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良  张雯 《科学之友》2007,(2):19-19
移民外星是出路 移居外星球是人类一个长久的梦想。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奖章时表示,人类必须移民其他星球以摆脱灭亡命运。霍金认为,只要人类被困在一个独一无二的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核战争等威胁迟早会将我们消灭殆尽。但如果我们向太空扩展并建立自给自足的聚居地,我们的未来应该是安全的。太阳系没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另外一颗星球,并采用更先进的太空火箭帮助人类移居到适宜生存的星球上。这已经是他半年内第二次发出类似的惊人之语了。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2):1-1
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只要人类被困在独一无二的一个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之中,全球变暖、核战争和基因病毒等迟早会将人类消灭殆尽。那么,在毁灭性打击到来之前,我们是否应该离开地球?请关注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必须离开地球?》。青藏铁路被誉为世界上伟大而神奇的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也是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本期让我们跟随专家去探索《世界难题:天路冻土》,并回顾他们《九死一生的探索历程》。——编者  相似文献   

3.
<正>霍金生前曾对地球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做了多个令人惊恐的预言。但说多了,有人便不以为然,甚至说他不靠谱。其实他的这些提醒,应该引起人类的重视。而今看来,保护地球的确刻不容缓。史蒂芬·霍金21岁就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也称"渐冻症"),医生预计他最多只能活两年。但他在忘我的科学研究中,一直坚强地活到76岁,被整个医学界视为奇迹。正如伦敦西敏寺大教堂院长霍尔所说:"我们不仅赞扬霍金作为科  相似文献   

4.
谢懿 《世界科学》2011,(4):44-45
长途太空旅行甚至殖民太空的梦想,都忽视了人类本质上的地球生物性。在2007年第一次失重体验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说,他希望他的零重力飞行会激起公众对太空探索的兴趣。他认为,与日俱增的自我毁灭风险将最终迫使人类殖民太空。霍金当时提出,我们必须在200年内完成这一举措,否则将面临灭绝的危险。毫无疑问他受到了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向原子核索取能量。这项发明有可能让人类在未来获得永不枯竭的能源。但与此同时,世界亦蒙上了核战争的阴影。能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动力,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直到18世纪前,人类和其他生灵利用的一切能源几乎都来自太阳,太阳的光和热使地球充满生机。在太阳的照耀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造就了地球上的食物链,为一切生命提供了必需的保障。由于太阳的热辐射,地球上的水和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造就  相似文献   

6.
<正>21世纪初的太空,一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热闹,浩渺无垠的宇宙,强烈地吸引着地球人的目光。飞离地球,奔向太空,寻找新的生命与生存空间,成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使命。正如霍金所言:"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发展的技术摧毁了我们所生存的地球,而我们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今天,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有了很大变化,关注热点从卫星上天、载人飞船、登上月球转向探索火星、土卫六、  相似文献   

7.
《科学24小时》2013,(Z1):28
<正>史蒂芬·霍金,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及宇宙学家之一,再一次警告人类同胞:除非我们能找到在宇宙中生存的方法,否则人类在1000年内终将灭绝。这并非阴谋论,霍金的基本理论认为地球已过于脆弱,无法再继续承受人  相似文献   

8.
刘林森 《科学之友》2002,(11):20-20
3年前,全身瘫痪、靠着电脑合成发声与外界沟通的世界知名物理学家霍金曾大胆预言,人类不但会于未来100年内在其他星球建立新的生存基地,而且还会在下一个100年或更早之前,利用基因科技改良现有人种。霍金以“未来的科学”为题,在印度孟买对3000余名听众发表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快,资源日益枯竭,核灾难一触即发……地球正面临种种十分严峻的危机,难怪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发出了“人类必须离开地球”的警示。  相似文献   

10.
在宇宙中除了我们人类以外,是否还存在着其它智慧生命呢? 科学家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使得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两个阵营。其中一个争辩说,地球围绕着一颗普通的恒星在旋转,而地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因此既然我们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则智慧生命在宇宙中一定是比比皆是的了。这一推论和“地球寻常原理”的观点是并行不悖的,该原理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普通,以致可以作为宇宙中生命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移民月球     
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快,资源日益枯竭,核灾难一触即发……地球正面临种种十分严峻的危机,难怪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发出了"人类必须离开地球"的警示.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2,(6):35-37
人类为对抗气候变化开展的"地球工程",对于地球及人类的未来是否安全?科学家和决策者就此展开了讨论。但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不管我们是否打算这么做,事实上,在有意无意中,人类早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地球工程"——从将地球上可用淡水的1/3用以灌溉农田,到将地球2/5的陆地用以放牧,人类一直都在改造大自然。人类干预地球物理过程的后果,我们尚无法确定,但有科学家认为,诞生了人类文明的更新世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3.
2002年8月19日,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之前,江泽民主席会见了参加国际弦理论会议的著名科学家霍金、丘成桐、威顿、格罗斯和斯特罗明格等人。会见期间,江泽民主席高度称赞霍金倾毕生精力为科学、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霍金说,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要保持和发扬重视基础科学的传统,因为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要靠基础科学。  相似文献   

14.
蔡立英 《世界科学》2012,(10):58-62,64
未来还有自然界留下吗表面上看,自然界的未来显得很严峻。人类正在导致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生物灭绝。我们捕杀野生动物,污染了空气、水和土地。底线是除非人类行为发生剧烈的转变,否则我们遥远未来的子孙后代将生活在一个自然奇观严重枯竭的世界。尤其是生物多样性将遭到重创,对事态的评估产生令人沮丧的数据。几乎1/5的脊椎动物被归入濒危物种,意味着那些物种有显著的可能在未来50年之内灭绝。  相似文献   

15.
各种变化将席卷地球,未来前途未卜的不仅仅是人类,对于地球上的动植物来说,未来十多年也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地球上几乎所有可以耕种的低洼土地都已被人类占领了."美国杜克大学生态学家斯图尔特·皮姆说,"一些生存在高地的野生动物如今也正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威胁.如果气候进一步变暖,动植物的高地避难所将被摧毁,它们将无处安身."  相似文献   

16.
明日之地球     
正如今,我们的星球正处于危险之中。气候变化、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综合影响正在危及我们的健康和福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全球性问题均可归咎于人类活动。因此,人类现在必须使地球步入一个更稳定、更和谐的轨道。其中面临的众多挑战艰巨无比,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科学》杂志呼吁大家关注一些我们为塑造明日之地球而可以做出的选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会促使我们深思熟虑地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面对资源日益匮乏的窘境,世界各国都将目光投向地球深处这片未知的领域。对抗一触即发,领土资源争夺战已经打响!澳大利亚"玻璃地球"计划矿产大国澳大利亚,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为了解决未来的资源问题,1999年,该国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概念——"玻璃地球"。顾名思义,就是指希望地球在人类面前能像玻璃一样透明,让我们一眼就能看清  相似文献   

18.
沙漠中的研究基地 英国科学家霍金曾经说过:"除非我们移民太空,否则,我不认为人类在未来一千年还能幸存下来,因为会有太多意外事故降临到地球上.不过我是个乐天派,我相信人类会走出去,找到适合居住的其他世界."当然,推动人们移民外星的动力并不一定是灾难,寻找新的资源或许是近期人们探索外星的重要因素.在移民外星的过程中,火星很可能是第一站. 航天员在开始正式的航天飞行之前,要在地面进行大量的模拟飞行训练.与此类似,人类要移民外星,也要先在地球上进行大量的模拟生存训练.美国有一批研究人员就是这样的先驱者,他们在犹他州一片不毛之地忙碌着,模拟未来的火星生活.他们天不亮就出门工作,穿着笨重的宇航服四处采集标本、绘制地形图、研究大气状况,夜晚回到狭小的太空舱里,在睡觉之前还要研究白天获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计算的未来     
当我们把技术更多地集中在人们的需要上时,也许我们能对未来许下一个更大的愿望:前三次社会经济学革命都是建立在具体事物之上的──农业革命的犁、王业革命的动力机和信息革命的计算机。现在可能是世界考虑第四次革命的时候了。这次革命不再针对事物,而是针对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我们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成立已有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我们始终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地球这个人类的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宗旨。在今后第二个一百年中,我们在进一步认识世界的同时,还要妥善地管理好人类居住的星球,这一点更为重要。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人类错过了许多主动和地球协调好关系的机会,以至使如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人类遭到自然报复的印迹。人类现在已处于被动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