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之友》2014,(4):58-60
<正>这里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长干里,是南京历经千载的佛门胜地,也是南京城市的发源地。一百多年前,琉璃塔还曾经在这里耸出天表,与日竞丽,而今天这一切已经沦为了人们的想象,大报恩寺成为了一种传说。1656年,清代顺治年间,荷兰画家约翰·尼霍夫随使团第一次来到中国。当他来到南京时,被寺院中央的这座精美的琉璃塔所吸引:"它是精品中的精品,展现了中国能工巧匠独特的才华与智慧……我要以诗将它凝固:将宝塔与世界七大奇迹并置。这在西方可能显得十分荒谬——我,一名基督徒,竟然会对一座异教的庙宇如此折服!"  相似文献   

2.
石器之路     
15000多年以前,"山顶洞"猿人的一次大迁徙,将古代文明带到了美洲 1996年底,在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王府井南端,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东方广场正在兴建.工人们在开挖地基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处古人类曾经生活过的遗址,一批沉睡地下2万多年的石器、骨制品、哺乳动物化石和用火遗迹得以"重见天日".经考古专家鉴定,这里是"山顶洞人"营造的一处临时居住过的地方.由于在远离山洞的平原地区发现日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比较罕见,因此推测:山顶洞人走出龙骨山后,在迁徙的路上,"东方广场"是他们曾经中途歇息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动化学会首次系统工程学术会议邀请我发言,使我感到荣幸和愉快.我知道这次会议在中国举行的同一性质的会议中,即使不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批中间的一次.我希望这次会议能导致将来无论在中国国内,还是与外国同行之间,进行更多的学术和业务方面的交流.请允许我祝愿这次会议和今后举行的同类会议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曾经协助一机部上海机械学院开办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学习班将近一年.经过与校内校外人士之间  相似文献   

4.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经历了各类西方大牌纷纷进入中国的过程,受到了来自西方物质消费文化的冲击.无论是"70后"还是"80后"亦或"90后",他们曾经梦想有一天能穿上限量版的耐克招摇过市;也曾小心翼翼地省吃俭用,挤出零用钱为自己买第一瓶进口化妆品;还曾崇尚日本的包包、欧美的鞋.随后他们成长,并把儿时的梦想一一实现.  相似文献   

5.
袁力 《科学之友》2005,(4):36-39
可以说,此次中国科学家在冰穹A的每一步,都是人类在这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和音 《科学通报》1982,27(3):140-140
我们曾经用夸克模型计算了N-N散射,发现夸克模型可以说明N-N散射.这里报道我们将此模型应用到A-P散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江南曾经是中国最富于闲情的地方,也是中国顶级休闲生活的代名词。这里水巷小桥多、人家皆枕河;有精致的园林,还有美食;有钱人家锦衣玉食,家中亭台楼阁;平常百姓也能尽享天光云影、长堤卧波;得意时,"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不得志了,也可听取"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寻常日子,"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就算偶有忙碌,也要向友人"聊寄一枝春"……  相似文献   

8.
史前世界     
这里要给读者几个有关“第一”的史料:世界上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说的作者是英 国女作家玛丽·雪莱(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中国第一位评介国外科幻小说的翻译 家是逸儒;中国第一位提倡科幻文学的人士是鲁迅;中国第一位写作科幻作品的作家 是顾均正;而新中国最早创作科幻小说的,则是郑文光。 郑文光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研究员,他一生致力于科切与科普创作,是一 位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作家。他在一生中创作了《火星建设者》、《太平洋人》、《飞向人马 座》、《战神的后裔》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无不精彩优美,脍炙人口。 这里我们选发郑文光的一篇旧作。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编《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出了这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 郑文光出生于1929年4月9日,本月正好是他的70寿辰。让我们借此机会祝郑文光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9.
王仲 《科学》2002,54(6):60-61
2002年物理学诺贝尔奖揭晓的第二天,在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举行了小型庆祝会.因为这里是获奖者之一里卡尔多·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曾经长期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的得奖项目--空间X射线天文学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石油喷射出的财富 说科威特是沙漠中的珍珠城,不只是因为它在黑夜里像明珠那样灿烂,还因为这里曾经是盛产珍珠的名城,更因为石油喷射出来的财富使科威特成为富甲天下的乐园.  相似文献   

11.
在延安城北2.5千米处,两边高山夹着一条小山沟。60年前,这里曾经举办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风格别具的礼堂是中央机关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的。  相似文献   

12.
暴烈自然     
《大自然探索》2007,(2):14-16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喀拉喀托岛是一座火山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与苏门答腊两岛之间的海峡处,天气晴朗时,站在爪哇岛西海岸就可望见它的倩影.这个岛虽然不大,但这里曾经发生过自人类有史以来地球上最为壮观的火山大爆发.  相似文献   

13.
缘起于一次精神开悟 踽踽独行,来到这里的,是一位另类的志愿旅行者. 她是位美丽的姑娘,旅行开始前生活优裕工作清闲,和同伴们一起沉浸在五光十色的物质生活中.她的另类旅行模式的起因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在一个夜晚,她正在树林中漫步,一个念头在她脑中闪现,存在的本质和人生的谜底清晰地呈现.她当时得到了两个启示:第一,赚钱是容易的;第二,赚了钱却作无谓的花费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她的内心深处升腾起过非凡的精神生活的迫切渴望.这样,犹如一只曾经在高洁蔚蓝的天空飞翔过的天鹅,她再不能匍匐在那平庸低俗的洼地里了.她呼吸过来自深邃天穹的那种清新空气,她离不开它,因此决心用双脚行走在无羁的大地上,行走在心灵的天空里.  相似文献   

14.
一具头盖骨,准确地说,是人类的头盖骨,从一块布满裂痕的巨石上,俯视着尼泊尔北部边陲的木斯塘地区.古代这里曾经是独立王国,18世纪被尼泊尔吞并.彼得·亚森斯带领着一组来自不同学科的登山运动员和考古学家,到这里考察探险.他佩戴好登山用具,腰上系好绳索,开始攀登这块6米高的巨石,另一位登山高手泰德·海瑟牢牢握着绳索的另一头.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碰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体验。例如,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确认是以前从未见过的,但有时又会觉得曾经在何处见过;或者来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又觉得这个地方好像曾经来过。当然这里所提到的情况从客观上讲是确认没有体验过的情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体验就是想象再认和第六感再认。  相似文献   

16.
<正>王府井广场舞团是北京最大,也是最有纪律的一支大妈广场舞军团,她们引领风尚、吸引媒体,被称为中国"大妈现象",但是在前不久,全国最大的广场舞诈骗案在这里被捅破,40多人受骗,涉案金额近千万,大妈们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沦为掏空老年人钱包的诈骗工具。近日,媒体详尽披露了"中国广场舞诈骗第一案"内幕,该骗术在诈骗老年人案件中非常常见,值得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7.
祖国的荣耀     
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16日6时许,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自主走出返回舱,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此时此刻,身为中国人,只有一个感受:自豪。一个曾经是积弱积贫的中国,一个曾经在她的土地上写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半殖民地的中国,有了自己的载人飞船,有了自己的航天员,要知道目前掌握这项技术的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接下来的就是咱们中国,咱们中国哟! 本期科学视点就“神舟”五号升空的方方面面作密集报道,以示庆贺。  相似文献   

18.
问题李约瑟的前辈们证明中国曾经发展了引人注目的科学传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以其大量的经过比较分析的文献资料和大胆的论辩把这个发现传播开来,并且开始修改世界历史.如我们已经见到的,李约瑟着手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他断言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曾经在一千五百年的时间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现代科学不是  相似文献   

19.
刘传联 《科学通报》2002,47(8):640-640
1999年2月18日至4月12日在南海成功实施的大洋钻探184航次曾创造了国际大洋钻探历史上的多项第一: 第一次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第一次按照中国科学家的 井位建议书打钻;第一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航次的首席科学家;船上科学家中第一次以中国科学家为主体.该航次共在南海6个深水站位钻孔17口,从水深2000~2300m的海底钻入地层,最深的一口钻孔深入海底以下850m,取得高质量的连续岩芯共计5500m. 南海大洋钻探184航次之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季风的海洋记录”于1999年7月立项,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杂志在近期推出了"2004年最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的报道.其中,"火星上曾经存在水"这一发现排名第一,而印度尼西亚"小矮人"等其他九项发现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