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动作强调精神贯注、气势饱满、刚健有力,它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性能.对中华武术从重"劲"轻"力",由"技"入"道"的多个层面作了阐释,其所具备的独特功效值得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自觉地参与,对活跃我国人民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其特色当然是实战运用,是以技击为主导的散手、套路和内功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身体运动。散手、套路和内功是中华武术主要表现形式。技击是三者统一融合的核心与主导方向,在不同的中华武术门派中,三者结合的方式和水平虽有不同,但可以说,三者在技击方向主导下的结合是中华武术技术体系区别于世界其他技击术的特色与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旭浩 《科技信息》2013,(12):289-289
太极拳文化博大精深,"舍己从人"原指放弃个人的意见,尊重公论,后指舍弃自己的利益或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太极拳吸收了这个理论并运用到了太极拳的技术、理念中去。本文试从武术道德、武术修炼及武术技击的角度来谈太极拳的"舍己从人",以期太极拳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永祥  闻忠波  李会明 《科技信息》2012,(31):78-78,104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武术套路动作是技击的基本技法和根源,技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和基本的技能,它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武术的教学必须以基本技法为基础,以技击为目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崔文学 《科技信息》2010,(23):35-35
武术发展到今天在存在形态上主要三种:体育形态、军警形态和艺术形态。武术是由人的技击自卫术发展而成的身体活动项目,技击特点是它在技术上最主要的特点反映了武术的本质属性,在不同的武术形态中均有表现,这也是三种形态的本质联系;而对于三种形态武术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的体现。不同生存形态的本质联系与区别,为武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武术技术的本质就是武术动作具有攻防技击的作用.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攻防技击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武术教学中如能抓住“技击性”这一武术最本质的特点,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武术的文化结构、武德、武术门派、武术技击等方面的探讨,认为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礼学思想、宗法意识、谋略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矛盾运动理论的角度来诠释武术运动技击实践中,攻与防这对矛盾在武术运动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辩证现象,以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度进一步揭示武术技击运动的本质。进而使武术技击运动理论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加科学的解释,并使之更加准确地为指导武术技击运动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从矛盾运动理论的角度来诠释武术运动技击实践中,攻与防这对矛盾在武术运动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辩证现象,以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度进一步揭示武术技击运动的本质.进而使武术技击运动理论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加科学的解释,并使之更加准确地为指导武术技击运动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武术教学中规范化的内涵。认为武术教学技术规范化,是传承中国文化的要求,是武术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是武术国际化的需要,是武术艺术化表达的前提。武术教学技击规范化对武术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美丽 《科技资讯》2007,(8):229-230
武术是融技击与表演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武术。徐才主席说:“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虽然我国政府和武术界人士都在为武术走向世界进入奥运会而努力,但武术到现在还是没有被国际人士所公认,还没有进入奥运会,武术怎样才能走向世界进入奥运会呢?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试着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阐述并分析武术的教育功能,观赏功能等社会功能,武术的技击功能,使健身功能、竞技功能以及武在军事的作用和在医学中的作用,认为在诸多功能和作用中,技击功能是武术的精髓,与其区别其他体育项目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自己常年的技击实践经验和技击理论研究,对最快速度、最短距离、最佳时机、最效方法和最好效果进行了新的界定,并较详细论证了它们之间的决定因素,在技击实践中的运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丰富武术技击理论体系和指导武术技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的集中反映.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又有其独有的理论涵义和文化渊源.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吴亮  董立兵 《科技信息》2009,(35):176-176
武术虽属于攻防技击项目,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很深,很多武术的具体动作内涵与中国哲学密不可分。本文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入手,阐述了太极阴阳学说、天人合一、道论、气论、形神统一论几方面对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七)、古寨苗族武术 苗族武术有徒手和器械两大项目.徒手又分粘功、策手、点穴、花拳、礼示五个方面.策手中的"一拳两防、一攻五变"等,是苗族武术的精华.点穴又称为神打,即穴道致伤的技击法,是苗族武术的绝招.花拳是公开流行的套路.是苗族武术的一项主要内容,其中以"小四门"、"四大门"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7.
武术变迁是社会变迁的表征之一。武术在现代化发展中一直遭受“传统武术不堪一击”的质疑,本文以纪录片《藏着的武林》为分析对象,解构大众对传统武术的刻板印象,直面传统武术发展的社会舆论,重构武术文化在大众视野的崭新身份,描述社会变迁下传统武术对技击的坚守以及围绕技击文化传承而形成多元化的拳场与民间化的生存状态,重新认识隐藏于新时代之下真实的武林。研究认为,在传统武术面临时代困境中,民间武者对技击文化坚守始终如一:在追求技击文化坚定其本质的执着共性;在社会阶层与文化消费中的同源特性;以及武术多元化发展下对传统武术文化蹒跚坚守的独特属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永新盾牌舞单个动作和阵式变化进行深度分析,发现永新盾牌舞主要的单个动作和阵式变化均蕴含着武术技击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主要单个动作富有技击价值,阵式变化呈现出自身的攻防含义.进一步阐明了永新盾牌舞传承的特点及其武术技击价值的密切联系,同时指出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使永新盾牌舞的武术技击含量有...  相似文献   

19.
已成为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的空手道运动源于中国武术,发扬于琉球,现今风靡日本乃至世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空手道运动的发展历史进行解读,阐释了空手道"上海发展模式"值得各地借鉴的同时,从文化回归及文化自信两方面分析了空手道运动在中国高校开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渊源。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兼蓄包容,充满自信。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指导下的武术技击文化亦强调"点到即止""不战而屈人之兵",反对暴力杀戮等理念,在空手道练习和竞赛过程中都得到良好体现与执行,是中国传统文化无比优秀的明证。空手道运动的"尚礼"思想在体育竞技运动中的具体表现,说明空手道是一项安全的对抗性运动。空手道既展示了项目所拥有的技击功用,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运动员的人身安全,是一项适合在高校开展的文明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20.
形意八卦掌是以丰富掌法著称的武术拳种 ,同时它又包含多种腿法 ,其特点为暗、连、诈、准、怪、变等 .本文对形意八卦掌的腿法技击特点及训练法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中华传统武术的技击精华 ,丰富武术散手运动腿法使用 ,重在推进中华武术的竞技性发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