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黑液体系驱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准三给分相图,研究黑液与聚丙烯酰胺和石油磺酸盐形成的复合体系的粘度、同张力等特性,利用线性和微观模型驱油试验,研究了利用黑液体系来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驱油体系有四种驱油机理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即超低界面张力,乳化-携带机理,乳化-捕集机理和自发乳化。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区绝大部分油田的开发都已进入“三高”阶段,利用化学驱技术可以改善和提高这类油田的石油采收率,胜利油区现场应用的化学驱油技术主要是:聚合物驱中和三元复合驱。  相似文献   

3.
注空气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室内注空气动态驱油实验,模拟了原油在不同温度、不同注入压差等条件下的低温氧化过程。检测和分析了采出气体的含氧量变化,进一步研究了空气驱低温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注入压差的增大,气体突破时间缩短,突破驱油效率及含氧量降低;在注入压差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突破驱油效率增加,含氧量降低,低压差下气体突破时间延长,高压差下气体突破时间缩短。在低压差、高温油层中采用空气驱油,产出气体可控制在安全极限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西峰油田特低渗弱亲油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特低渗弱亲油储层水驱油过程、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岩心实验和真实砂岩模型实验研究方法。结果西峰油田特低渗弱亲油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平均49.3%,无水期驱油效率21.3%;孔隙中水主要是以活塞式驱油为主,非活塞式驱油少见;微观残余油主要以绕流和油膜形式存在;提高注水压力可使该类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提高12%,并且当注水倍数大于2PV时对最终水驱油效率影响不大;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此类储层的微观水驱油效率10%左右。结论弱亲油储层与亲水、弱亲水、中性特低渗储层的微观水驱油效率相当或无显著的差别,但无水期微观水驱油效率明显低于亲水性储层;孔隙结构是决定特低渗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丁名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6):7816-7818
为了研究压力、原油含气性质、烃类气体组成和气体注入方式对烃类气驱油效率的影响,分别利用细管和长岩心模型进行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气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随压力的升高,烃类气驱突破点驱油效率和总驱油效率均增大,且气体突破后高含气采油阶段提高驱油效率幅度逐渐减小,即压力越高气体突破后提高驱油效率幅度越小;随原油初始含气量的增大,烃类气驱突破点驱油效率和总驱油效率均减小,即原油初始含气量越高,烃类气驱油效率越低;随烃类气体中丙烷含量的增加,突破点驱油效率和总驱油效率均明显增大;均质模型中,水驱后烃类气水气交替驱油效率与水驱后连续注气相近,注入方式对烃类气驱油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三元复合驱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三元复合驱数学模型,该模型罗全面地反映了三元复合驱的主要驱油机理以及在复合化学驱油过程中包含的主要质量传递现象,并结合实验模型详细地描述了传质过程中涉及的大量物理化学现象。该模型适用于低PH值三元复合驱体系,忽略也微乳液相,同时采用了新的化学反应平衡模型。运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三维油藏数值模拟。与国外化学驱软件UTCHEM的计算结果对比发现,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可靠,计算速度大幅度提高,同时  相似文献   

7.
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羧甲基盐耐盐耐硬性能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高矿化度油藏条件状况,结合表面活性剂-碱剂-聚合物三元复合化学驱油体系及活性水驱的开发,考察了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羧甲基钠盐(APC(Na)-n)的耐盐耐硬性能,重点考察了APC(Na)-2与碱剂复配时的耐盐耐硬性能,且与石油磺酸盐TRS-40作了比较。结果表明,APC(Na)-n具有优良的耐盐耐硬性能,可望用于高矿化度油藏条件下的化学驱油。APC(Na)-2与NaOH复配产生协合效应,使耐Ca^  相似文献   

8.
对黑液体系驱油过程中产出液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黑液体系的驱油机理。利用滴质量法、落球法分别测定了黑液体系驱油产出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同时测定了pH值,由此得到相应的产出液分析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注黑液体系后,原油的采收率和含水率立即有所响应,产出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和pH值有明显的变化,说明黑液体系驱油中存在低界面张力以及与此有关的乳化-携带和乳化-捕集作用。通过增加粘度,从而提高波及系数,也可  相似文献   

9.
氮气泡沫热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现场提供的起泡剂和原油等原料,在室内对泡沫剂进行了评价,对岩心驱油效果及改善波及体积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氮气泡沫热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并对影响氮气泡沫热水驱油效率的泡沫剂的起泡性、半衰期、最优气液比、起泡剂质量分数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起泡剂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气泡质量分数的增加,起泡能力、半衰期和阻力因子也增加。最优气液比为1:2,最佳气泡剂质量分数为0.3%。在非均质油层(模型)中泡沫的驱油效果比在均质油层(模型)中的更好,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了21.1%,采收率提高了31.2%。  相似文献   

10.
根据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性,提出了计算聚合物溶液驱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证实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在于提高了非均质油藏的波及体积,而并非减小了最终残余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矿化度水质稀释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试验区主要采用清水配制污水稀释聚合物的注入方式,不同水质矿化度能够大幅度影响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对于是否可以通过降低污水矿化度提高驱油效果尚未得到统一的认识。通过人造长方岩心恒压驱油实验考察了四种不同矿化度水质稀释聚合物溶液等黏条件下的驱油效果。研究表明,在渗透率为900 m D岩心(岩心规格4.5 cm×4.5 cm×30 cm)中,剪前等黏70 m Pa·s等段塞大小四种不同矿化度水质稀释聚合物体系,高矿化度体系比低矿化度体系提高采收率值增加3.3%;等聚合物用量条件下,高矿化度体系比低矿化度体系提高采收率值降低2.9%;驱油段塞受地层水稀释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达1.8%。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了不同矿化度水质稀释聚合物溶液对驱油效果影响,可以为现场进一步开展聚合物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部分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的实际情况,采用超声技术成功地配制了原油超声乳状液,并进行了乳状液塞驱油试验,试验表明,超声乳状液能够在水驱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降低产出液的含水率。超声乳状液具有不加化学药剂,配制简单,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高含水期油田的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对驱油效率贡献的定量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可视化微观驱油实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和不同黏度甘油溶液驱替水驱后各类残余油的驱油效率,对比分析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黏度条件下,聚合物驱对盲端类、膜状类、斑状类和簇类残余油的驱油效率高于甘油驱的驱油效率,其驱油效率的差值是聚合物溶液弹性的贡献;对盲端类、膜状类、斑状类和簇类残余油,随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驱油效率增加,弹性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约为40%。  相似文献   

14.
张爱香  刘利安 《科技资讯》2006,(36):168-169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六块井组蒸汽驱后期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该区块油藏地质特点和开采现状特征分析,对段塞驱技术进行了研究,从数值模拟研究、蒸汽吞吐阶段历史拟合和注汽参数三方面探索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段塞驱相关参数,利用“经济产油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段塞驱最优方案。并结合相应的配套工艺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收到了明显的汽驱效果,油汽比由汽驱前平均油汽比0.38上升到0.80,上升了0.42,阶段采注比达到2.08。段塞驱技术能有效改善特超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是治理蒸汽汽窜,增大蒸汽波及面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是单家寺油田今后的主导开发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牛顿流体驱替一定的均质多孔介质系统结果显示,驱油效率由驱替液的毛管数决定.用化学液驱替天然岩芯时,除毛管数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驱油效率.天然岩芯,即使在宏观上是均匀的,在微观上也不均匀;驱替时所得到的效率一般被称为驱油效率,实质上是微观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的乘积.牛顿流体没有弹性,驱替时,体系的润湿性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方式与微观驱油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超低界面张力体系的驱油方式及其微观驱油效果,利用玻璃刻蚀的透明微观仿真孔隙模型,进行了2种模型、4种驱油方式共6个方案的BS13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及其与聚合物复配二元体系的微观驱油室内实验,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驱油方式及其微观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均质和非均质模型中,BS13甜菜碱型超低界面张力活性水都易于在水驱已形成的渗流通道中突进,使驱替效果变差,单纯用超低界面张力活性水段塞进行驱替,不能有效地提高采收率;超低界面张力二元复合体系能够有效地防止其沿水驱形成的渗流通道向前突进,具有较好的驱替效果;欲获得较高的采收率,不仅要尽量降低驱油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而且要适当增加驱油体系的黏度.  相似文献   

17.
黑液体系驱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准三组分相图,研究了黑液与聚丙烯酰胺和石油磺酸盐形成的复合体系的粘度、界面张力等特性。利用线性和微观模型驱油试验,研究了利用黑液体系来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驱油体系有四种驱油机理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即超低界面张力,乳化—携带机理,乳化—捕集机理和自发乳化。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区聚合物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矿场聚合物驱油开采特征,探讨了聚合物驱油规律,并对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储层参数,注入时机,流体粘度和聚合物窜流等是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应提高聚合物溶液与原油的粘度比,选择有利的注聚油藏,加强注聚前准备和注聚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激活剂注入的类型对胜利油田沾3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驱油功能菌浓度及驱油效果的影响,利用室内长岩心连续动态驱替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激活剂多轮次注入条件下产出液微生物特征、原油性质及驱油效果。研究证实添加糖蜜、玉米浆和无机盐的富营养激活剂体系,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降低内源菌群的多样性,选择性激活油藏内源驱油微生物,在多种驱油功能菌的协同作用下提高原油采收率,在一次水驱的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3. 59%。与富营养体系相比,单纯添加无机盐不加碳源的寡营养激活剂体系中菌群多样性降低幅度小,优势菌及驱油功能菌的激活速率低,注入后可以在一次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3. 61%。两种激活剂注入后产出液原油C12-C21的烷烃组分比例明显降低,寡营养体系降幅明显大于富营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设计等黏度驱替实验中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1.9×107和2.5×107)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为78.9mPa·s(45℃下),对比了两者的黏弹性及其在等速注入和恒压注入下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等速注入和恒压注入,通过降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提高聚合物溶液浓度保持聚合物溶液黏度不变,低分子量高浓度方案化学驱采收率比高分子量低浓度方案提高近一个百分点;以等速方案最高压力恒定注入方案的化学驱采收率最高;在注入PV数相等时,相同黏度的两种不同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方案驱油效果要优于这两种聚合物整体段塞驱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