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美国著名的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神话故事,总结出了不同民族神话英雄成长的一个通用模式,即:分离——历练——蜕变。《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老人福贵六十余年的风雨人生,诠释了热爱生命的"活着"哲学。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同样经历了从地位丧失到死亡考验最后到超然直面人生的蜕变过程,他的一生符合坎贝尔的神话英雄进化模式,因此可以被认定为是一个有着中国特色的神话英雄。  相似文献   

2.
《风雅颂》是阎连科为数不多的描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是知识分子形象和其所代言的精英文化的一曲无奈的挽歌,也是当下文化现状的绝妙讽刺诗。作品主人公因不能随"风"入"俗"而失去现实生存的空间,超拔儒"雅"的精神和其所称"颂"的理想便无可附着,不得不在狭隘的梦想"诗城"中非理性地自由着、堕落着。小说的表层故事不无概念化之嫌,其实是作家文化迷惘的象征化叙述。小说中"风""雅""颂"符号化的反复,无对话的倾诉式叙述,无呼应的、被指为"疯"的行为模式等构成诸多象征性形式,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中,作者虽然没有给主人公普宁一个死亡的结局,但死亡的阴影在整部小说中却无处不在,贯穿始终。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一系列死亡意识的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也暗示了普宁是一个在事业、爱情以及人际关系上极为失败的苦恼人。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异化世界中英雄神话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现代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以其海明威式英雄的塑造,成为英雄缺席的20世纪西方文学中英雄神话的精神守望者。置身于异己世界中的海明威式英雄,以超人的勇气和顽强的生命意志,激越地抗争异化,反叛死亡,所谓“打不败的精神”乃是海明威式英雄最好的哲学注脚。海明威式英雄于重压下仍保持优雅的风度,不仅给人以力量,而且给人以美感。  相似文献   

5.
曹操身处汉末社会变革时期,在乱世中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始终保持着昂扬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是曹操的一生,还是其诗歌创作,都体现了“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乏志者也”的豪迈精神,暗含了他“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磅礴之气。  相似文献   

6.
世界名著《呼啸山庄》一百多年来掀起阵阵研究热湖。人们对其男主人公褒贬不一,争论颇多。文章从他的性格及报复入手,挖掘其性格优秀可取的一面。确切地说,男主人公是一个爱憎分明、桀骜不逊、具有反抗精神,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7.
杨慧 《科技信息》2011,(9):I0230-I0230,I0302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中,盖茨比的梦想对他来说却是一生不悔的追求,是对美国梦的理想化与物质化的继承,一种奋斗精神的延续,他的生命的逝去则是一种灵魂与梦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麦尔维尔在小说《白鲸》中塑造了一位偏执、骄傲并且缺乏全面、客观的世界观的主人公亚哈,他具备爱默生在《论自助》中所倡导的个人主义的很多特点,是个典型的爱默生式的英雄。而亚哈的反抗对象———白鲸则代表着宇宙中一切神秘的邪恶力量。驱使亚哈疯狂地反抗并报复白鲸的部分原因在于人类想要了解未知事物的强烈求知欲望,但更多则在于作为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所具有的强烈复仇欲望和偏执症。他的盲目自信与骄傲,加之他与白鲸力量对比的悬殊,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通过这个人物,麦尔维尔向我们警示了极端个人主义的危险,并且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以及拥有全面均衡的世界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厄普代克长篇小说<马人>主人公卡尔德维尔是卑微性和悲剧性的对立统一:他尽管身份卑微,却用无私的献祭传达着上帝的仁慈,捍卫着上帝在人间的位置.而他的孤独和痛苦表明,小说既是一首唱给主人公的颂歌,也是一首写给现代人的挽歌.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写作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塑造了一批具有反抗精神、崇高品质和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其中的黑旋风李逵憨直纯朴、疾恶如仇,对劳苦人民却满怀深厚的革命感情,是农民起义军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李白从璘向有迫胁说、自愿说、政见说、自累说、功名说、报国说等等,可谓众说纷纭。但是,如果研读李白从璘前后的诗文和他一生的行事,观其从璘这件事,就不难发现,那是"醉态盛唐"积极入世思想,侠义文化精神和"醉态思维"诗人气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反映。他积极入世,难能可贵;侠肝义胆,真切可爱;诗人气质,后世可仰。李白像作诗一样从璘,他当然是失败了,我们既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用"政治家"的标准来看待诗人。  相似文献   

12.
在厄普代克的作品中,《政变》是唯一一部完全以黑人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非洲黑人青年埃勒的两次生命之旅,一次是他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次是他返回故乡寻找前国王的头颅.埃勒试图通过个体的寻求来纯洁自己的民族文化,但是,他因为无法确认自身的身份,所以也无法领导自己的民族找到身份.  相似文献   

13.
修昔底德被认为对雅典民主抱有敌视态度,既由于他个人的身份和经历,更主要的是他在叙述雅典战败的过程中暗含了对民主政治的批评。修昔底德对于雅典民主的态度是复杂的,他意识到政体在不同时期由于环境条件变化会发生变异。他将民主政治下的雅典描绘成一位既勇于追求荣誉和功业,富于革新精神,但又充满欲望而走向失败的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14.
侬智高是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他于公元1055年起义失败后,率部退聚滇南,落籍元江。其后裔由侬氏改为那氏,其部众亦由壮族(侬人和沙人)改称傣族(傣仲)。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南迁到老挝、缅甸和泰国,成为老人、掸人和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元江作为壮、傣民族融通过渡的地方,或者作为壮、泰、老、掸诸民族历史衔接的枢纽,都与侬智高及其部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八月之光》的主人公乔性格孤僻冷漠,给人留下了无情凶残的印象。然而在他的内心,也曾有过对亲情的渴望、对爱情的向往。生活对他的残酷磨炼使他失去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信心,最终成了读者眼中凶狠的杀人犯。文章从萨特“为他人的存在”这个角度来分析乔与他生命中女人的关系,从而探讨他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韦拔群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他出生在富商家庭,但幼年对广大贫苦农民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愤世嫉俗,有强烈的革命叛逆精神;他毁家也要革命,很早就知道暴力对革命成功的重要性;他痛恨腐朽的政治,很早对革命就有主见性。这四种品质决定了他在农民运动中独特的历史贡献:他是我国农民运动第一人,通过"同志会"为农民主持正义;他创建农民自卫军,并三打东兰县城,揭开了右江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他举办广西最早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被中共中央称为广西的"彭湃";他与邓小平一起领导百色起义,并为起义军提供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他面对重兵"围剿",灵活地将队伍化整为零,继续开展游击战。  相似文献   

17.
小说《醉太平》里边的主人公精明沉稳 ,在部队机关大院里 ,出于权欲的需求 ,不得已屈从于世俗 ,压抑着自己的个性。在自尊与权欲碰撞时 ,个人的情感和自尊出现了扭曲 ,动机和行为结果出现悖离。可见 ,世俗虚伪的人性是扭曲人物性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是主人公保罗心灵成长的滥觞之地,它真实地记录了年轻保罗的成长经历。在很大的程度上,大自然是保岁生命的土壤,它培育了一个年轻艺术家敏感的内心体验和不竭的生命活力,同时也全面展示了他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朱浩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3):108-110
对曾国藩致仕思想的产生成因进行了探讨。曾国藩在功名鼎盛之时,表现出看淡仕途的姿态,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政治和军事斗争的险恶,另一方面曾国藩具有强烈道德感,怀有道德救赎的精神,这两方面是他渴望致仕的重要作用力,但因为事态变化万千而最终未能如其所愿。  相似文献   

20.
论林则徐     
林则徐是众所周知的民族英雄、禁毒先驱,他的政治理念与现在提出的“执政为民”思想很相似,他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这在当时难能可贵。他对抗外敌,但不完全排外;禁鸦片但不禁对外贸易。林则徐有很多精神财富值得后人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