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大山人一生致力于花鸟、山水及书法创作,其花鸟画成就颇高。八大山人纪念馆所藏八大山人真迹约40余幅,文章尝试以八大山人纪念馆的花鸟画为研究对象,对《秋荷立轴》《孤松图轴》《枯木立鹰图轴》《孤鸟图》展开分析,进而揭示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特点: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以其“少”著称,不但描绘极少数的事物,而且单个的主体用笔也极少;从整体来看,其画作注重置陈布势,在简洁的布局中表达内在感受,巧妙地安排画面中的主体形象,笔触简洁而又恰到好处;其绘画语言简练,却具有丰富的画面内涵,通过干练的笔锋,深刻地表达了他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兰亭序》艺术成就,着重叙述陶瓷书法作品表现形式,最后结合陶瓷工艺,通过一件具体作品将《兰亭序》与陶瓷书法的创新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田素义 《菏泽师专学报》2012,(3):F0003-F0003
王羲之的《兰亭序》,无论是就书法艺术,还是就散文艺术,都堪称极品。就书法墨迹说,流行较广而且较好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摩本。多次玩味欣赏,不知不觉背了下来,闭上眼默诵文字时,忽然感到文章的议论部分用词有问题,以致逻辑上前后不通。今提出疑问,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的《兰亭序》,无论是就书法艺术,还是就散文艺术,都堪称极品。就书法墨迹说,流行较广而且较好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摩本。多次玩味欣赏,不知不觉背了下来,闭上眼默诵文字时,忽然感到文章的议论部分用词有问题,以致逻辑上前后不通。今提出疑问,请教方家。先看有关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兰亭序》作为行书艺术的重镇,其优美的内容、多姿的形质与丰富的艺术内涵,在历代"王书热""兰亭热"中无不深深地打动每一位欣赏者的心。探析《兰亭序》书法艺术,必须着眼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及《兰亭序》书法的传承、学习状态,才能把握其学术和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6.
《卡门》和《山峡中》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作品的成功,在于其形式和内容所透露出的不可替代的、独有的民族化特色;而这其中又熔铸着作家的经历、化底蕴和他对本民族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这样的作品才可能超越时空,增添世界学的色彩。《山峡中》和《卡门》均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本从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入手,整体分析对比了这两篇小说各要素之问的异同,进而从作品比较的角度阐明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7.
编外话     
编外话编罢这期学报,疲惫之中,随手拿起一张《文摘报》,一目十行,想放松一下。不经意中,忽然看到一篇忆叙夏公(衍)的短文,曰:耄耄之年的夏公在弥留之际,对亲友说,他的作品能留下的,大概只有《包身工》一篇。读至此,我的心不禁为之怦然。一代文坛巨擘,对自己...  相似文献   

8.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与书法更有不解之缘。《兰亭序》的产生因缘、书写艺术、文辞内容均与酒密切相关。历代众多书家嗜酒而书,使墨色酒香交融成一道灿烂的风景线。他们的作品,因渗透真情实感以及不可复制性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旨在探索书法与酒的边缘文化,无意夸大酒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读宗白华《美学散步》,只觉得到处是珠玑、佳酿,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他在1940年发表在《学灯》上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从“魏晋人在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到“晋人的道德观与礼法现”,以优美的语言深刻论述了晋人的“千古风流和不朽的豪情”,让人处处体会到晋人对美的追求,从中看见一个时代的背影。然而这样的文章放在今天恐怕是算不上学术论文的。  相似文献   

10.
《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兼文学家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这是一篇历来为人称道的诗序名篇。文章简短约三百多字,文字清新朴素,但要真正理解它,读懂它,还须了解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本文主要介绍其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文章。  相似文献   

11.
古代题跋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题跋是一定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产物,也是一定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记录。六朝是题跋的胎息和萌芽时期。今天我们所可知道的,旧题王羲之的《书卫夫人<笔阵图>后》而外,顾恺之《清夜游西园图》也有梁代诸王的跋尾。但后者早已失传,因此《书卫夫人<笔阵图>后》就是硕果仅存了。这篇跋文中所述“意在笔前”的书法理论及有关用笔、点画方法,正是魏晋南北朝时代辉煌的书法成就的产物和记录。没有钟、王等名家辈出,不可能产生《书卫夫人<笔阵图>后》这篇题跋;这篇题跋的产生,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时代的书法艺术风格特点,以及在理论上对书法艺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旷迈不群的嵇康,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将动荡岁月中士人的生命意识和艺术精神融成一种自然、人格、艺术三位一体的审美理想,并用一生的行为(包括被晋人称为“雅量”的死)践行了这一理想。作为音乐家的嵇康,他的《声无哀乐论》与《琴赋》凝聚着他在音乐实践中获得的美学知识,尽管他的声音湮没在传统礼乐教化思想中;①作为思想家的嵇康,不滞于物不粘于心的玄风贯穿在他的音乐美学中,“师心独见,锋颖精密”(《文心雕龙·论说》),他的音乐美学从本体论角度对音乐、艺术和人生进行思考,形成超越现实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心在林泉间、放言无遮拦的旷达心态与魏晋之际的文人风骨毫无二致。魏晋遗风成就了王羲之书法巨擘的美誉,催生了《兰亭集序》的诞生,但放浪形骸、快意恩仇的自由个性也使王羲之在官场人际关系上声名扫地。这一正一反两方面的作用,对后世为文、为官者有着极为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燕无师治学范围广泛,是我省著名的史学家.他对贵州史的研究不少方面开创先河,影响很大;又精于诗词,有《倥偬诗存》和《偶忽同存》问世;增长书法,对书法理论颇有研究.最近有机会阅读了他的《诸体文存》,感到他在文学创作方面骄文、散文都写得很好,古典文学的功底很深厚.《诸体文存》收集了燕玉师解放前后文章十余篇,解放前的文章用文言文,以楚辞体、魏晋骄文体、唐末散文体、明清四六体、明清小品体写成;解放后的文章,用语体,多以书序文写成.《诸体文存》中解放前所写的一组文章,始于1946年,止于1949年.从大气候看,这几…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的作品在题目末尾有一个“赋”字。如《茶花赋》、《秋色赋》、《雄关赋》、《阿房宫赋》。这里的前三篇是现代散文,后一篇是古文。那么,什么叫“赋”?这四篇作品标题中的“赋”,意思都一样吗?“赋”,有两种含义。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叙述结构、叙述技巧和风格。《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本人最喜爱的作品。本文试图从心理时间,意识流,神话模式等方面来分析这篇小说,进而揭示福克纳在叙事技巧方面的非凡成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从1644年崇祯自尽至1664年"夔东会战"的这段20年的南明史,特别是南方各省的抗清斗争、南明抗清的江西战场与南昌城的两次被清军攻陷以及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来看八大山人剃度出家的人生选择.从而得出结论:这个急剧动荡的时代,不但决定性地影响了八大山人当时的思绪情绪和人生抉择,而且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他毕生的创作.所以,解读、欣赏八大山人的书法、绘画作品,就要对这段历史有个了解.  相似文献   

18.
陈抟是最早重视《石门铭》书法艺术价值的著名学者,可谓独具慧眼,审美观超越时代千百年。陈抟作为《石门铭》书法的继承者,已登堂入室,达到了形神毕肖的境界。他淡然恬静、超然于物外的精神追求是他能够深入《石门铭》书法三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其书法确如"天岸马"、"人中龙",自有一种仙风道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著作原来多是以单篇的形式流传的,后来将同类的或某个作者的著作编在一起才成为书籍,西汉未年的刘向奉旨校书,对当时的图书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他每整理完一本书都写一篇叙录,叙录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提要,将这些叙录汇编起来成为一本书,书名《别录》,《别录》是我国第一本书籍内容提要的专著。  相似文献   

20.
邱鸣皋先生的《陆游评传》从思想家的角度研究陆游,自新创说:从宏观角度将历史背景与作家作品结合起来,透过作品观照其思想,深刻揭示了陆游思想和成长的历程;传论结合,夹叙夹评,对陆游的爱国思想给予了客观的历史评价;广泛收集和深入考证有关文献资料,考证辨析澄清了不少以前较模糊的看法;从理解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把诗人还原成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他有缺点,但并不影响他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思想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