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也叫萨加索,葡萄牙语"葡萄果"的意思)却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区划分界线.马尾藻海的位置大致介于北纬20°~35°、西经30°~75°之间,面积约有几百万平方千米,由墨西哥暖流、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围绕而成.  相似文献   

2.
<正>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也叫萨加索,葡萄牙语"葡萄果"的意思)却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区划分界线。马尾藻海的位置大致  相似文献   

3.
大西洋中有一片长满马尾藻的神奇海域,15世纪,当哥伦布的船队第一次发现它时,被它的不同建党的美丽所迷惑——清澈、平静、空旷而死寂,今天科学家们在这里进行着旷日持久的研究,以期揭开马尾藻海深藏不露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视野     
正大西洋最大规模藻华ocean海洋2019年7月,大西洋爆发了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马尾藻藻华。由于向亚马孙河出海口和非洲西海岸的海洋中排放过量富营养废水,马尾藻的生长失去了控制。2000万吨的马尾藻从墨西哥湾绵延8000多千米,直抵非洲西海岸,  相似文献   

5.
大海深处是一个漆黑的世界,安静而神秘,任凭海面上风吹浪打,深海鱼悠闲地游来游去。但平静是暂时的,有些时候,大洋深处也会汹涌澎湃。海底台风1973年3月,一艘科学考察船抵达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船上的科学家阵容庞大,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和瑞典。在马尾藻海直径约200海里的圆形海域内,科学考察工作紧张地进行着。各种深海探测设备被掷入了大洋深处,船上的声纳探测设备也在紧张地工作着。“他们在干什么?是寻找海怪,还是打捞沉入海底的宝藏?”路过这里的渔民们猜测着。其实,这是一次代号叫“MODE”的大洋动力实验,科…  相似文献   

6.
1995年以来我国对黑潮及琉球海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的东北向海流(以下简称琉球海流)都是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特别是黑潮,它与大西洋湾流齐名为世界瞩目的两支强流,具有流速强、流量大、高温及高盐等特点.我国对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的调查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例如在1986~1992年进行了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 1991 ~ 1993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日本筑波大学、九州大学及鹿儿岛大学联合调查研究.在1995年以后有以下调查研究: 1995~1998年开展了中日副热带环流调查研究; 1990年10月~1996年5月我国台湾省学者在台湾岛以东PCM1断面(24.5°N附近)对黑潮进行了16个航次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有一些其他项目,支持对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海流进行调查研究.基于上述调查研究,本文叙述1995年以来我国学者在台湾以东与东海黑潮及琉球海流的主要研究成果; 1995年以前有关黑潮及琉球海流研究可参见苏纪兰等人[1~3]的评述及管秉贤[4]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颜世璎 《科学之友》2006,(11):58-59
一提起魔海,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这片凶险的魔海,不知吞噬了多少舰船和飞机。究竟是什么“魔法”造成这一系列惨案,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无独有偶,在南极,也有这么一片“魔海”,它虽然不像百慕大三角那么“威名远扬”,但它的“魔力“也足以令许多人谈虎色变,将之视为畏途,因此,人们也将之称为“魔幻与死亡之海”,它就是威德尔海。  相似文献   

8.
楚科奇海海冰剧烈变化对极地生态系统及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基于1/4°(经纬度)水平分辨率的北大西洋-北冰洋-北太平洋海洋-海冰耦合模式(简称NAPA1/4)在1994~2015年的模拟结果,本文估算了楚科奇海融冰期的热收支,并揭示了海(冰)面净热通量和太平洋入流热通量在楚科奇海融冰过程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楚科奇海融冰期间的海冰体积变化主要由热力过程调控的海冰融化导致,且冰底融化占优.在海冰快速融化的6~8月,海冰表、底融化速率的相对强度受海冰密集度影响存在空间差异,在密集度大于80%的海区,冰表融化占优,反之冰底融化速率远高于冰表.冰面净热通量是冰表融化的热驱动,平均约60%的冰面净热通量用于冰表融化.冰底融化消耗的热量则主要来自海面净热通量以及太平洋入流所携带的热量;融化初期和盛期,海面净热通量贡献占优;后期和末期则主要受太平洋入流热通量的影响,且该影响可持续作用至结冰早期,抑制冰底冻结速率.在整个融冰期,进入研究区域水体的总热输入中,约67%由太平洋入流贡献.总热输入中约58%的热量用于海水增温,冰底融化吸收的热量约占28%,向下游海区输运的热量仅占14%.年际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于融冰期海面净热通量,太平洋入流热通量对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年际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高崎 《科学之友》2013,(4):52-53
夏日,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美国东部濒临大西洋的佛罗里达沿岸沙滩的灼热渐渐消失之后,沙土下巢穴中刚孵出不久的小海龟开始蠕动,掀开巢穴顶部的沙土爬到沙滩上。小海龟穿过黑暗的沙滩,爬向水面闪烁着微光的海洋,潜入海水,并迅速确定航向——顺着大西洋洋流,绕马尾藻海洄游,寻找比较安全、食物(小的无脊椎动物)丰富的栖身之地。刚出世的小海龟只有小孩的手掌那么大,几年之后龟壳长到0.5m以上,成长为成年龟。这时,成年龟每到繁殖季节都要从栖身地游回它们的原出生地,筑巢下蛋,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10.
北大西洋淡水扰动试验中东亚夏季风气候的响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个耦合气候模式执行的一组淡水试验, 研究了在北大西洋高纬度淡水注入量增高的情景下东亚夏季风的响应及其机制, 并与其他耦合模式所做的淡水试验的结果作了对比. 结果显示, 随着北大西洋高纬度海域淡水注入量的增多, 北大西洋经圈环流减弱, 导致北大西洋海表变冷, 从而使得北美区域海平面气压升高, 与之对应的是赤道热带东太平洋海表增强的穿过赤道的东北风, 进而使得该海域内冷水上翻增强, 海表散热加大, 导致海表温度降低, 其结果是赤道以北热带东太平洋Hadley环流减弱, 同时赤道以北热带Walker环流增强及上升支东移, 东亚大陆沿岸出现气旋性风场异常, 最终导致东亚夏季季风区降水减弱. 另外通过与其他淡水试验的比较发现, 北大西洋淡水试验中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受北大西洋高纬度淡水注入量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颜其德 《科学》2005,57(3):14-17
北极并不仅限于北极点,通常称北极地区,是指地球北极圈(北纬66°33')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格陵兰岛、冰岛等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总面积约2 200万公里2,其中陆地面积约800万公里2,北冰洋面积约1 470万公里2.北冰洋是由环北极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大陆所包围、近于封闭的冰冻海洋,为世界第4大洋,有许多边缘海,如挪威海、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等.  相似文献   

12.
大西洋海温异常在ENSO影响印度-东亚夏季风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容新尧  张人禾  LI Tim 《科学通报》2010,55(14):1397-1408
利用1979~2007年的海温和热通量以及风场资料分析了与ENSO相关的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变化的机制及其与印度-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北大西洋夏季海温和前冬Nio3区海温具有显著正相关,它与同期印度-东亚季风区大气环流的相关显示了类似于ENSO成熟次年夏季季风环流异常的分布特征.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和ENSO的同号相关主要归因于大西洋大气对ENSO的遥响应所导致的潜热通量和短波辐射的贡献.耦合模式的试验结果显示,在考虑大西洋海温变化的情况下,模式能够再现ENSO成熟次年印度-东亚季风区大气环流异常的主要特征,如位于西北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以及与此相联系出现在中国东南部的南风异常.若大西洋指定为气候海温,耦合模式中西北太平洋上空的环流异常与观测结果出现较大差异,如反气旋的位置东移、中国东南部出现北风异常.进一步分析显示大气对热带北大西洋暖海温的Kelvin波响应使异常东风从印度洋延伸到西太平洋.异常东风产生负涡度同时通过Ekman效应在南海和孟加拉湾地区产生辐散的东北风,导致对流减弱从而形成反气旋环流.本文的结果表明,与ENSO相关联的大西洋海温异常在ENSO-季风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甜水海地区第四纪有孔虫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元芳 《科学通报》1997,42(7):740-742
1995年7月笔者在青藏高原西北部甜水海湖东南面约100m处(35°21′N,79°35′E,海拔高度4840m)进行钻探和地表剖面采样.经分析在钻孔和地表的湖相沉积中都发现有孔虫化石.在世界上海拔最高、距海遥远的青藏高原腹地第四纪湖相沉积中发现晚第四纪有孔虫化石尚属首次,这为青藏高原环境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极有意义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北海岸的迪玛半岛风景秀丽,是有名的海滨度假胜地,但在半岛以西约148千米的大西洋上,却有一片海域被当地人称为"魔海"。在潮汐的作用下,海面上有时会形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漩涡,这些漩涡一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渐渐汇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漏斗"状漩涡,这种飞速旋转的大漩涡,吸引力大得足以侵吞一艘轮船。通常两小时后,这种现象会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15.
提到沙漠,大家常会联想到满目荒芜的景象和风卷尘起的沙尘暴,似乎"一无是处",还常与另一个词"荒漠化"相混淆。其实,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沙漠何处安家沙漠,一般是指地表完全或部分被流沙覆盖、植物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五大洲中,其中四大洲都有沙漠分布。受气候影响,沙漠集中分布在南、北纬15°~35°之间。南半球沙漠从大西洋沿岸的卡拉哈里、纳米布沙漠开始,通过印度洋,经澳大利亚沙漠,越过太平洋到达南美的阿塔卡玛沙漠;而北半球沙漠从大西洋沿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4日,中国多家机构联合组成的"彩虹鱼"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团队已抵达西太平洋第一个深海站位,成功进行基于我国北斗卫星通信系统的4?500米级大深度剖面浮标海试。这次作业位于北纬22°、东经130°,深达5?900多米的西太平洋海域,顺利  相似文献   

17.
洋中脊     
20世纪70年代初期,海洋学家利用先进的海洋声纳探测技术,在大西洋中找到一条纵贯南北的海下山脉.后来,人们在太平洋、印度洋的洋底也找到类似的山脉.这些海下山脉被统称为"洋中脊".所有的大洋中脊共同组成绵延海下的庞大无比的水下山系,它们彼此相接,走向曲折,全长超过8万千米,这是陆地上任何一条山脊所不及的.最为壮观的是大西洋中脊,宽1500~2000千米,面积约占到大西洋面积的1/3,相对高度1000~3000米,巍然耸立于洋底.洋中脊的发现为板块构造理论找到了有力的证据.板块构造理论认为,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形成的,是板块分离的部位,也是新地壳开始生长的地方.洋中脊顶部的地壳热量相当大,是地热的排泄口,并有火山活动,地震活动也很活跃.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以来我国对黑潮及琉球海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袁耀初  苏纪兰 《科学通报》2000,45(22):2353-2356
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的东北向海流(以下简称琉球海流)都是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特别是黑潮,它与大西洋湾流齐名为世界瞩目的两支强流,具有流速强、流量大、高温及高盐等特点我国对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的调查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例如在1986-1992年进行了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1991—1993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日本筑波大学。九州大学及鹿儿岛大学联合调查研究.在1995年以后有以下调查研究:1995—1998年开展了中日副热带环流调查研究;1990年10月~1996年5月我国台湾省学…  相似文献   

19.
1000年前生活在欧洲的贵族,常常用海象牙雕刻一些圣物来显示财富或朝拜天主. 科学家在欧洲各地的中世纪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数百件海象牙工艺品,包括手杖柄、圣物盒和描绘宗教人物的小雕塑等.这些海象牙艺术品的发现证明了曾经的贸易网络从地中海一直延伸到北美洲.这种贸易是当时生活在格陵兰岛的挪威殖民地人们的经济支柱.格陵兰岛挪威殖...  相似文献   

20.
周舒  张录军  周玮佳 《科学通报》2019,64(18):1922-1929
近40年来,北极太平洋扇区8~10月海冰面积显著减少,其减少速率几乎是大西洋扇区的3倍,且该扇区海冰面积年际变率显著,标准差达6×105km2.基于ECMWF提供的再分析气象数据和NSIDC提供的海冰密集度、海冰运动及气旋资料,分析了外来气旋活动对北极太平洋扇区海冰面积年际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每年7~9月的外来气旋异常偏多(偏少)时,北极太平洋扇区海冰面积明显减少(增多),二者负相关最显著的区域位于楚科奇海、波弗特海、东西伯利亚海及中央海区.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外来气旋活动加强时,受其对地表能量平衡和温度平流等综合影响,北极扇区大部分地区气温都明显上升,从而促进了该扇区海冰消融.同时气旋活动带来的大风会驱动海冰运动,使得边缘海区易形成更多开阔水域,海水显著增暖,加剧边缘海海冰融化.除此之外,气旋大风还会造成东西伯利亚海海冰向东和向南更暖的区域输送,也利于海冰的消融.总体来看,北极太平洋扇区海冰消融主要与气旋的热力作用有关,其动力作用主要影响边缘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