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孔子衣镜"备受关注.从其制作时间上看,"孔子衣镜"制作时间是刘贺被封海昏侯之后.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才满足"读过《史记》"、"有漆树"、"有专业手工者"、"有足够的时间"四个条件.当刘贺"身患痿疾"被封海昏侯后,面临着南方"卑湿","丈夫早夭"的威胁,以及汉宣帝的监视.而"孔子衣镜"正面的西王母、东王公等纹饰则指向刘贺对长寿长生的渴望.背面的儒家内容正是利用汉宣帝重法而轻儒的性格,假装崇儒而无抱负,以减少汉宣帝对自己猜忌,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脩容侍侧兮辟非常"作为《衣镜赋》的关键文句,是联结刘贺的过去和当下的一大知识通道,在尽显"儒家情怀"中,直通当年的立废往事.由此,所谓的"脩容侍侧",就不是简单地修整面容,而是具有"礼"的意义.刘贺通过"镜于人",而远离"非常之祸".另外,"脩容侍侧"虽与"容礼"有着密切的关联,但通过刘贺的用礼状况可以看出,学界流行的"容礼派"之说应是后世的想象.所谓的刘贺为"容礼派"之论,是一个不存在的伪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贺应是一个正常的王室子弟,既不“清狂不惠”,也不“品学兼优”。刘贺某些“恶行”,有可能形势所逼。“亲近群小、拒不纳谏”是因为诸侯王国四百石以上官员均是朝廷任命;“乱节制度”是在“政事一决于光”的背景下,不得不采取的变通之法。“与人游戏”有可能是建立夺权团队。可夺权失败,只能说明刘贺政治智慧稚嫩。但这也年少无“智”,不能过于苛求。对于儒学,刘贺年少时不好书术,不遵道而行,不喜儒生儒官,为民为侯时,儒学有可能成为其自保的工具。刘贺有小谋,自保方式多样,或自我囚禁,断决“社交”,或讨好张敞,或向宣帝效忠纳信。刘贺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小勇小谋之人。  相似文献   

4.
西王母信仰的本土文化背景和民俗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王母信仰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原始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西王母信仰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与流行的观点相反,本文揭示了西王母信仰的本土起源,证明西王母信仰源于上古时代的秋尝仪式,而西王母的原型则是秋尝仪式上祭拜的祖妣之神,此种民间信仰在汉代演变为以传“西王母筹”为特征的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照史书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木牍的记载,并从皇家玉牒的演变过程以及汉代公文格式、表达方式和职官制度等方面,考订出《礼山刘氏族谱》记载的海昏侯刘贺及其子孙事迹,多为后世所虚构.奉新县赤田镇礼山村开基祖当是南宋末年人,其或为湖北礼山移民,因躲避战乱定居于江西奉新.后世修谱者攀附海昏侯刘贺为其先祖,虽属于文化记忆中的幻象,亦可见海昏文化对当地社会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中共有20余幅鸡首人身神怪图像,这类图式多数在西王母座前出现,学术界较少问津。结合目前我国所发现汉画像中人兽混合神怪图像的基本情况,从象征主义角度出发,在对汉画西王母神怪侍者进行图像志的研究基础上,解读鸡首人身神怪的神性,探索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汉代人对太阳神的崇拜、对吉祥的追求,从而生发出鸡首人身神怪驱除鬼邪的神圣职能,其中展现了汉代人超越自身主体的审美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7.
作为具有审美教育意义的“礼”立足于人,立足于对人的内在素质的发挥,立足于人与人之间的积极的情感的交流,立足于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至今仍然为人们所称道。文章从横向与纵向分析了“礼”在中国经历的不同的形态,寻找并发扬其中具有审美教育价值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礼”思想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部分。儒家“礼”思想包括礼与仁、礼与义、礼与法、礼与乐、礼与和五对范畴。“礼”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不同于完全依靠法律制度来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教化制度 ,对我们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王母的故事家喻户晓 ,脍炙人口。作者通过对先秦典籍《穆天子传》、《山海经》的分析 ,认为西王母是古代西方蛮荒部落某一以狩猎为生民族之邦国名 ,也是该邦国的首领名。该邦国当时正处于母系社会时代 ,并可与周天子分庭抗礼。作者又采用现代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知识 ,对《山海经》中描述的西王母“蓬发戴胜”,“豹尾虎齿而善啸”等怪异现象 ,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特别是对“胜”乃“野鸡翎”的诠释 ,推翻了郭璞释“胜”为“玉胜”的传统说法 ,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又论述了西王母由一蛮荒部略首领 ,经魏晋方土的“造神”运动 ,逐步演化为首屈一指的女界尊神的过程 ,于破除迷妄 ,不为无补。  相似文献   

10.
《汉书》中的刘贺,劣迹斑斑,出现许多怪异之兆.这是以汉代阴阳五行说强加于其身的丑诋成份.班固的书写受到西汉上层社会对刘贺看法的影响,其负面形象必有矫诬、堆积罪状处,如何走近真实的刘贺,值得商讨.据张敞看望刘贺所说,推算他出生于太始三年,与王吉谏书所说未能吻合,《刘氏族谱》则记载元封二年出生.刘贺赴长安经过济阳为何要求长鸣鸡,买积竹杖,有待考证.张敞奏书中写到刘贺前妻之父为执金吾严延年.《汉书》中也有侍御史严延年,是两人还是同一人,有待考证.本文认为刘贺墓中的一部分珍贵青铜器、乐器、竹简以及车马是从北方带来的,而五铢钱、陶器则有可能在南方制造.孙万世究竟是探子还是被审查交待?兴建海昏国都城以及上缭营的人力与财力来自哪里?海昏县与海昏国的关系如何,溉口在今何处,都是饶有趣味的话题,须要进一步考索.  相似文献   

11.
从地理人文学角度考察,天姥山一带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天姥”即西王母的别称;李白诗中仙境的艺术原型是教道篷瀛、。金阙、西王母等宗教传说故事的结晶。天姥山是诗人梦游的浪漫起点和辉煌归宿,辉煌仙境瞬间破灭的悲剧成困在于道教文化与儒家文化本身的巨大矛盾,以及诗人道教文化人格与儒家文化人格之间存在着的剧烈的人性冲突。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政治的关系密切。语言不仅体现文化、政治,同时也被二者塑造,因此文化和政治通常是语言修辞编码的动因。中国是尊“礼”的“礼仪之邦”,行“礼”必要言“礼”,汉语中包含有许多“礼”字的修辞话语和众多的“礼X”的词语。以佛教词汇中的“礼X”词语和政治话语场中的“礼”字修辞编码行为为例分析它们背后的文化和政治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金沙县汉代画像石墓是贵州省出土的为数不多的汉代画像石墓葬,该墓葬中出土的"人首龙身交尾"画像,在该墓葬画像中具有典型性,本文以"人首龙身交尾"画像石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画像表现的内容、画像的源流、画像的造型艺术特点等方面对该画像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汉宗藩中的一员,海昏侯刘贺享有着特殊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刘贺由宗藩入继,却在政治上经历了帝、王、候、民的差别待遇,在监督与控制的束缚之下,社会生活反差强烈,在赎罪与避祸的压力之中,社会心态变化巨大,刘贺的际遇与归宿是西汉昭宣时期宗藩控制的一个缩影。随着政治身份的变动,刘贺的政治活动、社会生活、社会心态极大的反映了西汉中央政府对宗藩控制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G.Leech所提出的礼貌原则为起点,从文化角度出发,阐释了Leech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的礼貌原则未必适合用于衡量中国文化中人们的礼貌言语行为,因为中国人的“礼貌”是与传统的“礼”制紧密相连的,是一种上尊下卑、维护社会等级差序的礼貌原则,而西方人的“礼貌”则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由于有这种根深蒂固且性质迥异的文化差异,中西方持不同的面子观,从而也选择了不同的礼貌准则来维护“面子”。  相似文献   

16.
孔子思想由“礼”起,进至“仁”、“义”,它以“仁”为核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对“仁”的界定,实为“仁”的主要含义。这是一种超越了“礼”和“义”的大公境界,是最高的“德”。而“忠恕”之道是达成“仁”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蓝靛瑶的日常社会中,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通常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为主举行相应的礼式,如诞生礼、翁花礼仪、要斗礼仪、度师礼仪等,以示祝福。通过对各种礼仪的过程及所用祭品的展现,反映出在蓝靛瑶族的深层观念中,“花”是人的生命的象征;“斗”是生命最重要的滋养物;女子在人的生命的“养”中,具有比男子更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隋汾阴侯生,天下奇士也,王度常以师礼事之。临终,赠度以古镜,曰:“持此则百邪远人”,度受而宝之。镜横径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绕鼻列四方,龟、龙、凤、虎,依方陈  相似文献   

19.
在蓝靛瑶的日常社会中,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通常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为之举行相应的礼式,如诞生礼、翁花礼仪、要斗礼仪、度师礼仪等,以示祝福。通过对各种礼仪的过程及所用祭品的展现,反映出在蓝靛瑶族的深层观念中,“花”是人的生命的象征;“斗”是生命最重要的滋养物;女子在人的生命的“养”中,具有比男子更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管子·牧民》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先秦时期治国理论的总结和经典表述,于中国治国文化中影响深远。阐述了“礼”“义”“廉”“耻”四者的内涵,认为它们分别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是那个时代治国文化的结晶。通过分析指出,“礼”被塑造为社会规则,但同时也是人性需求,是外在规则与内在修养的结合;“义”的出现有时代性,是对礼的有益补充;“廉”则强调对于高节的坚守;“耻”是道德的底线。从中既能看出《管子》对治国理论的维度设计,同时也能对今天的价值观与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