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创新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与规则的评估模型。以黑龙江为实证对象,对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化效果进行测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黑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环节、成果转化环节与产业化环节效果为中等,创新环节间协同效果为较差,创新生态化综合评价结果为中等。  相似文献   

2.
《科学管理研究》2015,(4):50-53
基于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视角,在新熊彼特理论框架下,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资本和人才等技术创新要素以及企业、金融和公共部门等制度创新主体,根据技术创新要素与制度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阐释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3.
依据江苏"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的方法,对江苏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解释结构模型,确定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是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提出了江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部分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标准,提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流程和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调查相结合,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对多指标加权灰靶综合决策评估模型的算法步骤进行梳理,并根据所建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指标加权灰靶综合决策评估模型对某省6个备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各产业的优先顺序,所得结果可以作为政府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部分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标准,提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流程和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调查相结合,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对多指标加权灰靶综合决策评估模型的算法步骤进行梳理,并根据所建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指标加权灰靶综合决策评估模型对某省6个备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各产业的优先顺序,所得结果可以作为政府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首先考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包括需要技术支撑及启动产业链等;其次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制约,如产业需求条件、技术积淀及支持性生产网络弱等;最后,提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管理研究》2013,(5):46-49
首先剖析了知识、知识创新概念的演进,并论证了创新环境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环境的评价体系,并以湖南为例,对其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环境进行评价;最后对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技术和商业模式角度,系统分析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瓶颈,案例分析中外上市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走向,以及美国、日本和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与教训,开展企业家、上市公司创新调查,调研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商业模式双螺旋驱动模式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阜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阜阳转型发展新引擎。在全市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和创新发展的新常态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将成为阜阳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阜阳转型发展新引擎阜阳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中,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积极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突破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带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各省市都制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范围。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政府、企业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建立校企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孵化前瞻技术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投入,推动政府引导与培育;强化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汇聚创新资源,形成新兴产业特色区域布局;倡导创新文化,打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和科技创新价值活动基础上,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深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作用机理上,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绍东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4):40-42,56
活跃的创新活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显著特征,从5个方面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研究现状,分别阐述了产业创新系统的概念既定和框架结构、技术-经济范式、主体共生模式和系统治理模式、技术轨道选择以及政策配套体系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结论认为,现有研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仍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分析,发现其对信息资源服务的强烈需求。因此本文从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服务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出发,评价了目前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创新方面的能力以及存在的利弊,同时探讨已有的几种服务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从而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资源服务创新模式,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5-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结合熵权TOPSIS法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保障能力和创新动态能力四个维度对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子行业的创新策源能力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对创新策源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二级指标中税收优惠的平均贴近度最高,子行业的创新策源能力相对贴进度在时间区间内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化;从地区层面看,湖北省的创新策源能力排名最高;从创新策源能力的障碍因子来看,影响地区和子行业创新策源能力提升的最主要障碍是资源整合能力。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霞 《华东科技》2013,(2):58-59
2012年,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实践"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加快由"资源集聚共享平台"向"创新支撑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围绕上海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进科技资源集聚与共享、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全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关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成长的动力机制等关键问题研究仍显不足的问题,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驱动、政策推动、需求拉动以及市场竞争等"四轮驱动模型",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动力机制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帆 《安徽科技》2015,(11):24-25
<正>"十二五"期间,蚌埠市紧抓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机遇,加快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重点围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科技政策,实施科技专项,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促进社会发展领域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发展领域研发经费投入近10亿元,培养、引进创新人才8000余名,获授权发明专利1000项,全市社会发展领域新兴产业产值达150亿元。  相似文献   

18.
将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指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相结合,测算了2009-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效率,并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改进指数2个方面,最后运用面板 Tobit 模型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水平总体偏低,各产业环境技术效率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影响,产业产出和环境管制力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效率有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锦玉  李奎 《广东科技》2011,20(16):10-11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把新兴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纷纷出台了相应的促进政策措施。我国中央及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包括财税、金融、研发、人才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本文将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的制定情况及政策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学管理研究》2016,(2):37-41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产业创新成为其突破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机制进行梳理,从破除制约资源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瓶颈的角度,分析稀土材料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