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和中国古代传奇《杜子春传》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来探讨芥川在这部作品中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从而进一步分析芥川龙之介的创作倾向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吴婷  王玉芬 《科技信息》2011,(16):16-16
笔者于2011年4月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地狱变>和<奉教人之死>的文本分析》,其文通过《地狱变》和《奉教人之死》的文本分析探究了芥川龙之介早期小说的写作风格,得出了早期小说风格为理性这一结论。下面笔者将继续探讨芥川龙之介早期小说理性风格的形成原因。1.早期创作的时代背景(1)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镇压日清战争后日本开展了产业革命,形成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自形  相似文献   

3.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他取材于历史,用旧事写新意,探索人性中的利己主义,鲁迅在芥川龙之介的影响下开始了历史小说的创作,《奔月》非常具有代表性。以《鼻子》和《奔月》为中心,从人物形象塑造、体现的社会性与哲理性、艺术手法的异同三个方面比较鲁迅和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之间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4.
从《地狱图》看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晶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1):109-110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地狱图》的分析,阐明了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即追求艺术、崇尚艺术、为艺术无所顾忌的艺术至上思想。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借古喻今,抒写了超越时空的人性中的共通问题.以《罗生门》、《竹林中》为例,分析了人性中善与恶并存的观点和利已主义的心态等,探讨了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6.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的经典童话之一。他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反映母子之爱伟大的深刻主题。他通过对地狱、猛虎等的描写,表现了他对野性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评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的经典童话之一。他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反映母子之爱伟大的深刻主题。他通过对地狱、猛虎等的描写,表现了他对野性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通过一个叫“罗生门”的弃尸场所,描述了一个走投无路的仆人,在生存可能达到极限的环境中的心理转变过程。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罗生门》中登场人物的相互关系。仆人和老太婆对立统一的存在决定了该作品的主题。通过对仆人善、恶转变过程的心理描写,完成了对人类利己主义之恶性循环过程的剖析,同时也再现了芥川龙之介眼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今昔物语集》第五卷第三十二话的原典接受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金奎  王秀萍 《科技信息》2009,(19):170-170
说话文学是日本平安时代与历史物语同时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说话文学多由隐者和僧人编撰,其原典多为中国的古典文学。在众多的说话文学作品中,《今昔物语集》不失为一部巅峰之作。本文将以《今昔物语集》第五卷三十二话从原典《杂宝藏经》的接受为中心,以接受的内容为线索初步分析其选择吸收的依据以及特征等。  相似文献   

10.
《仙人》是日本大正时期重要作家芥川龙之介(R·Akudagawa)的初期作品。从《仙人》与《聊斋志异》中《小二》、《雨钱》、《鼠戏》诸篇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芥川的《仙人》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芥川的创作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并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1.
赵群 《科技信息》2009,(34):I0118-I0119
作为日本大正时期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往往一开始便倍受瞩目,成为众多文学评论家评论的焦点。纵观之前研究可以发现,纵使其出发点有所不同,但就芥川一直着力于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人性这一点上可谓殊途同归。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新视角出发,即通过对芥川龙之介部分小说中旁观者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芥川怀疑主义的人性观,并对其形成作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2.
秦宇庆  邵慧燕 《科技信息》2009,(36):I0138-I0139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最为出色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一直以来就是评论的热点。而《地狱变》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与人性的矛盾也是众多评论者追捧的焦点。笔者将从作品中各个具有鲜明矛盾性格的主人公入手,分析其矛盾性格所代表的本义,以此为入口来探寻芥川龙之介的矛盾性格以及矛盾人生,并对其对于解决艺术与人性矛盾的方法及选择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3.
论芥川龙之介《南京的基督》中的“童话”与“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芥川龙之介一直被视为理性派作家,然而在芥川的作品中却处处流露着对理性的怀疑,"理性的无力"是芥川作品的一大主题。以芥川创作于1920年的小说《南京的基督》为考察对象,通过对文本的具体分析,论证了文本中由年轻的日本旅行家内心的思考所揭示出的基于理性的"事实"是不可能打破由女主人公宋金花的确信所构筑的"童话"世界的。并进一步指出作品中这样的设定体现了芥川对包括西方理性主义在内的近代文明的权威性的反思与怀疑,而这正是芥川文学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黄丽霏 《科技信息》2012,(12):169-170
本文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名作《地狱变》的叙事者入手,分析了叙事者叙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叙事者角色的设定和作品主题表现的关系。笔者分析得出《地狱变》的叙事有主观性、叙事角度二重性和作者观点隐而不显三个特点,作者选取这样的叙事法目的在于在刻画人物时"虚"、"实"结合,弱化配角形象,强化主角个性,从而达到突出"艺术至上主义"的悲剧性这一小说主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8):41-42,45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小说。小说的创作与作者1915年8月的松江之旅有密切关系。从中可看出作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重新开始文学创作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6.
郭林秀 《科技信息》2010,(18):151-151
短篇小说《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作者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的构思和幽默的情趣表现了小说的主题。以犀利的文笔揭示了主人公禅智内供自尊心的虚伪和脆弱,同时也刻画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心态,辛辣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自私、虚荣和冷漠。引发人们的沉思。  相似文献   

17.
艾尚乐 《创新科技》2007,(12):42-43
<正>黑泽明堪称日本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享有"日本电影之父"的美誉,对世界影坛也有着无比巨大和深远的影响。1950年,他完成了对电影《罗生门》的创作。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两部短篇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  相似文献   

18.
<母>是芥川龙之介创作后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母性与人性本是毫无冲突的,母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方式,广义的人性也涵盖着母性.但在小说中,两者却违背常理的发生碰撞,成为表现"探索人性"这一文学主题的特殊方式.从心理描写和作品主题两方面进行剖析研究,让读者进一步体会芥川丰富的文学表现力,从全新的角度理解其作品.  相似文献   

19.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舞会》叙述了日本贵族小姐明子和一位法国军官皮埃尔.洛蒂在鹿鸣馆舞会上的一段邂逅。作者借明子和皮埃尔.洛蒂在舞会中的言谈举止描写了当时日本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旨在讽刺当时日本外交的极端欧化表象。尤其是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局处理更是深化了这一主题,日本人眼中的西方和西方人眼中的日本存在着认识上的不对等,以及精神层面的不平等。本文尝试结合鹿鸣馆时期的外交政策,来分析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书画鉴赏方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芥川一生收集了许多包括中国书画名家的作品在内众多的书画作品,在他的文章中也有许多与书画相关的作品,可见芥川对书画的爱好在其文学素养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