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家庄园给后人留下了中国民居中璀璨的艺术瑰宝--砖雕影壁作品.砖雕影壁作品的艺术光彩在常家庄园中可谓俯首既是、美不胜收,可以说她使常家庄园在整体上成为举世瞩目的民居艺术中集大成的博物馆.这些砖雕影壁,无论是雕刻艺术上的讲究、文化上的品位、结构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是建造规模都堪称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中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奇观、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朱江 《科学之友》2010,(3):88-89
常家庄园给后人留下了中国民居中璀璨的艺术瑰宝——砖雕影壁作品。砖雕影壁作品的艺术光彩在常家庄园中可谓俯首既是、美不胜收,可以说她使常家庄园在整体上成为举世瞩目的民居艺术中集大成的博物馆。这些砖雕影壁,无论是雕刻艺术上的讲究、文化上的品位、结构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是建造规模都堪称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中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奇观、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3.
常家庄园影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家庄园给后人留下了中国民居中璀璨的艺术瑰宝——砖雕影壁作品。砖雕影壁作品的艺术光彩在常家庄园中可谓俯首既是、美不胜收,可以说她使常家庄园在整体上成为举世瞩目的民居艺术中集大成的博物馆。这些砖雕影壁,无论是雕刻艺术上的讲究、文化上的品位、结构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是建造规模都堪称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中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奇观、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4.
回族人擅长雕刻,他们把生活中的美雕刻在砖石上、硬木上,甚至葫芦上,形成回族特有的雕刻工艺.砖雕在回族雕刻工艺中最有特点,也最具影响力,在我国的砖雕艺术史上亦占有一定的地位.回族砖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元时回族先民们所建清真寺和墓地的建筑中,如元代所建的杭州真教寺大殿砖砌的墙面上伊斯兰风格的砖雕,非常精美,显示了回族先民们高超的砖雕艺术.  相似文献   

5.
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工艺,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并在工艺和造型上相互借鉴.中国砖雕历经千年演变,技艺炉火纯青,文化沉积厚重,风格流派众多.  相似文献   

6.
清徐砖雕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两汉后,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清徐砖雕制作是典型的民间手工技艺,历史上主要通过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随着晋商的崛起,清徐境内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一颗印"式的四合院处处林立,一条条用砖瓦建筑的大街次递出现,于是,清徐便被周边人群美称为"砖瓦圪洞"。20世纪中后期,随着社会变革,传统民居建筑发生了深刻变化。坛、庙、寺、观基本停建,随之"一颗印"式的四合院晋居建筑也越来越少。20世纪初,清徐境内庙宇不断拆除,砖雕市场日见疲软,加上清朝时期砖雕市场需求量小,从事本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少,相伴着清徐砖雕传统手工技艺也越来越濒临危机。直到近代,随着经济利益的驱使,砖雕业才慢慢升温。但清徐砖雕传统的手工技艺因其本身的深度、广度、综合性与群集性,必然为合理传承造成极大难度,而由于现代机械设备的使用,机器雕刻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砖雕日益缺乏丰富的人文积淀和艺术审美。清徐砖雕正在逐渐丢失古老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的"非遗"名录中,技艺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山西民居砖雕——清徐砖雕更是榜上有名。它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手工技艺,制作集烧窑、绘图、雕刻于一体。真正的清徐砖雕制作技艺,几千年来仍旧基本依靠师徒、父子之间的言传身教,并且需要凭借学徒自身悟性和长期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它的工艺特征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相似文献   

8.
初期 中国砖雕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汉代画像砖是墓室预制构件的大型空心砖,它是在湿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种图像.北宋时形成砖雕,成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在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发掘的北宋墓室,三面墙壁均以砖雕贴砌而成.墓室内的砖雕数量、质量以及所选用的题材,都取决于墓室主人的社会地位.常见的题材有墓室主人夫妇对坐、男仆托盘、侍女执壶等,再现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到了金代,墓室砖雕的内容更加丰富,技艺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工艺,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并在工艺和造型上相互借鉴。中国砖雕历经千年演变,技艺炉火纯青,文化沉积厚重,风格流派众多。  相似文献   

10.
砖雕工艺的分类 砖雕按其装饰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组合型砖雕即以多块砖雕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较长或较大面积的砖雕整体.一般常见于寺庙、社祠等的大门八字墙和影壁上,其雕刻的内容和图案有位于中部的团龙、团花,四角部位的云龙、云鹤、鲲龙、卷草、角花和额枋等.单体型砖雕  相似文献   

11.
王家大院     
《科学之友》2008,(4):10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历史文化名镇。是山西晋商大院群体的杰出代表,也是晋中盆地诸大院中唯一依山而建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崇宁堡及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期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临夏是"砖雕之乡",继承砖雕艺术的多为回族艺人,自古人才辈出,但因历史战乱、民族迁徙频繁,历代的砖雕精品被破坏殆尽.同样,作为制作者的民间艺人,也基本上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在民间传说中有只言片语的提及.现保存较为完整的砖雕作品主要集中在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临夏市八坊三道桥东的东公馆和解放初期修建的红园、大拱北等地.伴随着这些精美的砖雕作品的传世,几位杰出砖雕艺人的传记也得到了流传.  相似文献   

13.
砖雕复兴 临夏砖雕源于宋金时期.因其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特魅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使砖雕的需求量大增,市场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正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是清代"纤细繁密"风格的集大成者,其木雕、砖雕、石雕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挂落、栋梁,照壁、廊心、柱础石、墙基石、匾额、帘架、门罩、屋顶等,件件精妙,内容题材多样,令人目不暇接。在王家大院,建筑已成为工艺美术的载体,石雕、木雕、砖雕技艺精湛;书法、绘画、诗文融于建筑。这些工艺美术与书法匾额、楹联处处显示着王氏家族耕读之家的风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堪称中华  相似文献   

15.
制作一件砖雕需要多道复杂繁重的工序,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 山西清徐砖雕要经过如下12个步骤、30多个环节: 1选土:清徐砖雕传统上选择两种土质:一种是汾河红黏土(该土质一般用于砖坯半干时的雕泥种类,如单块成型的屋脊、兽头与木模浅浮雕图案纹样种类,如画像砖、勾头、滴水等);另一种是潇河黄黏土(一般用于烧制砖雕所用的原型砖坯).  相似文献   

16.
临夏聚居着回、汉、东乡、保安、撒拉、藏等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会贯通.在古建筑艺术上凝聚了汉族的木雕、藏族的彩绘、回族的砖雕,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古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其中,临夏砖雕是临夏古建筑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砖雕是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的工艺.砖雕大多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照壁、墙面的装饰.由于青砖在选料、成形、烧成等工序上,质量要求较严,所以坚实而细腻,适宜雕刻.在艺术上,砖雕远近均可观赏,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题材上,砖雕以<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作寿><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刻划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  相似文献   

18.
山西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使砖雕散落在官宦商贾、文人雅客的宅府里,而以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常家庄园、王家大院等地较为常见,其集古建风水、实用、观赏、艺术于一体. 榆次民间砖雕  相似文献   

19.
"传承千年的清徐砖雕,已经到了需要进行保护、抢救的地步了",2007年6月,清徐人杨宗新正在家里埋头起草清徐砖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在申报书的最后,杨宗新郑重地如是写道.  相似文献   

20.
在灿烂的临夏文化艺术中,有一门艺术叫做临夏砖雕,它是临夏回族群众喜爱的一种建筑装饰工艺,即在精选烧好的青砖上,以线浮雕的形式,用刻刀雕成各种花卉山川等,装饰在房屋的砖柱台座、门庭影壁上.它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成为临夏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博得了中外游客和艺术家们的赞美和叹服.在第100届广交会上,临夏砖雕尤其博得当时的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的赞誉,使临夏砖雕一时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