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20~40nm的Fe3O4颗粒。在Fe3O4悬浮液中分别利用柠檬酸钠单独作为还原剂、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和抗坏血酸共同作为还原剂还原HAuCl4,生成10~90nm的Au纳米颗粒,形成Au/Fe3O4复合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Au/Fe3O4进行表征,研究还原剂种类对Au/Fe3O4粒径、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钠为还原剂时,生成Au纳米颗粒的反应主要在Fe3O4纳米颗粒表面进行,Au纳米颗粒的负载量随柠檬酸钠用量增加而减少,粒径在28.08~77.71nm之间;THPC和抗坏血酸共同作为还原剂时,先在Fe3O4 纳米颗粒表面生成THPC-Au,加入抗坏血酸后生成Au纳米颗粒,粒径在71.44~153.2nm之间。  相似文献   

2.
Fe3O4磁性纳米粒子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磁性纳米材料,相比于其他材料而言,其制备过程简单、化学稳定性好、储存方便、成本低廉,且容易实现磁性分离。Fe3O4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容易被修饰大量的含氧官能团,使其易于和其他基团连接,因此具有极大的功能化潜力。经过功能化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饱和磁化率以及极好的超顺磁性,从而被广泛用作水体处理过程中吸附剂、催化剂等的基质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化Fe3O4磁性纳米材料,列举了一系列功能化Fe3O4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染料、抗生素等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并对磁性纳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均相共沉淀法, 通过调节前驱体溶液的pH值和尿素浓度, 经700 ℃烧结后合成一系列Y2O3∶Er3+,Yb3+上转换微纳米晶颗粒. 用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ITR)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物相结构、 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 并分析上转换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前驱体溶液中的pH值对Y2O3∶Er3+,Yb3+粒径影响较大, 随着pH值的升高, 粒径明显增大, 样品在绿色(500~600 nm)和红色(650~700 nm)的上转换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红绿比逐渐减小; 尿素浓度对Y2O3∶Er3+,Yb3+纳米颗粒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室温条件下,利用含Fe3+和Fe2+盐为前体的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地在木材表面上附着纳米磁性γ-Fe2O3颗粒,并经过进一步化学改性后得到超疏水性材料。利用SEM、XRD、VSM及FT-IR等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磁性粒子的形状类似颗粒状,并均匀地附在木材表面;γ-Fe2O3纳米粒子通过氢键作用与木材表面的羟基相互键合而成功附着在木材表面,并且具有良好的晶型,且磁性γ-Fe2O3纳米颗粒显示出良好的超顺磁性,经过改性的磁化材料具备很好的超疏水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NaYF4∶Er3+,Yb3+纳米晶. 在980 nm红外激光照射下, 肉眼可观察到明亮的上转换发光; X射线粉末衍射(XRD)结果表明, 该纳米晶属于立方晶体结构; 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 晶粒为圆球形, 分散性好, 平均尺寸为70 nm, 符合生物标记过程中对材料的要求. 用荧光光谱仪记录了该上转换光谱, 并对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用有机合成乙酰丙酮盐制备CoFe2O4纳米颗粒, 将CoFe2O4纳米颗粒分别与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 氮化碳(C3N4)和粉 末活性炭(AC)复合, 构筑具有磁性功能的复合材料,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4种复合材料罗丹明(RhB)在其吸收峰值处(λ=555 nm)的降解率. 实验结果表明: 获得了基体/负载复合材料, 在强磁作用下可实现光催化剂与液体环境分离; 在紫外光下, 4个样品光催化活性的高低顺序为AC@CFO>MX@CFO>CFO>C3N4@CFO; 在400~780 nm可见光下, 4个样品光催化活性的高低顺序为AC@CFO>C3N4@CFO>CFO>MX@CFO.  相似文献   

7.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负载钼铋双金属硫化物(MoBiSx)纳米颗粒复合催化剂,目的是对MoBiSx的形貌尺寸以及低电导率进行改性,提高其在[EMIM]BF4-H2O电解液中的电催化还原CO2性能。结果表明:尺寸约为10 nm~15 nm的MoBiSx纳米颗粒均匀的负载在MWCNTs表面上。与MoBiSx纳米颗粒催化剂相比,复合催化剂在[EMIM]BF4-H2O电解液中表现出更加优异的电催化还原CO2的活性和选择性。进一步研究了复合催化剂在[EMIM]BF4-H2O电解液中水含量对电催化还原CO2性能的影响。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还原电流密度逐渐增大。在[EMIM]BF4-H2O(40%)电解液中复合催化剂的催化电位为-0.3 V vs S...  相似文献   

8.
测量了Pr3+∶Y2SiO5晶体的吸收谱, 标定了室温下Pr3+在Y2SiO5晶体4f2组态内的能级. 利用579 nm激光激发Pr3+∶Y2SiO5晶体, 观察到480~515 nm上转换荧光带. 运用时间分辨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3P0能级的上转换荧光衰减曲线. 通过研究上转换荧光的衰减曲线、 吸收谱、 激发谱和上转换荧光强度与泵浦激光单脉冲能量的关系, 确定了以1D2为中间态的能量转移上转换主要是上转换机制. 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上转换发光显示器中发蓝光的上转换发光材料KY3F10:Tm,Yb.测试了该材料的XRD衍射图谱.给出了该材料在980 nm激光激发下的发光光谱.分析了该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得到480 nm峰值发光是由Tm3+1G43H6跃迁产生的.KY3F10:Tm,Yb具有较强的上转换蓝光,同时存在的较弱的红光易于用滤色膜滤除,满足显示对三基色中蓝色的要求.该材料是上转换发光显示所需的一种较好的蓝光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定β-NaYF4掺杂Ho3+和Yb3+离子的微米晶体在低温下的上转换荧光特性。方法 通过水热法合成β-NaYF4微米晶体,用FLS980光谱仪获取样品在室温和4~294 K温度下的荧光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应用玻尔兹曼分布原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了最佳的稀土离子掺杂浓度。通过对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的分析,结合玻尔兹曼分布得出温度在上转换发光中的作用。结论 随着温度的升高,Ho3+5F55I85S2/5F45I8跃迁发射峰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采用商业磁铁矿铁精粉(Fe3O4),设计了提纯和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出质量分数为99.5%以上、分散性良好的α-Fe2O3纳米粒子,对其提纯、制备工艺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wNaOH对除硅效果影响显著,当wNaOH为39%时,可使原料矿粉中wSiO2由1.11%降至0.032%,得到较纯铁精粉;随烧结温度的升高,α-Fe2O3颗粒的结晶度、形貌特征及磁性能随之发生变化;当烧结温度为670℃时,α-Fe2O3颗粒综合性能最佳,颗粒结晶度较高、分散性较好,具有亚铁磁性;通过对氢氧化铁沉淀物加热搅拌时间的控制,可有效调控α-Fe2O3的晶粒尺寸;当搅拌时间为60 min时,获得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仅为35.3 nm的α-Fe2O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高度取向的阵列材料,以水热合成的纳米Fe3O4磁性颗粒为功能物质,氟碳树脂为薄膜基体,在磁场作用下定向生长成具有磁性针状阵列结构的自组装抗反射薄膜,并考察不同Fe3O4含量对磁性阵列结构的影响;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薄膜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来表征自组装薄膜的反射率。结果表明:随着Fe3O4含量的增加,阵列高度逐渐增高;当粉体质量分数为10%时,阵列的间距为300~600μm,阵列中单个针状结构中间的直径约为100μm;薄膜表面的阵列结构对于反射率的降低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首先用水热法制备了Fe3O4纳米球,然后以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为磁核,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与葡萄糖反应,使其表面包覆一层聚糖,利用聚糖的还原性,让包覆后的粒子与AgNO3反应,制备出Fe3O4/Ag纳米复合粒子。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抑菌实验的测定,结果表明Fe3O4/Ag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制备兼具防紫外线性能和疏水性能的TPU/TiO2/PDMS复合纤维膜,采用静电纺丝与纳米颗粒超声负载相结合的技术将TiO2纳米颗粒成功地负载于TPU静电纺丝纤维膜中,并用PDMS对负载了TiO2纳米颗粒的TPU静电纺丝纤维膜进行固化处理,SEM结果表明:TPU/TiO2/PDMS复合纤维膜的表面被成功地负载上了TiO2纳米颗粒,且分布较均匀;防紫外测试结果表明TiO2纳米颗粒在纤维膜上的负载使TPU静电纺丝纤维膜的UPF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随着TiO2纳米颗粒负载量的增加,TPU/TiO2/PDMS复合纤维膜的UPF值逐渐增加,且当TiO2纳米颗粒负载量为1.5 wt%时,UPF值大幅提升了75.8%.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在TiO2纳米颗粒与PDMS共同构筑的粗糙且低表面能的复合纤维膜表面下,纤维膜的表面由亲水转变为疏水状态,随着TiO2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5.
以乙二醇为溶剂,通过温和的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不同颗粒尺寸大小的Fe3O4微米粒子.研究发现,通过调节反应体系中水、聚乙二醇-20000和铁离子的浓度,能有效控制Fe3O4的成核与生长,从而能实现对Fe3O4在较大颗粒尺寸范围内的有效调控.另外,相比小尺寸的Fe3O4,较大颗粒尺寸的超顺磁性粒子表现出更优良的磁性回收性能.由此可见,Fe3O4颗粒尺寸的有效调控对拓展其在纳米材料磁性回收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摩尔分数为18%的Yb和摩尔分数为2%的Er共掺杂α-NaYF4, α-NaLuF4,β-NaYF4,β-NaLuF4和LiYF4氟化物纳米晶, 并用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光谱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 形貌和发光性能.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样品均为纯相; 不同的氟化物纳米晶样品尺寸均匀, 粒径为10~15 nm; 在980 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所制备的氟化物纳米晶在1 550 nm附近均有下转换发射, 其中β-NaLuF4∶Yb,Er纳米晶在1 550 nm处的发射最强.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基于磁性荧光免疫纳米探针的竞争性免疫分析法并用于检测人免疫球蛋白G(Ig G),蛋白G被用作抗体与磁性纳米团簇定向结合的衔接蛋白.将蛋白质修饰的磁性纳米团簇与荧光猝灭剂(DABCYL)标记的山羊抗人Ig G偶联,然后与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人Ig G孵育,得到磁性荧光纳米复合免疫探针,最后与目标分析物(人Ig G)孵育,进行竞争性免疫反应.结果表明,抗体的定向连接可以有效避免其抗原活性位点被包覆,而小尺寸的纳米团簇可以起到信号放大作用,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该探针检测Ig G的线性范围为0.06~146.00nmol·L-1,检测限为0.02nmol·L-1(S/N=3),其抗干扰能力强,并且能够用于人血清中Ig G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沉淀\|胶溶法在70 ℃合成了平均粒径为20 nm且粒度分布均匀的金红石型TiO2纳米颗粒. 通过XRD, TEM和Raman测试表明, 样品由多晶粉末组成, 具有单一的金红石型TiO2结构, 粒度分布均匀. 金红石型TiO2纳米颗粒对罗丹明B染料的光降解作用优于热处理得到的金红石型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作用, 略低于P25 TiO2纳米颗粒对罗丹明B染料的光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将上转换发光与磁共振成像相结合构建多模态的生物成像材料是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一种新趋势.该文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以2-溴对苯二甲酸为配体,以Gd(NO3)3·6H2O、Yb(NO3)3·6H2O和Er(NO3)3·6H2O为原料制备了兼具上转换发光与磁性的多功能钆基配位聚合物超微球.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球形貌均一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在激发波长980 nm的近红外光激发下,该配合物呈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和稍弱的绿光发射带,它们分别对应于Er3+4F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的能级跃迁.最后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产物形貌及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一锅反应中将天然酶的高选择性与纳米酶的高稳定性相结合,已成为一种提高生物催化级联多样性/复杂性和多酶系统稳定性的理想解决方案。【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离子型磁性Fe3O4@EB-COFs材料,在静电作用诱导下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GOx)-磁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GOx/Fe3O4@EB-COFs)。【结果】Fe3O4@EB-COFs扮演了纳米酶与载体材料的角色,且所得复合材料可用于葡萄糖浓度的比色测定。酸性条件下,GOx/Fe3O4@EB-COFs展现出极好的催化葡萄糖氧化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氧化的级联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遵循Lineweaver-Burk方程,说明构建纳米酶与天然酶的级联反应时仍呈现了生物催化的特点。在磁性Fe3O4的加持下,GOx/Fe3O4@EB-C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