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之友》2022,(2):62-63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里氏6.9级地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震中处于高海拔的人烟稀少地区,故无人员死亡的报告. 由于地震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人们对于地震的先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地震云""动物行为异常"等说法常在地震发生后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针对网络上流传较广的一些传言,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2.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顷刻间楼倒房塌,在睡梦中的人们被压在瓦砾堆下,一座城市成为一片废墟。京津唐地区均受到较大影响,几个月内人们无法安居。那情景虽历经30年却仍让人记忆犹新。针对地震预报方面,尽管我国已经有像1975年辽宁海城等一批地震在发生前预报出来,但仍有一批破坏性地震没有预先被告知。无论在事先作了预报,还是没有预报的地震,都需要开展紧急救援,专业术语称地震应急。地震应急最主要的工作是围绕救人为中心,其中最困难时期是地震发生的早期,细数应有十大困难。1.测震时造成的震中不确带来时间损…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公共紧急事件中,地震最为我们所熟知.由于它的多发性、突发性、瞬时性、选择性和次生性等诸多特点,是国际上公认的重大灾害之一. 地震发生后,信息铺天盖地,公众最先得知的是地震发生的地点、震级,之后是震源深度,接着是当地的信息通讯、建筑受损情况,最后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伤亡人数……那么,这些数据都说明什么?我们能否自己估计地震的伤亡情况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常将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相提并论.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是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而地震烈度反映了地震的破坏程度,是衡量地震强烈程度的尺度,由震动对个人、家具、房屋、地质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来断定.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不同受灾地点的烈度是不同的.简单点儿说,就是: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而烈度是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评测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没能避开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那场毁灭性的大地震.有人问,为什么我们没有预测到这场大地震呢?地震专家说,地震预测非常复杂,是一个至今不能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可是,有时人们在地震前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动物在地震发生前数天或教小时表现异常,如狂叫乱跳、乱飞,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等等.动物的这些异常行为是在告诉我们"地震就要来了"吗?  相似文献   

5.
生命探测仪     
去年苏联发生了亚美尼亚大地震,前不久美国旧金山和我国阳原与大同一带相继发生了较强烈地震,而在此几年前的墨西哥城大地震和11年前的唐山大地晨更是令全世界震惊。此间世界各地的大小地震举不胜举.面对如此肆虐的地壳活动,人们首要的是探索及时并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目前对地震发生后如何尽快发现并救出遇难者就显得极其重要。最近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超敏感的雷达装置,可用于搜寻地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地震预测会更精确 尽管地震的发生突如其来,瞬间即逝,但它巨大的力量则是聚集而成的,只是聚集的过程十分缓慢,又发生在地壳之下,很难被人们直接观测到和作出精确的判断,地震的预测也因此变得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7.
里斯本地震 (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震级8级以上,死亡约7万人) 这次地震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在距离里斯本城几十千米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遭破坏极其严重,约7万人死亡,其中许多人是由于震后引起的海啸致死的.里斯本地震后,欧洲的地震研究才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地震发生后214年,即1969年2月28日,在这个海域附近又发生了一次8级左右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8.
董鹏  夏开文 《科学通报》2022,(13):1378-1389
地震是最具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很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我国是大陆地震最为频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乃至预测地震是地球科学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近几十年来,基于实验室研究获得了大量类似于天然地震的实验室地震事件,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精细观测揭示了震源物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加深了人们对于震源物理过程的认识.本文首先阐述实验室地震研究的发展简史,然后系统梳理实验室地震研究在地震前兆、破裂传播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实验室地震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实验室地震研究未来的方向与关键科学问题,以期深化对震源过程的理解,进而促进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与地震共存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短短80秒内,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将一座座城镇变为废墟,让无数家人阴阳两隔. 就人类而言,地震是灾难,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地震是最具破坏力的,它在短短数十秒甚至数秒内突然降临,使人们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它所造成的破坏要花许多时间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四川芦山地震勾起了国人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回忆,再想到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智利、日本等国多次发生8~9级大地震的情况,人们不禁会想: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伊丽莎白.科克伦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  相似文献   

11.
地震ABC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地震的破坏件和突发件给人类罩上了一层阴影。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国古代民间流传说,地底下有一条大鳌鱼,驮着大地,隔一段时间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鳌鱼翻身就是地震了。17世纪日本也流传着一个神话:大鲶鱼往在地底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不高兴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今天人们希望了解地震成因的科学解释。目前对这个问题有几种基于观测事实的解释。对于发生地震的某些根本性原因(如动能与必震条件)还有待探索。已有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球员刚硬…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07,(21):16
当一场具有相当振幅的地震发生时,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解释地震源在哪里、地震是由什么样的断层运动产生的,甚至还能预测余震持续的时间.但奇怪的是,所有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都不能准确地说出当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绝境求生     
1999年,发生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地震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时值中秋——万家团圆的日子,却偏偏成为众多友爱家庭每一年挥之不去的阴影。地震是自然天象,非人力可以阻止。那么,面对震灾,人们该如何应对呢? 震魔肆虐 由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被称为地震灾害。 20世纪以来.我国已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多次,其中7.0~7.9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灾害,而是自然作用与人类行为共同引起的综合致灾过程,地震时人们错误的应变行为是引起非地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文章阐述了地震人为灾害的概念,通过丰富的震害资料说明人为灾害的危害性,分析了产生人为灾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天文时纬异常与阿根廷San Juan地区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静  曾志访 《科学通报》1997,42(19):2106-2108
1 时纬残差的取得及地震资料的选取 早在唐山地震发生后,李致森、张国栋等发现强震发生前,天文测时测纬残差会发生较大异常.许多研究表明,这种现象是一种地震前兆.特别是已有学者利用这一前兆成功地预报了六次发生在云南天文台附近的中强震. 北京天文台的 Ⅱ型光电等高仪于 1992年搬往阿根廷 San Juan大学天文台执行中国科学院和阿根廷国家科委的合作项目,开展全天等高星表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观测结果. San Juan地区属地震多发区,它毗邻 Andes山脉,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San Juan天文台原有的一架丹容等高仪一直从事地球自转参数及星表的观测任务.本文正是取这架仪器 1970~1987年累计 17 a的观测数据处理时纬残差,研究时纬残差的长期变化与台站周围地震的活动关系. 光学天文时纬残差是指某架仪器的天文时间和纬度观测值扣除地球自转变化影响后的剩余部分.某仪器测时残差RT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宝盈 《自然杂志》2002,24(3):168-177
本文依据天文地震学所揭示的太阳活动、宇宙线增强与地震活动密切关联、地电学中所揭示的自然电场的存在以及地震前后岩石电阻率显著变化的观测事实和“摩擦带电”的原理 ,提出一种新的地震成因假说 ,即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 .认为地震实质上是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由于太阳活动 ,如耀斑爆发、太阳黑子、太阳风等向地球辐射大量带静电荷的高能粒子 ,以及自然电场、板块断层间的挤压、摩擦导致大量静电荷积累、极化 ,从而引起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 .强烈的地壳雷电能够导致地内岩石破裂 ,加剧地震的破坏性 .并尝试性地运用这一观点解释了板间地震、板内地震、水库、注水、采矿诱发地震等现象 .认为由此可以设法对地震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从而指出 ,仅仅从地应力的角度来认识地震现象是远远不够的 ,静电力的存在至少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17.
2013年芦山地震滑坡空间分布样式对盲逆断层构造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冲  徐锡伟 《科学通报》2014,(11):979-986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后,关于地震发震断层的判识与考察成为了地震学家关注的对象与争论的焦点.基于野外调查与可利用的高分辨率航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初步建立了芦山地震滑坡空间分布图.从地震滑坡的角度开展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分析与讨论,旨在为芦山地震发震构造研究提供地震滑坡方面的证据.综合垂直可能发震断层走向的3个地震滑坡密度剖面分析的结果为:双石-大川断裂的下盘区域发生了较多的滑坡,滑坡丰度在双石-大川断裂附近没有发生突变行为;滑坡在大邑断裂附近发育极少,滑坡密度没有发生突变行为;滑坡密度在上里西断裂NW方向1~2 km处发生了一次较明显的突变行为,上里西断裂的上盘滑坡丰度明显高于下盘.据此,本文得出了初步结论:在芦山地震中主要活动的断层既不是双石-大川断裂,也不是大邑断裂,更可能是两者之间的一条具有明显的线状地貌特征的上里西断层,断层错动并没有传到地表,为一次盲逆断层型的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18.
正汶川地震发生已经十年了.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汶川地震未能预测,是中国地震工作者心头永远的痛,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反思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地震局系统反思报告认为,"汶川地震未能预测,一是地震成因尚不清楚;二是地震前兆机理尚不清楚;三是经验预报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四是地震前兆时空演化特征尚不十分清楚;五是尚未形成全球地震预测研究机制[1]".反思注意到"地震预测基础性研究落后",认为:"当今的地震预报仍处于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4°)发生里氏8.0级地震.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等省市均有震感,几乎半个中国的人们都或强或弱地感受到了地震的摇晃.  相似文献   

20.
唐凡 《科学之友》2003,(11):38-39
2003年9月26日凌晨4时50分,日本北海道发生了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随后又发生多次余震,其中6时8分发生的最慢烈余震达到里氏7.1级,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经历了地震的人们说:我们被吓坏了“真吓人,家里碗碟全被砸碎了。”地震时,日本北海道钏路观光协会的松石一郎先生全家被吓得抱成一团。松石先生说,虽然地震在当地时有发生,但如此震级只有8年前出现过。那天,他们一家尚在熟睡,突然,松石一郎被一阵猛烈的摇晃惊醒,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