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分析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一直领先于全国,并日益突出,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发育程度相比,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差的问题.另外,沿海地区各省份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区际差异.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海洋产业.最后重点指出了京津冀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个国家级经济增长引擎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中国沿海地区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总结,其次对中国沿海地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状况分别进行分析,最后在测度能源效率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模型研究中国沿海地区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地区2006—2015年能源消费量整体呈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能源强度呈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北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消费量最高,河北省的能源强度最高;沿海地区海洋第三产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上海市和海南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度处于高等水平;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呈以东部沿海3省为高点,向北部和南部逐渐递减的趋势;沿海各省市能源效率的变化弱于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虽间接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地区NDVI的演变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8—2008年从SPOT VEGETATION中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分析江苏沿海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江苏沿海地区的NDVI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3、4月份及夏季7、8月份NDVI指数上升明显;近10年来,江苏沿海地区植被覆盖率呈增加趋势,植被状况有所改善。(2)1999年江苏沿海地区NDVI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其表现为盐城较高、连云港次之、南通较低;到2007年连云港、南通地区NDVI明显增加,盐城地区总体增加,但区域差异较大,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3)江苏沿海地区气候(气温、降水)因素对NDVI影响作用明显,二者均对NDVI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气温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Erdas 2011和ArcGIS 9.3软件,对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作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的基础.采用转移矩阵及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锦葫沿海地区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结论: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主要是由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组成,占总面积的90%以上;景观类型发生转换的空间主要位于海岸带地区,总体来说,是以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与耕地、林地、水域面积缩小为特点;建设用地的边界越来越复杂,聚集程度加大;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整体水平上,破碎化程度有所缓解.对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84个县域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熵值法、TOPSIS等方法,评价福建省县域全域旅游竞争力.研究发现:福建省全域旅游竞争力较强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全域旅游竞争力较弱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的龙岩市和三明市;福建省县域全域旅游竞争力区域差异不显著,各县域全时空竞争力离散程度较大,而全产业、全要素、全管理、全支持竞争力离散程度较小;福建省县域全域旅游竞争力的集聚程度明显,在沿海地区形成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2个热点区域,面积差异不大;福建省县域全域旅游竞争力较强的县域小部分已经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但大部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全域旅游竞争力较弱的地区,这种现象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位熵评价方法,结合GIS分析技术从时空变化两个维度探讨了福建省沿海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1)福建省沿海地区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态势,产业集群效应亦初步显现,但沿海优势并未充分发挥.2)福建沿海地区具有发展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优势,其中,福州市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厦门市的橡胶及塑料制品业、漳州市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泉州市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莆田市的橡胶及塑料制品业发展优势相对突出.3)从空间格局来看,福建沿海地区的石化产业总体上表现为从相对均衡向集聚发展.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橡胶及塑料制品业的空间集聚过程更为显著,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则呈现出从集聚向相对扩散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7年中国30地区的投入产出表构建产业网络,根据整体网特征值将30地区的产业网络进行分类.结合2007年到2011年中国30地区的经济面板数据,探讨每类产业网络的经济增长特点,以及产业网络结构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怎样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中国2007年到2011年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内陆增速快沿海增速慢的特点;二,中国的产业网络大致可分为四大类,沿海地区的产业网络比内陆地区的产业网络更加完备;三,产业网络越完备,则经济增长率越低.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适应,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意义。利用2012年广东省各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数据,计算分析广东省各地级市的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特点,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广东省各市分成四类地区,比较各类地区的产业结构效益差异,判断广东省各类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阶段,就能总结出广东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效益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1949—2007年青海省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及定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方法和技术,对青海省1949-2007年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计算了1978-1987年、1988-1997年和1998-2007年3个代表时段产业结构演进的数量特征,分析了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竞争能力.结果表明:① 1949-2007年,青海省产业结构演变总趋势是: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比重持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合理;②近10多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青海省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有所改善,产业竞争力有所增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迅速发展的第二产业推动.但青海省当前的产业结构水平与全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产业关联度低,3次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国苏北沿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系统研究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手拣法和干漏斗法,对苏北沿海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土壤动物群落在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中均以蜱螨目(Acarina)、弹尾目(Collembola)动物为优势类群,占全部捕获量的82.48%,是组成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 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季节呈现一定规律性,即夏>秋>春>冬; 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表聚性明显; 在群落多样性方面,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Margalef指数)最高,而农田土壤动物的Simpson优势度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最低。【结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影响了土壤动物的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复合经营和适度干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但是人为干扰强度较大时,会降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划定的18片贫困区之一的贵州乌蒙山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该区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而导致经济落后、贫困面广的重要原因.分析了乌蒙山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并指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提出以四大产业群系列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偏离—份额法用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份额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水平和区位优势,比较西部开发前后前后十年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结论显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内部差异与区域差异明显,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但因自身资源优势及政策倾斜,区位优势还较明显,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竞争力提高程度不够。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进一步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扩大增进型产业比例,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西部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多样化和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及其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采用全国31个省份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阐述了产业集聚对于创新绩效的主效应,分析了两种集聚形式的交互作用,探讨了环境不确定的调制作用。结果显示:产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在其中起到重要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深层次探究产业结构对环境的作用效果是实现生态经济的重要一环.基于各地区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互关联,使得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不仅会对本地的环境产生影响,也对邻近地区的环境产生溢出效应.为了更进一步地探究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结构空间关联的中间中心度特征对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间中心度高的地区其产业结构演进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只有当产业结构空间关联的中间中心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环境改善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都市圈、产业带和经济区等的不断涌现,使得跨行政区域的城市群和产业带研究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借助基尼系数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效应分解,研究1995~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业结构的分解表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差异是导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第一和第二大因素;产业效应的分解显示,集中效应是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重组亦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认为大连、营口、盘锦沿线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与大连、丹东黄海沿岸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过程中,FDI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三大产业指标,研究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出FDI对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影响最大,对第二产业次之,对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几乎没有影响。但FDI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空间仍较大,且可以带动第三产业更好的发展。为此,应在政策上引导FDI,使其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合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决定区域综合实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选取三次产业产值、从业人员比重、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率等经济指标,对河津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化评价.结果表明:河津市第二产业的比重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主导产业比较单一,主要以煤、铝、焦、铁等重工业为主,重工业倾向明显,且过度依靠能源消耗.因而,河津市应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的扩散拉动作用,延长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运用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和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定量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与全国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O.98以上,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就业产业结构系数呈下降趋势,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处于失衡状态.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基本合理.三次产业的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相对增长率、结构效果指数、竞争效果指数趋势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不同时段产业偏离一份额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耕地压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福建省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1)由于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人口不断增多,在粮食自给率下降的情况下,1996~2009年福建省耕地压力指数呈略微上升趋势;(2)全省耕地压力地区差异显著,闽东南沿海普遍高于闽西北山区,根据耕地压力指数偏离1的程度,将全省分为4类区,包括耕地压力严重区、耕地压力明显区、耕地压力预警区、耕地压力不明显区;(3)总体上,闽东南沿海耕地压力增长速度较快,闽西北山区则较慢。根据K值增幅大小,将全省划分为4类区,包括急速增长区、快速增长区、相对缓慢增长区、基本稳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