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诚 《科技信息》2013,(6):260-260
可制造性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e,简称DFM)是电子制造企业加快产品产业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有效途径,为充分提高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当今的国内外大企业都借助于DFM软件来进行产品的PCB设计、裸板分析以及组装工艺的设计,最后形成产品的DFM报告,其数据内容成为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面向并行工程的CAD/DFM/CAPP集成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适应并行工程环境下的产品开发模式,研究开发面向并行工程(CE)的CAD/DFM/CAPP集成系统。综合运用设计过程加的细化循环、DFM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模糊多目标多层次可制造性综合评价、企业制造资源建模及在系统中的应用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开发。通过细经设计循环,保证了CAD,DFM和CAPP的并行集成;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能对CAD,CAPP的设计结果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和及时的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3.
可制造性评价是DFM技术的关键。采用制造计分的方法,通过对冲压零件制造过程中的模具成本、冲压时间、冲床选择、冲压设备折旧费用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了冲压零件可制造性评价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特征造型的CAD系统,在异地协同设计的环境下,建立了零件可制造性评价系统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智能代理的面向制造的设计(DFM)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Internet/Intranet环境,并支持不同类型的CAD系统评价,在评价知识的表示方面,采用了面向对象与产生式规则相结合的混合表示方法,该方法适合于根据零件对象的类型对可制造性规则进行有效组织,在推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对象类型选择不同的规则,从而加快推理速度,本文提出的基于智能代理的可制造性评价的方法,具有灵活的系统可重构特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航天领域同俄罗斯、乌克兰等航天强国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迫切感到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俄语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严重匮乏。为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应积极开展对外办学,探索国际化创新型航天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7.
苏州正在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人才资源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文章通过对电子信息行业71家企业调研,梳理产业紧缺人才的岗位类型、岗位职责、任职能力和专业要求,分析人才紧缺原因,并结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送教进企的研究与实践,指出了培养紧缺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冲压零件的 DFM 系统设计及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冲压零件设计和加工过程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映射的板料冲压件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formanu-facture,DFM)系统结构,以实现DFM方法在冲压零件设计中的应用。着重介绍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主要模块功能,讨论了设计特征到制造特征的几种转换/映射机制,结合实例阐述了基于制造资源进行可制造性评价的方法及步骤,并给出相应结果。实践证明,在冲压零件设计中采用DFM方法,可在满足其功能要求的同时有效地改善冲压零件的可制造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的集成化机械零件DFM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基于知识的集成化零件DFM方法。基于面向对象技术,采用框架和规则混合方式,表达可制造性评价知识,建立了零件可制造性评价体系和评价知识库。采用分层递阶的零件可制造性评价策略,在零件设计过程中,基于制造知识,对零件可制造性分阶段地进行评价与反馈,提供零件设计修改的反馈信息,从而指导产品设计。基于集成产品模型,通过STEP文件,DRM系统直接获取CAD中的零件设计信息,自动进行评价与反馈,实现了CAD/DFM的信息共享和信息集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制造约束与零件模型的关系分析,讨论了制造环境对零件的约束,以及制造约束的表达和解约束的方法,并给出相应条件下零件可制造性评价的一个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1.
产品可制造性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产品可制造性,提出了一种合理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体系。针对产品并行设计过程特点,提出一种分层递阶(三层七阶段)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策略。基于面向对象(O-O)技术,采用框架与规则混合方式表达可制造性评价知识,建立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知识库。基于制造知识,对产品可制造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而在产品设计过程的早期就考虑制造的因素,指导产品设计,减少设计的反复,使产品开发一次成功,从而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实现产品设计与后续过程的并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孙乐 《山西科技》2010,25(1):124-124,126
信息技术产业的转型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人才观的更新。创造型人才的成功开拓了我们的新视野;要想在瞬息万变的IT世界里保持领先,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要使我国成为真正的IT业大国,就要提高全民的创造性素质,新课程理念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应运而生。专业课教师首先要保持自身的创造性理念,文章就IT业转型所带来的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必然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在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约束,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4.
构建学科竞赛体系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之一,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结合实践,构建学科竞赛体系,实现学科竞赛"体系化、学分化、平台化、项目化";紧密结合教学改革,开放实验室,组建创新基地并实现校企合作,打造学科竞赛"品牌化",使学科竞赛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田凤琪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84-84,92
信息技术产业的转型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人才观的更新。创造性人才的成功开拓了我们的新视野:要想在IT世界里保持领先,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要使我国成为真正的IT大国,就要提高全民的创造性素质。本文就IT转型所带来的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必然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优化开放实验模式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了开放实验的新模式。将开放实验纳入学生培养的有效环节中,依托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充分借助省级精品课程"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实验"的平台,针对学分制下开放实验创新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养,以及化工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突出开放实验不可取代的作用,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使开放和研究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江苏南部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制造业的升级转型,苏南地区的制造业面临着诸如处于产业链下游、产能过剩以及环境保护问题日趋严重等问题。在错综复杂的转型升级系列问题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适切性凸显出来。通过分析苏南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实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议从产业创新融合的角度,加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激励。  相似文献   

18.
孙成娟 《科技信息》2010,(3):I0144-I0145
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本文从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核心特征着手,分析了思政课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要从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对思政课教育进行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由升学教育为主逐步转到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并积极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就要着力培养既有专业文化知识,又有一技之长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加顺时代之潮流,应社会之急需,适学生之人心,促进师专教育之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世界大学发展史,对于任何类型或层次的大学,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首要职能和基本价值的体现,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以应对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迁,新建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必然趋势。为有效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学队伍的实践经验、打造特色专业群、构建专业多方向性、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