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发展模式,带来了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生物质产业发展的工业生产新模式,并对其工业生产技术路线进行了预见性的设计。提出包括生物质原料工业、生物质初加工业、生物质能源工业、生物质生物工业和生物质化学工业等子产业所应涵盖的生产环节和技术选择。重点描述了以一碳化学为基础的生物质化学工业应具有的技术特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催化热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物质催化热解催化剂及常用反应器类型两个方面,综述了生物质催化热解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此项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经催化热解提质后生物油品的成分仍非常复杂,产物难分离,无法高值化利用。制备复合型催化剂和进行反应器的放大与设计等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气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洁净高效利用的重要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质气化技术中气化剂气化、热解气化、催化气化、等离子体气化、超临界水气化等方法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难题是焦油脱除和净化以及高效催化剂的制备,化学法除焦和开发复合型催化剂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方法,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利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山东科学》2014,(4):F0002-F0002
<正>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10月,隶属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以新能源和常规能源研究开发为中心的综合性能源研究机构。在生物质能、先进能效和工业节能、太阳能、新型能源材料等技术研发及能源软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及优势的研究方向。拥有国家秸秆气化推广中心、山东省生物质气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能效与低碳工程实验室、山东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现代,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和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变革和促进作用。由于化石燃料资源性枯竭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寻找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替代燃料和燃料生产技术已迫在眉睫。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气化设备自身不够成熟以及未对气化副产物(生物质炭和生物质提取液)加以有效利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商业化推广和运行。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是指基于生物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的气、固、液三相产品多联产及其产品分相回收、利用技术。该技术的提出,以及相关核心设备的开发成功与应用,为生物质气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详细介绍了气化技术发展的历史和困境、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的路线和核心设备以及多联产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山东科学》2014,(4):F0003-F0003
山东省生物质气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于2002年通过验收并对外开放。实验室以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为主要研究方向,在生物质能转化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先进清洁燃料、工业节能及相关环境保护、工业过程控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及优势的研究开发领域。  相似文献   

7.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3):F0003-F0003
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孝感学院)是2006年由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2009年验收通过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8年,于1991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属国家开放性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教授,实验室主任徐明厚教授。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国家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需求,致力以煤为代表的化石燃料和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绿色燃料的燃烧和转化过程及其污染物生成规律和控制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先进的高效率低污染能源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开发,服务国家经济、环  相似文献   

9.
岳恒飞 《科技信息》2011,(14):364-364
生物质发电是我国近年重点开发建设的新能源项目,但其中的生物质上料系统技术却并不成熟,本文通过对国内某生物质电厂的上料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技术改造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近发展的生物质热裂解炭化工程技术在安全处置废弃物的同时,可实现生物质分离、分质和分值化资源综合利用,在低碳、环保、循环处理生物质废弃物上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成为新型绿色工程技术。通过发展和完善适于不同类型废弃物的热裂解炭化工程技术系统,一个以生物质基的新能源、新肥料和新材料为关键产品的新兴生物质产业呼之欲出。基于天然有机质的结构-功能关系、颗粒有机质的团聚体强化作用和生物质炭材料的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等3大原理,生物质产业提供了改良土壤、化肥替代和环境治理的新型农业资源,而服务于未来绿色农业发展。中国废弃物生物质产业可达到3亿t生物质炭材料规模,其发展需要新的生物质科技与工程学科的支撑,需要工程技术的研发创新和相关标准制定的推进。  相似文献   

11.
喷动流化床在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是国内外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的重点研究课题.介绍了目前快速热解反应器的主要类型,并对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进行了归纳,重点总结了喷动流化床快速热解反应器的特点和在生物质快速热解方面的应用状况,指出喷动流化床快速热解反应器具有操作灵活、工作稳定、环隙区无死区、介质间传热效果好、易于工业放大等优点,在快速热解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技》2012,(5):74-75
"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多元化及可持续发展"——第13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杭州召开近日,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主办,浙江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浙江省生物燃料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第13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杭州召开。中国工程院曹湘洪、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非木质生物质资源转化合成生物基材料的技术现状,新技术的开发和产品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非木质生物质资源水解转化的方法和技术瓶颈.并对其在非木质生物质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是规模化利用生物质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综述了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围绕山东大学在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机理和主要装备系统,提出了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学》2006,24(3):F0003-F0003
河南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是由河南省科技厅正式批准组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面积近1000平方米,研究人员22人.其中副研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7人;实验室研究方向是微生物发酵新菌株新工艺研究、生物质资源微生物转化技术研究、环境治理及其友好产品的微生物研究、微生物鉴别诊断技术研究等。实验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200多台,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几年实验室共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53项,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8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发明专利2项。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资源保障为基础,包括土地资源、林地资源、秸秆资源、农林剩余物,以及有机废弃物资源等,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资源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综述了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沼气等主要生物能源产品及其转化技术,介绍了我国对各种生物质能源产品从目前到2050年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并且从政策、技术、环保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能发电是生物质能化利用的重要方向,是世界也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文章从河南省生物质能源的概况、特征等方面阐述了河南生物质能的资源潜力,提出了河南省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主要模式、发展趋势与前景,针对目前河南省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分析河南省生物质发电企业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省生物质气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于2002年通过验收并对外开放。实验室以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为主要研究方向,在生物质能转化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先进清洁燃料、工业节能及相关环境保护、工业过程控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及优势的研究开发领域。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重大专项等重点科技项目30余项,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19.
我目的生物质能源丰富,其作为一种可再生燃料生物质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近年来,小型燃煤火电发电机组生产与运营的耗能高、污染重的特点不断凸显,将生物质燃料用于火电机组运行能源供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生物质燃料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种,即直燃与气化改造利用,其中气化改造具有明显的生态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型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的生物质燃料改造技术,并重点阐述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农业发展历史表明,几千年来的农业是以生物质的作物果实和畜禽肉蛋奶为生产对象的,而占生物量60%的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只是“农业废弃物”。现代生物质转化技术则可以将这些“农业废弃物”以及所有可利用的生物质转化为种类繁多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产品并再获大幅增值。这是对农业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在污染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中保护环境,并生产种类繁多的绿色产品。因此,农业在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同时,应将“非粮生物质”纳入农业生产系统,由“半生物质农业”或“部分生物质农业”发展到“全生物质农业”或“全生物质利用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