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筠 《科技咨询导报》2009,(35):192-192
流行语作为社会语言中较为独特的词语现象,越来越频繁地活跃于社会语言的舞台,并以其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双重身份,展现着它特有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对流行语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被公众广泛"复制"和"模仿",并在不同场合与环境中传播和使用的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有着以物拟人、借形赋义、将错作正等诸多构成途径,具有多元的、个性的社会文化传播积极意义。但网络流行语的随意性、不规范性、易变性等传播特点,也给社会的文化、心理等带来较大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要保持积极的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QQ、微信、微博、MSN、Facebook等社交工具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平台,与此同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应运而生。以近年来出现的中英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了两种网络流行语共有的特点,即非独立性、形式简洁、时效性、创新性和派生性;同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流行语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大学校园流行语以其特有的个性存在着,流行着。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流行语研究进行些探索,从语言学、语用学角度分析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生成及特征;从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对媒体大众语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使媒体大众语本身形式更丰富,意义更广泛,表达更活泼;另一方面使媒体大众语的使用者,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接受上更简单、流畅,在表达方式和效果上更新颖、生动的同时也带来了表达粗俗、语义模糊、语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在电视媒体、日常交际中我们应当以规范用语为主,网络流行语为辅,以促进语言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有大量“文革”时期的流行词语沿用至今,或者是经过一度沉寂以后又重新启用,现对这两种现象分别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探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以及沿用的词语与重新启用的词语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简论社会流行语及其在公文中的使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社会流行语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表现类型与传播途径,探讨其在公文中的使用原则与要求,即:需要、适度、准确。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特殊部分。语言对文化有影响、有制约,文化对语言也有影响、有制约,它们之间是一种双向关系。本文拟就社会文化(包括政治、经济)变迁对语言(词汇)的影响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空前活跃和生活交际的日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网络用语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和潮流。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也是近年来汉语词汇研究关注的热点。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进一步研究网络新词新语中的词汇化等特殊语法现象,引导新词新语的正确使用。本文将对近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中的词汇化等特殊语法现象进行探讨,使人们对词语的发展演变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倩  周静  吴婷 《科技信息》2013,(36):88-8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常娱乐和交流方式逐步网络化,使得一些网络用语逐步流行起来。网络用语的传播对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我们将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文化影响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网络用语。  相似文献   

11.
英语流行语是一种在一定社会时期广为流传并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表达,具有流行性、时代性、时效性、衍生性、封闭性等特点,而且表现形式丰富,是构成语言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喻黎 《当代地方科技》2007,(10):174-174,173
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口头流行的语词,由于在口语中经常使用而影响至网络用语甚至书面语。每一种社会流行语都包含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都有其产生、流传的原因和动力。大学生的"郁闷"心理在个体的层面指的是一种消极的精神状态,需要改变现状,而行为上却找不到积极有效的办法,从而感到的窒息和痛苦。  相似文献   

13.
林赟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44-45
近年来,网络、电影等传播媒介中的时髦语随着大众的广泛使用成了特有的社会流行用语。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时代特征,折射出一些潜在的审美观念、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与此同时,流行语也存在着一定的语用偏误,对汉语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流行语并规范流行语言的使用成了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羡慕嫉妒恨”由“羡慕”、“嫉妒”、“恨”三个形容词整合而成,勾勒出一个动态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用于表达一种心理不平衡的复杂心态。该结构的流行源于其非同凡响的语用效果。“羡慕嫉妒恨”有可能词汇化为一个词。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流行语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9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校园流行语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出了校园十大流行语。同时,我们也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流行语持认同态度,同学间的交流是流行语传播的主要途径,流行语多被用在宿舍、教室等场合,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流行语应用于日常生活而非正式场合。在对待脏话的态度上,男女生的态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在修辞手段应用上呈现出许多独到的修辞特点。注重句子的造设和词语的选择使网络流行语极富于情感性,生动形象,传播广泛。修辞手段运用谐音、借代、讽刺等辞格为重点,追求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晶 《科技资讯》2009,(22):229-229
本文从汉语流行语的多元研究意义展开分析,对汉语漉行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联秉进行论述,井时汉语流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网络流行语研究存在单向度的缺陷,未能解释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话语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研究有积极意义,其三种分析向度为研究网络流行语提供了全面视角,能更好探讨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闻标题大量使用流行语的现象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借用文化进化和传播的模因论对此加以分析,认为流行语是一种强势模因,新闻标题依附其上,其目的在于借助流行语强化其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20.
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网络流行用语更是犹如一股强劲的时尚潮流,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不仅对校园传统文化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挖掘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其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