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1956年,美国有史以来首次出现了白领职工在数量上超过蓝领工人的现象,进入了多数人不再是从事工业,而是从事信息产业的新的社会发展道路。苏联在1957年发射了人造卫星,美国也在1981年向宇宙发射了“哥伦比亚”号宇宙飞船。人们认为  相似文献   

2.
生存的和谐──人与生态链(科学教育电视片解说词)20世纪是人类进入太空探险,实现飞天奔月梦想的时代,也是人类开始从其他天体上观察自己家园,重新发现地球在宇宙中独特地位和价值的时代。当代空间科学表明,地球是一颗非常不同于任何已知行星的特殊星球,是宇宙演...  相似文献   

3.
未知事物遍及整个宇宙。即使利用各种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人们所能看到的物质也仅仅占宇宙总质量的4%。然而,其余的物质也必定是存在的。否则,星系将不会保持现有的结构,宇宙也不会如天文学家所观测到的那样在不断膨胀。目前,暗物质和暗能量究竟由什么组成仍是个谜,但最近物理学家发现了关于它们构成的某些线索。  相似文献   

4.
科技前沿     
<正>超级望远镜将窥视宇宙诞生之初位于智利沙漠中的ALMA阵列是一座由欧洲、北美、东亚与智利共和国合作运作的天文设施。目前,该阵列最后一台超大型天线已接近完工,整个系统耗资超过16亿美元(约合99亿元人民币),预计将于2015年3月进入全面运行阶段。在其初步观测中,已经让我们目睹了银河系中心附近喷射气体以及恒星形成过程等壮丽场景,它将帮助科学家们窥视更加深邃的宇宙深空,追溯宇宙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纵观世界各国近年来的空间探测计划,充分表明了人类有信心、有能力以新的姿态进入太空。与初期太空探测相比,其目标更明确、规模更宏大、参与国家更多。太空不属于任何国家,谁先利用它,谁就先获益。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和苏联就着手对宇宙的开发。迄今人类共向外星发射了15种型号的各类探测器近百个,为人类认识宇宙、了解宇宙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论坛(WEF)年初公布了2013年全球风险报告,其中包括与《自然》杂志合作撰写的"X因素:人类活动导致的低概率高影响力风险".但与此同时,自然界也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威胁(地球地质记录留下了这些罕见而可怕灾难性事件的证据),从小行星撞击、超级火山大爆发到伽玛射线暴.《自然》杂志近期文章对来自地球和浩瀚宇宙的这类惊天动地大事件的威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类由于好奇心的使然和生存发展的需要,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不会停止,向太空开拓发展空间的努力也不会停止。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雄心勃勃地发展空间技术,并作为国家战略将长期坚持下去,谁也无法阻挡。正因为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本来秩序井然、一尘不染的宇宙天堂,便硬生生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相似文献   

8.
加速膨胀的宇宙天文学家深入研究宇宙,发现它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飞离开来,提示爱因斯坦提出的有种神秘的能量充满空间的理论是正确的。宇宙的性质和最终命运已使哲学家和科学家困扰了几个世纪。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宇宙在膨胀,其中的星系向各个方向飞离。但重力和吸引可以使其减慢,于是研究者努力猜测宇宙的最终命运如何:是会有足够的物质使它崩溃呢,还是会永远膨胀下去。lops年,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两个天文学家小组深入探索了跨度巨大的时间和空间,所得的发现连他们自己也感到震惊。宇宙中物质太少了,自己根本无法停止膨胀,…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3,(12):4-4
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所有的金子可能都源自于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 金子不仅在地球上很珍稀,在宇宙中也很罕有。与碳和铁等其他元素不同,金不能形成于恒星或行星内部,而必定诞生于更加暴烈的事件。  相似文献   

10.
王家骥 《科学》2007,59(1):53-56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3日宣布,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瑟(J.Mather)和斯穆特(G.Smoot),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CMB)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马瑟和斯穆特借助美国1989年发射的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卫星做出的发现.为有关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支持,他们的工作“将我们带回了宇宙形成的婴儿时期”,“使宇宙学进入了精确研究时代”。  相似文献   

11.
1992年的秋天,日本太空梭成功进入太空,展开一项名为"飘浮92"的研究计划,并首次提出"宇宙实验",这个名词。宇宙实验指的是在大气层以外进行的太空实验,那里的环境属真空状态,大气只有地球的1亿分之1左右,且充斥着太阳的辐射线,与地球环境迥异。但,如此恶劣的宇宙环境,早在60、70年代,已在美国和前苏联之间掀起一场竞相开发的"战争"。两国的科学家,开始彻底研究宇宙的各种环境对人和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会有一个出现、发展或发育、消亡的过程。那么,我们身处的宇宙会不会遵守这样的自然规律呢?3位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获奖成果告诉我们,宇宙也处在一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表现形式是加速膨胀。最终,宇宙也将在一片冰冷之中逐渐走向死亡。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分别是美国研究人员索尔·珀尔马特、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布莱恩·施密特和美国研究人员亚当·里斯。  相似文献   

13.
<正>早期宇宙的黑暗深处与《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有什么共同点?答案远超你的想象。当我们所知的宇宙从炽热的大爆炸中诞生时,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高能粒子、反粒子和辐射量子:这就是宇宙的原始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膨胀又冷却,最终冷却到足以产生稳定的中性原子,这时,时间已过去了几十万年。尽管在这段宇宙历史的前1亿年至前1.5亿年内很可能形成了最早的恒星和星系,但在长达5.5亿年内,宇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黑暗、对光不透明的,这是因为早些时候形成的中性原子极其擅长阻挡光的光学波长。只有通过渐进、缓慢的宇宙再电离过程,宇宙才变得对光透明。  相似文献   

14.
亲社会风险行为(prosocial risky behavior)是指为了他人利益或社会福利做出的冒险行为.因兼具亲社会性和风险性,且经常与消极的风险行为交替发生,亲社会风险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被识别,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人类积极健康发展的特点.在明确亲社会风险行为概念的来源、界定及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借鉴了亲社会行为和风险行为的解释路径,从风险偏好和社会偏好整合加工的视角对人类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前因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进而构建了一个新颖的亲社会风险行为理论模型,并系统阐述了其大脑神经基础和时间加工进程特点.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心理结构,优化其研究范式,比较经济与社会决策领域下框架效应的特点及其认知神经机制,并探索不同方面的因素对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宇宙和人     
20世纪6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位工程师在寻找卫星通讯的干扰源时,意外地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它是宇宙学家早就预言的大爆炸的余烬,从而为大爆炸论确立了它在宇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后物理学家古斯又以暴胀论完善了宇宙创生的整个理论.暴胀论说,蕴藏在空间的反引力,在宇宙年龄为万亿分之一秒时,促使宇宙发生迅猛地膨胀.这样,把很少量的一点物质变成了整个宇宙的能量和物质.也许有人要问,真空空间中的一小点物质从何而来?按量子论的测不准原理,诸如粒子的位置-动量、能量-时间是无法精确测定的,这是大自然的一条基本法则,它使得能量在真空中出现,只要很快地消失就行,因此形成了空间中的能量起伏.由于能量与物质是等效的(E=mc2,c为光速),故真空空间中也能爆出粒子,有时甚至出现大质量波动,但必须在极小空域(10-33厘米)内,这也就是霍金所说的婴儿宇宙,它具有极强的引力场,立即因引力塌缩而夭折在真空的娘胎中.我们的宇宙是这种大质量波动中幸免于难的一个婴儿,那是因为出现了暴胀,它在婴儿宇宙还来不及塌缩时,就一下子膨胀了1050,造就了包含宇宙全部质能的早期宇宙.为何其他的婴儿夭折于娘胎,只有我们的宇宙却因暴胀而进入真实世界?这还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增建 《大自然探索》1994,13(1):111-118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观念形成阶段:时间相应于先秦(前221-前206),人们普遍相信宇宙万物是逐渐生成演化而来的;理论繁荣阶段:时间相应于两汉(前206-公元220).先秦时期的“无中生有”说被《淮南子》的“无形生有形”所取代.由此导致了宇宙生成理论的全面发展;成熟阶段:在与宇宙结构理论相协调的过程中,宇宙生成学说进一步完善,到南宋时期(1127—1279)达到了它的顶峰.  相似文献   

17.
死亡之星     
宇宙创民之谜 在无垠太空的深处,潜藏着可怕的毁灭之光。毁灭之光所到之处,一切生命都被荡涤干净。毁灭之光是由无法想象的巨大物质爆发时所产生的,在浩瀚宇宙中,这种大爆炸每天要发生几百次。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这种死光的来源。现在,他们也许终于找到了答案,而这个答案也蕴含着宇宙创世的大秘密:宇宙是怎样诞生的,生命是如何出现的。当我们仰望夜空,能看到满天繁星闪烁,然而,很多亿年前,宇宙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的宇宙一片黑暗,没有生命,没有星星,也没有光来照亮无边的黑暗──那就是宇宙大爆炸刚刚止息之时。 …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宇宙空间维度的理解朱增祥数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我们的宇宙是3维的。但到了20世纪一切都变了。首先,爱因斯坦捉出宇宙是4维的:3维空间再加上1个时间维。不久,人们又感到4维时空仍不能完整地描述宇宙,于是在各种弦理论中进一步提出宇宙应该是多维的,如10...  相似文献   

19.
许涵 《自然杂志》2009,31(3):181-184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科学家们的科研热情也日益高涨。层出不穷的最新科研成果造福了人类的生活,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为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探索宇宙、战胜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爆炸之前     
前大爆炸时期是存在的。大爆炸并不是时间的开始,而是宇宙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 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什么模样?若你问宇宙学家,他们通常会搪塞说,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如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对此总是问道,“北极之北是什么地方?”按现代宇宙学的主流思想,大爆炸意味着宇宙的真正开始,空间和时间由此进入存在,决不会有“之前”这个问题。 但有一位物理学家敢于挑战这个问题。若他正确,那么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已经历了一个不可想象地久长的时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G·范纳齐奴说,“大爆炸远不是时间的开始,它仅是宇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