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君述贾侍中说字疑义举例朱季海大徐本《说文·部》:“,前顿也。从声,贾侍中说。一读若,又若郅”,《唐韵》:“北末切”。此字篆文作,段玉裁云:“,普活切,隶变作”(段《说文》“,行貌”字注,此篆有误,段不能正;然以为之隶变则是也...  相似文献   

2.
清人钱大昕提山“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求这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考本地区崇阳县口音,许多字之音读,正与钱说相合。如“猪”读如“都”,“褚”读如“徒”,“箸”读如“赌”。而“直”读如“特”则  相似文献   

3.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结构类型之一。亦声字概念肇端于《说文》,但《说文》未能对小篆体系的亦声字进行穷尽性的标注说明。以《说文》所录“重文”为考察对象,认定“重文”中的亦声字54个,归纳《说文》亦声字的构成方式:静态分析可得两种,即加注偏旁和改换偏旁;动态分析可概括为一种,即加注形旁;具体包括:独体字加注形符、会意字加注形符、形声字加注形符。  相似文献   

4.
“姐”考     
“姐”和“社”、“祖”、“土”、“牡”都是由“且”孳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同源字,即“姐”源于“且”,而且“姐”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  相似文献   

5.
金文“宇”字不与“(宀禹) 、禹”相通,“(宀禹)”在西周金文中作“(宀禹)居”解。《中作父乙方鼎》铭文所载之“ 土”之“ ”字,亦即“(ke)”字。  相似文献   

6.
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形声字的概念。他认为形声字就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并选了江、河二字为例。这就是说,形声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标志着这个字的读音,通常称为“声符”,另一部分代表字义,通常称为“义符”。声符有的是纯属标音的符号,有的兼有表义的作用。查《说文》全书9353字,形声字就有8038个,约占86%。在所有的形声字中,多数为一形一声,也有二形一声、三形一声、四形一声、一形二声和二形二声的字,我们  相似文献   

7.
说“笑”     
《广韵》去声三十五笑韵释“笑”是:“笑,欣也,喜也,亦作笑,私妙叨。” 这是“笑”字由古至今普遍的音读与义解。但这个意义与这个字形有什么关系呢? 宋徐铉校《说文解字》,于竹部“笑”字下注“此字本缺,臣铉等按孙愐《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按李阳冰刊定《说文》,从竹从夭,义云‘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审。私妙切。”  相似文献   

8.
“辛”,“ ”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 ”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 ”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9.
词义探微·特①黄瑞云特,本义是公牛(雄性的牛)。《说文》:“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夺声。”《玉篇》:“特,牡牛。”牛父、牡牛,都是公牛。《广韵》徒德切(te),入声。《诗·鲁颂·宫》“白牡刚”孔颖达疏:“白牡谓白特,刚谓赤特也。”刚是的借字。《说文...  相似文献   

10.
在叙事作品中,三元鼎立的角色模式的历史文化基础是以“儿/父/母”三元为核心的父系家庭及建立于其上的男权社会与男权文化,其文化元编码是“三”而不是“二”,这已为许多文化研究所证明。这种文化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对于父权社会的神话等叙事作品的角色构成。三元鼎立模式比二元对立模式有更好的描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本文辑录武汉方言同音字并与普通话读音对照排列。操武汉方言的人可以借此学习普通话语音,说普通话或研究方言的人可以借此了解武汉方言。 二,全文选常用同音例字3500个多,按武汉韵序编次,同韵字再按声序编次,同声、韵的字再按声调编次。韵序编号写“一”二”等,声序编号写“1” “2”等,调序编号写①、②,等等。方言声、(?)韵写国际音标,正文中加方〔 〕括以资辨识。音标前选列一个同音代表字,姑名其为韵目、声目,以便于不识音标的人称说、查检。  相似文献   

12.
耿军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102-103,109
中古“船”“禅”二母字多有混淆,难以分辨。本文把《广韵》中所有“船““禅”二母字加以统计和分析,使我们对这两个声母的字在今天的读音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孝经》一书,正文仅1800余字,但地位极为特殊。有学者认为《孝经》之称为“经”尚在汉代立太学讲《五经》之前,其意义重大尚在各经之上,有“大本”、“总会”之称,可谓经中之经。“学”、“教”、“孝”三字形、音、义均有其相同的形态,即均与“爻”字相关,解为上行下效之“效”。父祖行,子孙效;圣人行,贤人效。凡我华夏子孙,当以承接文化传统为孝。孔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删述《诗》《书》,殿以《孝经》,其意欲以绍述三代文明为期许,以承接神州固有文化传统为胸怀,此则孔子之“孝”也,孔子之“作”也,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也。  相似文献   

14.
歌唱吐字要以日常吐字为基础,歌唱时要打开喉咙、要准字音、并把字放在“声”中,融为一体,“字”要靠“声”来表达,而“声”又不可能无“字”做到“字”与“声”的高度统一,形成动听的歌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孔子首倡“行己有耻”,认为有耻的人才能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长期以来这些知荣晓耻的道德格言,成为激励人们约束自身行为的道德座右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古汉语定语后置说的理论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定语后置说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它在语法理论上却难以自立。首先,它在实际运用中已经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其次,这一理论与有关的语法规则不断发生矛盾抵牾;第三,通常被说成定语后置的语言结构其实都是“定语+中心语”的通常结构,这一点,可以通过对其中“之”字、“者”字所起的语法作用的正确分析从理论上得到充分证明。  相似文献   

17.
韶关市近郊“虱婆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虱婆声”是韶关市的一种系属未明的方言土语,迄今还没有得到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分三部分:第一,对“虱婆声”的名称、分布、源流、双方言及多方言交际状况作了社会分析;第二,归纳“风婆声”的声韵调系统,在与梅县话为代表的客方言、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方言作共时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其语音特点;第三,在与梅县话、广州话作比较的基础上,把“虱婆声”的语词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8.
“所”字在古代汉语法语教学中是个难点,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也较复杂。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试图从“所”字用法古今沿革的历史轨迹中,找出某些继承和发展的线索。管陋之见,谨述如下:一首先,谈谈“所”字用法古今沿革基本一致的方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所,伐木声也,从斤,户声。〈诗〉曰:‘伐木所所’,疏举切。”清段玉裁在  相似文献   

19.
战国争雄,“邦无定交,土无定主①处士横议,辩士云涌.“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根,以次代为贤.②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或“事一强以攻众弱”③所以各国之间,都在围绕着争取盟国以对外扩张或以求自安的重大策略问题,苦心经营.“纵”和“横”的两种不同政治主张和外交政策,成为当时各国最敏感的争论焦点.外交关系的外部条件,当时被各国看得比内部条件还要重要‘于是一批受过那一时代新现实教养的“策士”或“智士”们,奔走于列国之间,不别亲疏,唯智谋是尊,唯富贵是取,凭一张利吃,并三寸巧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九聘其巧辞…  相似文献   

20.
说《说文》中“个”字“宋”字陆忠发个、宋二字,是《说文解字》一书中非常特别的字,个字见于唐本《说文》,而今本无之。来字,许慎释其义为“居也”,此义不见于历代传世文献,连甲骨文中也找不到此义的用例。个、宋二字,可以看成为《说文》研究史上的两个谜。本文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