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宋词属于诗歌形式,却与诗歌不同,它是一种独立的文类。正是如此,在中西学界翻译术语中的词与词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译文,这种局面既不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也阻碍了中国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推广。基于此,极有必要对这两个术语的翻译进行探讨,即在进行术语词翻译时,可直接采用音译法来体现词的独立性;而在翻译术语词牌时,由于词牌名已不再反映其相配的音乐,译者应根据实际内容自译题目则可。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中国的国粹,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联中包含着大量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有些词汇在英语中属于文化空白。这些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这给准确翻译对联造成了困难。以功能为导向的功能翻译理论能够指导对联中文化空白词的翻译,转化策略也能很好地应用与对联翻译。  相似文献   

3.
词是国之瑰宝,词的翻译对我国古文化的传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分析英译古词中对词牌的几种处理方法以及各自的优势及缺憾,针对词牌英译中文化的缺失,提出用注释的方法加以弥补,可以更有效地传达词牌的字面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中国的国粹,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联中包含着大量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有些词汇在英语中属于文化空白。这些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这给准确翻译对联造成了困难。以功能为导向的功能翻译理论能够指导对联中文化空白词的翻译,转化策略也能很好地应用与对联翻译。  相似文献   

5.
刘勇 《科技信息》2010,(21):I0265-I0266
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媒体的关注,富于中国文化特点的词汇开始被广泛地借用。但外国媒体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有限,许多借译词都被误用。本文以翻译单位为基础,以主要世界性媒体的中国报道中借译词为例子,通过分析其表现形式和翻译转换方式,评价其翻译和借用是否恰当,并得出结论:翻译单位的大小取决于借译词的文化涵义,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意识到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6.
韩蓉 《科技信息》2013,(19):253-253,256
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对其的准确翻译可促进跨文化交际也有利于传播民族文化。本文以我国民族性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实例为例,探讨了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理论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翻译史上,翻译的定义经历了从"译"到"翻译"的变迁。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字本位到双字词本位的发展。从"译"的字本位定义到"翻译"一词的出现及其理论依据来看,翻译定义的变迁过程不仅仅是定义从单个字到双字词的变化,而是体现了早期翻译实践者和理论家对翻译的探究,体现了翻译活动在中国文化中不断前进,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内化与吸收。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领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个难点,译者往往要面对源语言和译入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一棘手问题。文章从语义空缺的角度,对《汉英大词典》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案例分析、翻译方法归类及总结,旨在为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找出较为合适的对策,为更好地宣扬中国汉字与文化、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110-113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译文的探讨,总结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 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 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化负载词的英语翻译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语言属性认知,以南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例,归纳了文化负载词的四种翻译策略,有助于更有效地传递文化负载词的文化信息,提高翻译质量和体现翻译的科学性.并探索了这些策略的应用途径,提出了在地方英语教育中渗透文化负载词翻译、建立地方本土文化负载词语料库以及结集...  相似文献   

11.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任何商标词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涵义,因此商标词的翻译必须注重英汉文化差异,使之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民族语言特点、人文地域风情等。  相似文献   

12.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任何商标词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涵义,因此商标词的翻译必须注重英汉文化差异,使之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民族语言特点、人文地域风情等。  相似文献   

13.
徐长美 《科技信息》2010,(2):169-169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语言与文化的个性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本文试以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切入点,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翻译及文化与翻译三个方面来阐述翻译实际上是翻译文化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4.
“屌丝”一词作为2012年网络流行语的代表,很好地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文化心理.在翻译这类流行词时,需要特别关注其自带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烙印.为了表达完整的文化语境和建构完整的意义,零翻译应该是首选.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汉英商标词在构成、类型及寓意等方面均表现出诸多差异,所以,商标词翻译,除了要研究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外,更要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消费心理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了解消费者的态度、行为和特征。成功的商标词翻译能使消费者产生一种购买的欲望,从而为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鼓浪屿景区旅游文本的基础上,参照汉英译文,研究旅游文本的汉日翻译。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与语言上的历史渊源,译者往往在日语译文中直接沿用汉语文化词的汉字,这种翻译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分使用,也会妨碍翻译目标的实现。因此,旅游文本中文化词的汉日翻译应充分考虑中日两国的文化异同与日本人的异文化接受能力,并参考汉英翻译策略,除直接使用对应的日语汉字外,还应综合运用增添解释性文字、适当删减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顾红兵 《科技信息》2011,(32):229-231
汉英语言中都包含着大量的颜色词,但由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政治经济等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颜色词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对颜色产生的联想意义和语用意义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正确理解并译出汉英两种语言中大量与基本色彩有关的词语,关键是准确把握这些色彩词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英汉基本色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强调了在翻译中准确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性,并试图探究翻译英汉颜色词的技巧,以此达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任何商标词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涵义,因此商标词的翻译必须注重英汉文化差异,使之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民族语言特点、人文地域风情等。  相似文献   

19.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任何商标词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涵义,因此商标词的翻译必须注重英汉文化差异,使之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民族语言特点、人文地域风情等.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的目的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翻译时无疑应深入研究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即出现词汇空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恰当的翻译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