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阐明了氮的氧化物成键类型,给出了分子空间构型及结构数据的解释。根据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推断或化学键键级的计算,依据分子的空间构型及键长和键角数据分析理论的合理性,得到理论解释与实验数据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量分子结构的分析研究,结合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提出了相似相型原理,即组成相似的分子一般具有相似的轨道杂化类型、相似的化学键和相似的空间结构.它可以合理解释某些物质的性质,推测物质分子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文工作的基础上,导出了键强度与ML_k型分子中央原子的键轨道中s轨道成份的一般关系式。讨论了键强度随s轨道成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的杂化类型,只要s轨道成份一定,键强度就完全确定了。这为诸多揭示化学键性质与s轨道成份的关系式提供了最大重迭法理论基础上的论证。同时还得到了最佳杂化态及sp—sp~2—sp~3典型杂化的键强度顺序规律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4.
杂化轨道的研究常采用量子化学方法。本文从每类原子轨道的总电子云图象的对称性出发,对常见的S—P—d杂化轨道,根据杂化方式,即可确定构成杂化轨道的原子轨道和分子的立体构型。对于等性杂化轨道,还可确定杂化轨道函数。 鲍林和斯莱脱在1931年首先提出杂化轨道理论。开始仅属于VB理论的范畴。后来,MO法中的定域轨道模型也取杂化轨道为组合基函。目前,杂化轨道理论对于研究多原子分子结构还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人们用图解法来研究杂化,不仅直观,容易掌握,而且也能揭示出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正> 杂化轨道波函数(简称杂化轨函)是杂化轨道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如能正确地写出每个杂化轨函的表达式,就可知道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对杂化轨道有多少贡献,从而为物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信息.但求杂化轨函工作是无机结构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下面我们扼要地比较常用的几种求杂化轨函的方法并简单介绍杂化轨函构成法  相似文献   

6.
杂化轨道理论首先是由保林(L·pauling)和斯来脱(J·C·Slater)在1931年提出的。后来,保林又把 d 轨道组合进去,得到 S—P—d 杂化轨道,以解释络离子的结构问题。唐敖庆教授等提出造一般键函数的矩阵变换法,并把 f 轨道组合进去,得到 S—P—d—f 杂化轨道。使这一理论更臻完善,本文主要用正交变换来讨论 S—P 杂化轨道。1、正交矩阵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实验数据及化学键理论提出不等性SF~2杂化的概念,并发现这种杂化轨道普遍存在于许多分子中从而使许多分子的几何构型得到满意的解释。具体内容有如下几点: 1.指出分子中的原子在下列三种情况下采用不等性SP~2杂化轨道:(1)含有孤对电子,并形成两个σ键和一个π键的原子;(2)有几何构型的限制——在三、四、五、七元环不饱和及共轭分子中形成三个σ键和一个π键的参与成环的原子;(3)形成三个σ键和一个π键的原子,其键与键间有不对称的排斥作用。 2.指出在第一种情况下为了使分子能量最低,该原子参与成键的两个杂化轨道的S成分应小于1/3,这样即可以增大成键能力,又可减少杂化过程中所需的激发能。 3.指出了三个等性SP~2杂化轨道成键能力的总和一定大于三个不等性SP~2杂化轨道成键能力的总和。在第二种情况下之所以采取不等性SP~2杂化是为了保证原子轨道的最大重选,可使能量更低。在第三种情况下之所以采取不等性SP~2杂化,是为了减小排斥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学化学教材中杂化轨道理论应用范围太过狭窄这一实际问题,对杂化轨道理论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拓展。举例说明了采用杂化轨道理论比较分子各种可能存在的电子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得出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离域多中心键类型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1931年Pauling提出原子轨道杂化理论时,为了说明乙烯的cc双键的本性,还提出弯键的概念。他认为乙烯的碳原子轨道是sp~3杂化的,两个碳原子各以两个sp~3杂化轨道相互重叠组成两支弯键。另一方面,Coulson则认为乙烯的碳原子轨道是sp~2杂化的,两个碳原子各以一个杂化轨道重叠组成一支σ键;各以一个未杂化的P轨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化学教材中杂化轨道理论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大学化学教材中杂化轨道理论难以掌握这一实际问题,对杂化轨道理论的使用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改进和简化.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分子中的非中心原子会和中心原子一样优先采用杂化轨道方式成键的思想,并依据这一思想对杂化轨道理论进行了改进,同时利用改进后的杂化轨道结合各种实例分子,描述了构造分子骨架和判断离域多中心键的基本步骤.改进后的杂化轨道方法容易理解,易于操作,特别是处理含有离域电子的体系,效果明显,对教学和学习过程都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子轨道杂化理论首先是由Pauling等人提出来的.现行有关文献在介绍杂化理论时,对杂化轨道系数的计算提出过许多方法,有些较嫌繁琐,有必要进行简化.鉴于这种情况,本文试图提出一种计算杂化轨道系数的简化方法.该法仅根据杂化轨道和原子轨道的空间分布,引出了几个简单公式和原则,以确定杂化轨道系数.该法所得结果与文献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两个侧面论述了CrO42-离子中铬的杂化轨道类型是d3S而不是sp3。  相似文献   

13.
按照杂化轨道理论,本文找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和配位原子数与S-P型杂化中P轨道的杂化指数的关系,并给出了判断共价型分子的杂化方式及空间构型的简单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S、P、d轨道的杂化为例,从一个或几个原子轨道电子云整体图象的对称性出发,再结合考虑能量近似原则和归一化条件,根据分子的立体构型,就可得到构成σ—杂化轨道的原子轨道类型.杂化轨道理论的研究常采用量子化学方法(1—4)。目前,杂化轨道理论对研究多原子分子结构及其性质还是十分有用的。但要推导杂化轨道函数,首先要用群体方法⑥来确定构成杂化轨道的原子轨道,这种方法既要利用群论知识、同时也不直观。本文从一个或几个原子轨道电子云整体图象的对称性出发,讨论了构顾σ——杂化轨道的原子轨道,既σ轨道的杂化方案。对于常见的S-P--d杂化轨道,本文所得到的结论不仅与群论方法完全相同,同时方法直观,物理意义明确,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5.
根据轨道杂化理论以及碳纳米管的几何结构,计算了(n,0),(n,n)和(n,m)3种单壁碳纳米管的杂化轨道,并给出了s轨道成分和p轨道成分与π轨道倾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国内现行的《无机化学》教科书对于原子轨道的等性及不等性杂化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本文以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论点为依据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较为全面、确切的认识观点。认为: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S成分是否相等,是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或不等性杂化的原则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子的几何构型是化学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杂化轨道理论关于分子几何构型的说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杂化形成直线型分子,sp~2杂化形成平面三角型分子,sp~3杂化形成四面体型分子,dsp~2杂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投影算子方法,放弃了正变化条件的限制,成功地将CH4、C2H6、C2H4、C2H2分子的正则分子轨道实现了最佳定域化。借助所定义的非正交定域分子轨道的伴基,对非正交定域分子轨道进行了量子化学处理,推导出具有加和特性的电子Fock能量及电荷密度分布公式.并计算了键轨道电荷,所得结果与杂化轨道理论结果一致,为在非正交定域分子轨道基集下,计算力学量算符的平均值和电荷分布,以及研究分子的化学键电子结构和分子光谱问题,提供了简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测量字迹电阻法判断添加变造字迹的原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化学的杂化轨道理论为基础解释黑色字迹被添加变造的电阻测量方法。方法:用万用表的探针测量字迹笔画的电阻,根据有无电阻数值来判断字迹是否存在添加变造。结果:用sp2杂化轨道能较好地解释黑色笔迹产生电阻的原因。结论:为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测量字迹电阻法分析判断字迹是否被添加变造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丰富充实了文件检验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L.Pauling在三十年代提出的原子轨道杂化,就是指孤单原子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不同原子轨道的混杂。混杂后所得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应用轨道重叠的方法研究分子结构时,原子轨道的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解释分子的几何构型,偶极矩,力常数及键矩等分子性质的有力工具。此外,在分子轨道理论的计算中,也应用杂化轨道。因此,原子轨道的杂化是个重要的概念。由于研究原子轨道的杂化需要一些群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