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利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对广东梅花猪、云南小耳猪的染色体G带、R带、Q带、C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带、R带在品种间基本无差异,由此绘制了G带模式图;C带在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具多态性,尤其端着丝粒染色体的C带结构异染色质多态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藏山羊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对藏山羊的染色体核型、G 带、C 带、R 带进行了研究,比较了 G 带与其他品种的异同,报道了 C 带的品种特点,计算了该品种染色体核型的相对长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特有的三个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子1基因第8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以三个品系小型猪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测序,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在小型猪PGC-1基因外显子8有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为:Ala354Val(450C→T),Gly363Gly(478C→T),Arg369Arg(494C→A),Leu570Leu(913G→A),Ser551Ser(1039A→G),其中,只有450位C→T的杂合突变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小型猪品种不同PGC-1基因外显子8的多态性分布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内江猪和伍隍猪的染色体C—带核型和Ag—NOR、6种血清蛋白(酶)(Tf、Po、Hp、Akp、Es和Am)多态性和2种血清酶(AKP和LDH)活力进行了研究,并以荣昌猪和杜洛克作对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内江猪与伍隍猪染色体C—带核型一致。两类群之间Ag—NOR的众数,每个细胞的平均数及8、10号染色体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蛋白的基因频率除AKP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以五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Tf、Po、Hp、8Ag—NOR和10Ag—NOR)计算的标准遗传距离聚类,内江猪与伍隍猪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与荣昌猪相聚,与杜洛克相距很远,自成一类。并结合伍隍猪的形成历史、体形外貌、生产性能等综合考查,表明伍隍猪与内江猪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5.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及染色体显带技术,对藏系绵羊(山谷型)的显带核型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对该品种的染色体核型、G带、C带、R带和Ag—NORs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该品种的G带核型模式图。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显带核型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为藏系绵羊的研究提供了细胞遗传学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洋葱(Allium cepe)根尖染色体G带和R带的研究结果。本试验采用秋水仙碱前处理,用纤维酶及果胶酶去壁,用蒸气干燥法制片,应用胰酶—尿素法进行显带。结果诱导出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两种清晰的染色质带。因两种带纹着色深浅的部位正好相反,正如人类染色体显示的G带和R带,因此我们称之为洋葱染色体的G带和R带。洋葱染色体的G带和R带在同一分裂相中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带纹,带纹分布于整条染色体上,与C带带纹显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道家猪染色体C─带带纹量化记述法,该法将每个染色体上C─带带纹的发生位点,发生频率、带纹相对长度、和带形特征采用数据和符号相结合,并以表列的形式依次表述、简单明了、详细精确,它避免了现行方法对其进行逐一描述的繁赘性,和意断性。针对C─带带纹自身的多态性,一改对单个细胞进行分析为对一些细胞进行分析、力求从含行差异的个性中获得反映真值的共性,便于进行品种间和个体间的相互比较,和计算机阅读。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和背膘厚的遗传效应.根据猪IGF2基因的DNA序列(AY044828)设计8对引物,结果在Ex6引物对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多态性,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exon6的29位G→C转换,且存在3种基因型(从、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外来猪种(长白猪和大白猪)与地方猪种(莱芜猪和沂蒙黑猪)比较差异显著(P<0.01);长白猪与大白猪、莱芜猪与沂蒙黑猪比较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初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同AB和BB基因型个体比较有较小的背膘厚,且差异显著(P<0.05).因此,推测IGF2基因对个体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将IGF2基因应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猪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 4个地方猪品种 (二花脸、通城、清平、皖南花 )和 3个引进品种 (长白、大白、杜洛克 )的 6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 ,并对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初步结果表明 ,地方猪品种的群体内变异均大于引进品种 ,其中二花脸的品种内变异最高。品种间的聚类结果表明 ,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间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但地方品种的聚类结果并不完全符合由生态特征进行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对内江、伍隍猪的细胞C—带和Ag—NOR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收集了成华、荣昌、杜洛克猪的Ag—NOR资料,根据Ag—NOR染色体频率对这五品种(类群)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内江与伍隍的C—带和Ag—NOR无明显差异。它们的遗传距离最小,首先聚为一类,是两个血缘关系十分密切的猪群。  相似文献   

11.
云南社鼠(R.nivwenter)和刺毛鼠(R.fulvesence)的核型,染色体数目均为2n=46,其核型公式如下:社鼠36T+2SM+6M.XY(T,T);刺毛鼠30T+8SM十6M,XY(T,T)。与国外学者的报道略有不同。除无带核型外,还分析了它们染色体的C 带和银染色结果,并从染色体角度,讨论了它们在家鼠(Genus Rattus)中的演化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由麦洼牦牛(公26,母8)颈静脉采血,经Brdu处理,结合胰酶G显带法,制备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标本,绘制出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模式图,并进行染色体区带划分和命名。结果是牦牛常染色体均为近端点着丝粒染色体,X、Y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单套染色体的G带数(含X、Y染色体)为641条,划分为108个区,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同普通牛染色体G带带型以及高分辨R带带型相比较,其X染色体基本相似,而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有较大差异,这对今后深入探讨牦牛的雄性不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二花脸猪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花脸猪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和银以技术,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8。对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G-带带型中,虽然不同细胞在带纹宽窄或染色强度上呈现出一定变化,但就每一对同源染色体而言,则都有其特殊的带型。在C-分带中,1号、13-18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呈强阳性,且范围较大,16、17和18号同源染色体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方法检测福建籍汉族NSCLC患者260例和健康人258例的IGF-1R+1013和IGF-2R+1619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与NSCLC发病的关系.结果:IGF-1R+1013(G/A)基因型和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GG基因型者相比,GA、AA基因型者NSCLC患病风险均显著增加(P< 0.05),未发现IGF-2R+1619 (G/A)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理类型分层分析发现,IGF-1R+1013 (G/A)变异等位基因A携带者(GA+AA)患肺鳞癌、腺癌、其他类型肺癌的风险增加2.20倍、0.55倍、0.96倍(P<0.05).未发现IGF-1R+1013、IGF-2R+1619两基因多态性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两基因多态性的联合分析显示,同时携带IGF-1R+1013 (G/A)和IGF-2R+1619(G/A)A等位基因者NSCLC的患病风险增加(P=0.003).结论:IGF-1R+1013 (G/A)中,变异等位基因A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IGF-1R+1013 (G/A)和IGF-2R+1619 (G/A)基因多态性对肺癌的易感性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猪生长激素基因启动子区的序列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方法,对猪生长激素基因(pGH)5’-侧翼区(启动子区)序列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共分析了6头临高猪、3头玉山黑猪和5头蓝塘猪.结果表明:在猪生长激素基因启动区,共有10处碱基替换,它们分别位于:72位C→T,238位G→T,343位A→G,274位A→G,721位G→C。722位T→C,723位G→C,728位C→T,784位G→C,787位G→T.2处碱基插入,依次是180位插入碱基G。416位插入碱基C.新发现了3处碱基置换,分别是721位G→C,722位T→C,723位G→C和1处碱基插入,416位插入碱基C.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及G带、C带和银染技术,对成都麻羊、吐根堡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的染色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山羊G带核型模式图.这三种羊的染色体数目为2n=60;普通核型和G带核型在三种羊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种类的山羊C带核型有差异;Ag—NORs频率在不同种类的山羊中差异显著.因此,C带核型和Ag—NORs频率的研究可以为山羊的杂交育种提供一定的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兔黑素皮质素受体-4 (MC4R)、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的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不同兔品种生长速度之间的关联,试验采用Chelex 100从齐兴肉兔和伊拉兔(n=60)血中快速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扩增MC4R、GHR基因部分片段并直接测序.结果发现:两品种兔GHR基因检测出1个SNP位点g.63343609 TG,为同义突变,该位点仅检测到G等位基因;MC4R基因检测出5个SNP且均为同义突变,各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齐兴肉兔和伊拉兔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推测MC4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兔的生长速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两个有瓣蝇种的细胞遗传学特征。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核型为2n=12,8M+2SM+2m,XX/XY,性染色体为微小的点状;C带主要分布于常染色体的着丝粒和次缢痕,性染色体Y普遍深染而X淡染;G带数(2n)为88条。铜绿蝇核型为2n=12,12M,XX/XY;常染色体以中央型C带为主,性染色体呈不同程度的深染;G带数(2n)为107条(雄)或110条(雌)。两蝇种染色体均存在多个随体,C带带型呈分散、杂合、多态或不稳定性。结合有关资料,探讨了有瓣蝇类演化的细胞遗传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0例哈萨克族EH患者做病例组,220例血压正常哈萨克族人群做为对照组,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两组人群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进行基因型检测,探讨了新疆哈萨克族人群EH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T1R)A1166C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A、AC和CC基因型及A/C等位基因在EH群和对照人群中分布无差异,男、女不同性别的患者间C等位基因的分布无差异.这显示AT-1R基因A1166C分子变异与新疆哈萨克族EH的发病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改良的 Giemsa C带技术 ,分析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的染色体 C带带型。结果鹅观草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2 ,其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 2 .99%~ 6 .89% ,臂比 1.0 0~ 1.6 7,Giem sa C带核型是 :2 n=6 x=42=40 m+2 M。不同染色体之间的 C带带型在带的数量、大小、强弱及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认为 C带可作为鹅观草染色体的细胞学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