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匮乏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全球性课题。从长远来看,要冲破这个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只有利用海水,被冰山、冻土固化的淡水等,扩大传统的水资源范围,树立大水资源的观念,这样才能挣脱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加大科技力度,不断创新,人类才能完成呼风唤雨的农业的终极革命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水资源的缺乏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并使环境恶化.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水质恶化、水资源日趋缺乏.节约用水和污水处理再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全面强化节水宣传,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是实现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五水共治"的提出无疑是浙江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生态治理的重要里程碑。水生态治理的初心和目标就是要把握水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制约因素,调整好城市发展的各种水生态关系(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和水安全),让城市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明天、一个繁  相似文献   

4.
刘军 《科学之友》2009,(2):152-152,155
在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水资源的缺乏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并使环境恶化。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水质恶化、水资源日趋缺乏。节约用水和污水处理再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全面强化节水宣传,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是实现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循环也从最初的自然水循环演变成"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提出,为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数理公式对二元水循环过程进行精确描述.本研究以城市为重点,深入剖析了社会经济用水需求对水循环的干扰和驱动原理,通过类比物理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初步定义了城市水资源需求场——"水场"的概念,提出了城市"水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以海河流域22个主要城市为例,应用水场强度计算公式定量描述了海河流域的水场强度,分析了水资源的流动趋势.结果表明,水场强度公式能够较好地描述城市水资源的驱动力和流动趋势.  相似文献   

6.
流域水循环的“自然-社会”二元演变是导致近年来水问题和水危机的本质原因. 实现缺水地区供用水、水环境、水生态安全的国家目标, 必须依靠以流域水循环为统一基础的水资源科学调控, 其首要的科学基础是对高强度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流域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的内在机理及其规律的认知. 本文从我国二元水循环演进历史、流域二元水循环理论、典型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与概念模型4 个方面进行探讨, 为变化环境下水循环的基本认知模式、现代环境下水资源衰减规律等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人类罔顾河流承载能力,片面追求河流的社会功能,毫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给河流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危机.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发展,河流健康问题引起各界广泛的重视,也引起了人们对人类与河流关系的反思,最终发现只有尊重河流生命、维持河流健康、实现人水和谐,才是人与河流的相处之道,才能促进河流和人类互利互惠、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全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行动方案.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环境足迹,并与基于行星边界分配的承载端相结合,评估了各国在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碳排放、氮排放和磷排放方面的环境可持续性.进一步测度了各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实现进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了环境可持续性与社会经济SDGs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分区管控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多数国家的土地、碳、氮、磷足迹均已超过其对应环境边界,"一带一路"地区的环境可持续性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减贫、健康等涉及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SDGs实现程度较高,而经济增长、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等SDGs则亟待突破;与环境可持续性呈现协同关系的SDGs应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而呈权衡关系的SDGs则要防范其实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根据各国的环境可持续性和SDGs实现情况,识别了绿色先行、重点开发、绿色转型和风险防控四类可持续发展分区类型.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2021,66(26):3426-3440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这是最早描述物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系统性学说.在现代科学语境中,支撑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质资源、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大致与"五行"对应.它们之间存在广泛的依赖、替代、竞争和互补关系.近10年来,全球兴起了"资源关联"(resources nexus)的研究热潮.本文对资源关联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综述了常用研究方法、模型和数据,分析了资源关联的驱动力、影响因素及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发现如下:(1)日益紧密的资源关联关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强;(2)全球化驱使资源关联由区域性向全球性开放系统延伸;(3)资源关联使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既存在协同也存在冲突;(4)资源关联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型既有促进也有制约作用.未来可以在四方面深化该领域的研究:(1)拓展资源关联的研究范畴;(2)揭示资源关联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3)构建通用、开放、共享、可拓展的数据平台;(4)加强资源关联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属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十年九旱,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水环境日益恶化。只有通过水务一体化改革,对水资源实行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才能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终缓解水危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