炸或在空中倒栽葱的时候,苏联却于1957年10月4日把它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它开创了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纪元,也揭开了苏美争夺空间优势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苏联在与美争夺中节节进逼,先后在非洲、西南亚、印支等地发动扩张攻势。对此,美国惊恐不安,却反应无力。然而,以苏联侵略阿富汗为转折点,它的扩张攻势严重受挫,荚对苏转取比较强硬的政策,苏美争夺出现了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刊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对于苏美争霸战略重点是否仍在欧洲提出疑问。下面刊载的两篇文章,对此提出了看法和分析,供读者和国际问题研究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窃听器,英语叫“Bug”,和“臭虫”是同一个词。在国外,由于竞争剧烈,特别是由于苏美两霸争夺的加剧,无论在政治、外交还是经济斗争中,窃听器都会作为一种窃取情报的工具而经常潜伏在周围,真象是夏天的臭虫。 1945年,苏联官员在一个非常友好的场合,送给美国大使哈里曼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个雕刻得很好的美国国徽,即一只木雕的老鹰。哈里曼大使非常珍惜它,把它挂在自己的书房里。谁知就在这只老鹰体内装有一个不甚复杂的窃听器。从此,书房里只要有谈话的声音,苏联特务在和大使馆相隔一条街的房子里就可以听到。他们有效  相似文献   

8.
天南地北     
苏美1972年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遭到违反了吗?这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而是简单的事实问题。然而美国的官方机构对此却有两种不同答案。英国《外事报道》说,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提出一份报告,列举24个具体事例,证明苏联经常违反条约。该署一位人士不胜恼火地骂俄国人是“卑鄙的骗子”。但是,美国国务院却觉得不大肯定;苏联人的行动也许真的违反了条约,也许“按条约文字来说”是“合法”的。莫非也有具体事例证实这种假设吗?没有。《外事报道》揭穿了其中奥妙,原来是美国国务院“不希望”向全世界宣扬苏联人违反条约的行动,免得“打消今后同俄国人会谈的任何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历史演变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始于五十年代后期.那时,美苏在欧洲的严重军事对峙,使欧洲形成了势力范围分明,局势相对稳定的局面.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外交路线,加上苏联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便在保住和加强欧洲战略重点的同时,开始向第三世界伸展势力.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解放东欧”和把苏联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的政策受到阻遏,面对苏联向第三世界伸手,遂强调它同苏联的斗争已不再是防止苏联在欧洲发动战  相似文献   

10.
“强硬态势”美国里根政府上台伊始,对苏联摆出相当强硬的姿态,宣布大量增加军费,扩充军备,五、六年内要“纠正同苏联军力对比的不平衡状态和恢复美国的战略威慑地位”,强调“联系政策”,即同苏联谈判,开展贸易和改善关系均以苏联是否收敛、克制扩张行动为前提;在苏古向萨尔瓦多反政府游击队提供武器的问题上,把那里的争夺视为制止苏联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试验场”;强调要同盟国密切磋商,协调抗苏步骤等等。摇摆与“调整”几个月来,里根政府的这一对苏态势总的说来基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里根总统宣布取消对苏联的粮食禁运,使人想起了他曾经一再强调的“联系”原则。华盛顿处理对苏关系的这条指导原则,是里根就职伊始即在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亮出的。三个多月来,他反复说明,美国是否同苏联谈判核条约或讨论贸易、信贷、技术转让,都要把苏联在全世界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考虑。里根说:“我们不能坐在桌子旁边进行谈判,除非我们在谈判桌旁把正在发生的所有其他事情也考虑进去。”里根表示要奉行“联系”原则,应该说,是颇有战略头脑的。因为,既然苏联在全世界的所作所为是相互联系而服从于它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那么,美国处理对苏关系,也就自然要着眼于抵御其全球扩张,而不能为暂时的局部的事件所左右,更不能追逐蝇头小利,丢掉战略全局。  相似文献   

12.
美国并不低估苏联在中东经营几十年的影响和作用,并要借助它的合作与配合在中东地区和会问题上收“事半功倍”之效;苏联无力充当主角,想要通过“苏美协调机制”取得在中东“仅次于美国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3.
苏美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因此,苏联历届领导人都把苏美关系问题放到其对外政策的首位,苏联对美国的基本政策在他们的言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研究此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窥视出苏美关系发展的一些基本线索.勃列日涅夫时期对苏美关系的发展是极为重视的,他认为“苏联和美国是当代两个影响最大的国家,全世界的政治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苏美两国的关系。”(《勃列日涅夫言论》第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p.341.以下同书只注页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勃列日涅夫的对美政策在其任内的不同时期也显现出其…  相似文献   

14.
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西欧共同市场。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总危机日益加深,市场大为缩小。在此情况下出现了西欧共同市场。它是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抵御超级大国的控制、调和相互之间的矛盾、谋求发展自身而组成的政治经济集团。它又是在抗衡苏美争夺欧洲的斗争中发展和扩大起来的。这也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进一步分化和重新组合。近年来,苏美在欧洲的争夺加剧,特别是苏联的威胁日益增长。在这种形势下,西欧国家不断加  相似文献   

15.
谈起苏联对亚太地区的政策调整,人们势必要提及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他在海参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讲话。戈尔巴乔夫在这两次讲话中重新估价了亚太地区在苏联全球战略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人们看到苏联的亚太政策有了大幅度的调整。苏联领导人认为亚太地区很可能成为下一世纪的“世界政治中心”;这一地区的一切复杂问题都与苏联息息相关,苏联理应参与解决。由于美国重视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长期保持它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较深,苏联要挤进来,首先就会遇到美国的强烈抵制。所以,苏联在调整亚太政策中不得不把协调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关系作为主轴。一、推行全方位外交:苏联经过外交反思,深刻认识到由于过去长期推行重欧轻亚政策。致使苏联在  相似文献   

16.
这是“公开性”政策的产物。客观上也存在着机会:美国政策失误;苏联和拉美之间需要增加往来和了解。苏美开始了一轮新的角逐。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28日至29日,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16国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举行了第6次首脑会议。这次会议着重讨论共同防务问题,签订了“防务互助议定书”。这是继1978年“共同体”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又一次在安全合作方面采取的重大行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是非洲最大的一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它之所以从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到防务合作,主要是受形势所迫。非洲局势近几年来动荡不安,固然有其内因,但外力的干预,也是个重要的因素。苏美在西非周围地区争夺的加剧;老殖民主义者为维持既得利益频繁地施加影响;特别是苏联公然把军事干涉、打“代理人战争”等作为扩张渗透的主要手段,这就使西非地区面临新的、严重的威胁。在  相似文献   

18.
太空怪客苏美的间谍战从地面打到太空,它们竞相发射间谍卫星。苏联夸耀它的卫星可清晰地拍下悬崖峭壁上灌木的枝叶。美国则宣传它的卫星可以看到红场上的汽车牌号和非洲丛林中士兵的胡子。当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战争或重大事件时,苏美都争相发射间谍卫星进行侦察。1973年10月6日中东战争爆发前三天,苏联发射了“宇宙596号”间谍卫星,对整个中东地区进行了大面积侦察。战争爆发后,苏联又发射了“宇宙597号”卫星,用长焦距透镜照像机对战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全世界争霸。苏联采取全球攻势战略,步步进逼。美国五十年代初在全世界推行的“两个半战争战略”,到六十年代末收缩为“一个半战争战略”,实行到今天。这一变更,其原因、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天南地北     
主仆矛盾如果说韩桑林伪政权是越南的“卫星国”的话,那么越南自身又是苏霸的“卫星国”。主主仆仆的关系是层次分明的。但是,主仆之间为了各自的利害关系,有时未免也要闹得面红颈赤的。试举一小例。最近柬埔寨有一批年轻人要出国学点技术,越南当局决定把他们送到河内去,可是苏联却李他们到莫斯科去。于是,苏联与越南之间为争夺束埔寨青年而发生了磨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