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键试验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取得一个令他们困惑的发现--宇宙温度比他们在射电天线上应该读到的温度高,孰料这让他们赢得了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2.
亚太地区展现和谐时代的曙光──AT&T贝尔实验室副总裁、诺贝尔物理奖获奖者彭齐亚斯谈话录编者按: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所企及的崇高境界。随着当代新科技革命浪潮的高涨,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性...  相似文献   

3.
索兰朵是意大利南部一个靠海的小城.如果不是看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荐的"一生必游之地",也许这个太过陌生、有着意大利语之优雅婉转发音的词汇就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记忆中.<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介绍极具诱惑性:意大利的索兰朵有着世界上最美的小岛之一——卡普里,还有最美的海岸——阿玛菲海岸,可谓是欧洲的"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4.
卵生"鸟人"     
大自然真是绚丽多彩、扑朔迷离的.1990年美国<博荟>杂志中有则<卵生人>的报道,文章写道:德国人类学家劳·沃费兹博士和10名探险队员在印尼婆罗洲原始森林里,发现一群高4英尺、全身赤裸的、像鸟般说话的、只有一颗大牙从口中凸出来的"鸟人".  相似文献   

5.
"两种文化"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钝 《科学》2003,55(4):55-57
1956年,英国人斯诺(C.P.Snow,1905-1980)在<新政治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两种文化>的文章.三年后,他将文中的思想加以扩充,在剑桥大学作了一个著名演讲,讲题是<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按照剑桥大学知识史教授科里尼(S.Collini)的说法,斯诺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至少做成了三件事:发明了一个词汇或概念,阐述了一个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论.词汇是"两种文化";问题是存在于人文学者和科学家之间的文化割裂,即所谓"斯诺命题";争论就是围绕着"斯诺命题"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思想论战--令人感到意外和兴奋的是,这场争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化自身,它的政治、经济乃至生态学内蕴在今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得以重新彰显.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莱斯大学贝勒医学院副教授基尼维拉·艾伦在美国科学促进会2019年年会上发出警告:数以千计的科学家用来分析数据的机器学习技术,正在产生具有误导性且常常是完全错误的结果。这种机器学习系统使用量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美国新总统小布什入主白宫,1月下旬以来,美俄两国围绕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问题的争论明显升温.24日,美国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宣称,1972年美苏两国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8.
动物是否拥有和我们人类一样的语言交流能力呢?对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自信语言交流能力乃人类所特有.2009年10月,美国动物学家康斯坦丁·斯劳勃德希考夫教授在<美国野生生物>杂志上撰文,经过25年锲而不舍的观察研究,他成功破译了土拨鼠的语言系统,发现土拨鼠拥有非常丰富的词汇和鲜活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幻片<红色星球>讲述了2050年的火星故事,当时地球正逐步走向毁灭,移民火星是人类的惟一选择.正当移民们以为火星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时候,其实火星已经有人居住了,那些人生存的基础竟然是地衣.  相似文献   

10.
食品:<食品真相大揭秘> <食品真相大揭秘>的作者安部司,是"食品添加剂之神",在食品行业工作20余年,深知食品加工生产的台前幕后.他关于加工食品的主题演讲在日本场场爆满,并被迅速口耳相传.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08,(10):27
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和打斗的孩子,大脑构造与普通孩子不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说,大脑发育分阶段,叛逆的孩子在青春期早期,大脑内负责情绪的区域发育较正常孩子要快,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个现象全消失.因此家长不必太担心.  相似文献   

12.
60多年前.美国的一家电台曾经播出过一部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描述火星飞船降临地球以后,经地球人带来巨大灾难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5,(9):32-33
在实验观测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威尔逊山上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这里的望远镜不算太大,但为天文学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观测资料.在这里,科学家们主要的观测对象是晶莹闪烁的恒星和云雾状的星云.  相似文献   

14.
<正>不管是否存在争议,威尔逊的作品致力于论述一个主题:我们必须了解博物学和进化理论,才能充分理解这个星球上人类的未来。60多年来,颇具影响力的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简称E. O.威尔逊)一直在寻找进化论、生态学和行为学之间的联系,这常常在科学界内外引发争议。在生物学领域,从来没人有过像E. O.威尔逊这样的职业生涯。威尔逊是世界领先的蚂蚁研究权威之一,是一  相似文献   

15.
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和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增加到37个.(7月10日<中国建设报>)  相似文献   

16.
奇云 《世界科学》2004,(4):19-19
鸡基因组序列草图 2004年3月1日,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发布新闻公报称,美国华盛顿大学威尔逊博士领导的一个小组经过一年工作,首次成功测绘出鸡的基因组序列草图。这也是迄今完成的首张禽鸟类物种的基因组序列草图。 威尔逊博士选择了家鸡的远祖——红原鸡(见上图)为测绘对象,绘出的草图中约包含10亿对碱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总统肯尼迪曾公开宣称:"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制天权"思想的首次正式亮相。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依据格雷厄姆的《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正式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制天权"的理念逐渐进入国家政策层面。进入21世纪,广袤的太空因蕴含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科研价值,因而成为当今各国竞相争夺的"新高地",如美国的"凤凰计划"、我国的"腾云工程"、德  相似文献   

18.
陈丹青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是将中国油画从"伤痕美术"中走出来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开创了"乡土情"和"生活流"的先河.<西藏组画>用客观的视角真实直观地塑造了藏族人民纯朴的人性美,是对人性的讴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作品,从纽约回国后,陈丹青的内心充满了中西方的碰撞与摩擦.这样他继而放弃了<西藏组画>,走近了董其昌等人的"山水"中,把它们如实地照搬到画布上.从表象上看,他是用油画再现中国的水墨山水,画的是"画中画",试图把中西方的艺术结合到一起,但从更深一层意义上来说,他的作品,既是写生,又是反写生:既是传统写实,又以此质疑传统写实--就像艺术革命,有时也是反艺术革命.  相似文献   

19.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llbert,卞图)被人们称为"快乐教授",因为这位50岁的研究者领导着一个研究人类快乐本质的实验室.吉尔伯特所著的<撞上快乐>一书曾经是<纽约时报>评出的畅销书之一,上榜时间长达23周之久,该书还获得了2007年度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近期,记者对吉尔伯特教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变形金刚>的"前世今生" 诞生:一直以为先有<变形金刚>的动画才出现了变形金刚系列玩具,其实玩具早于动画出现.变形金刚诞生于日本,由美国人将它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