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盐亭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盐亭县近48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水稻、玉米、小麦3种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将农作物生产潜力与气候要素的变化结合起来,分别探讨了气温变化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和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亭县冬春两季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已经成为小麦等小春作物自然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再加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县降水有减少的趋势,水分亏缺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水利建设是盐亭县农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候流行病,其发生流行程度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当地4月下旬到5上旬小麦抽穗开花期20天内的气候条件,如果气温适合、湿度大时,则蔓廷成灾。本文是采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法,通过计算条件频率得出预报方程,其历史拟合率高达95.6%。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仝文伟  查菲娜  王其英  尹文海  魏娜 《河南科学》2009,27(12):1546-1549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1951—2005河南省气候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对小麦产量和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将气候值与小麦产量值分别做相关和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呈逐渐减少趋势,而积温则逐渐增高,降水变化不明显;小麦生育前期气候变化较缓,后期气候变化较快,小麦产量波动与气候变化有较大一致性;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积温的影响,日照时数和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则不明显;日照时数和积温与小麦产量一定程度内呈正相关,而降水量与小麦产量则基本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绵阳号小麦品种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绵阳号小麦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针对四川麦区气候特点和小麦生态条件,提出了以选育穗重型小麦新品种为主攻方向的育种目标,并对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创新和利用、新品种的选育方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河南省1960-2015年太阳辐射、气温和降水数据,通过逐步订正法估算河南省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并据此提出小麦种植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受气温和降水双因素驱动,1960-2015年河南省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呈W型的波动变化趋势,小麦气候生产优势潜力区在2000年开始向豫西南移动,速度逐步减缓;河南省小麦优势气候生产潜力区与现状优势种植区的重合度为64.5%,较弱潜力区与较弱种植区重合度高达81.5%,但其他类型区重合度较低;最后基于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将小麦种植规模分为适当增加、适当减少、保持现状三种类型,引导小麦种植空间优化,对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18份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组成及主要常规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31个权重最大的小麦品质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小麦品质贡献大的前10个因子的先后次序为:湿面筋含量、硬度、Glil7.6、Gli22、沉淀值、Gli30、1Dx5 1Dy10、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Gli59.0。这10个因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小麦品质育种中要高度重视谷蛋白亚基及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作用。18个小麦品种可以聚成5类,10个主成分值在5类品种中的表现差异很大。因此,在小麦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时,既要注意协调10个主要品质影响因子的关系,又要使同一组合亲本间保持一定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7.
宁夏西吉县农田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建立的作物生产潜力模型,对宁夏西吉县主要作物的生产潜力序列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影响作物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主要作物春小麦、马铃薯、豌豆、胡麻的现实生产力分别达到了其梯田气候生产潜力的69%,89%,47%及44%,平均为62%,说明现实生产力还有较大的提高余地;在可控环境因子中,土壤因子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分和温度因子.  相似文献   

8.
剡文霞 《甘肃科技》2012,28(21):157-158
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在秦州区呈加重趋势,已上升为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白粉病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是科学指导大田防治,抗灾保产的关键。通过对十多年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的总结及其流行因子的分析,提出了秦州区小麦白粉病的监测预报应以春季温度、雨量、日照为主导因子,以越冬菌源基数及冬温、积雪等为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9.
对2010—2011年小麦、油菜生长期间气候因素及技术措施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1年小麦、油菜生长期间,光温条件好,利于小麦、油菜生长发育,以及好的政策导向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全面落实是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健  陈星 《自然科学进展》2002,12(7):713-720
采用耦合了陆面过程的9层15波菱形截断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AGCM+SSiB),引入全球最新的6和21ka时陆面植被分布,并转换成模式格点值,开展了系统的6和21ka古气候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模拟设计得出了较真实的气候特征,并揭示出太阳辐射和下垫面植被是中全新世气候格局的主控因子,而海温和北半球两大冰流则是末次盛冰期气候的主控因子,植被场改变对模拟结果影响的显著性检验表明,6ka时植被的改变对降水,温度和海平面气压场的模拟均有显著影响,而21ka时植被影响的显著性区域较大,且比较零散,说明寒冷气候时期对植物被迫改变的敏感性没有温暖气候时期大。  相似文献   

11.
六安市不同气候因子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分析表明,该地区小麦生育后期温度偏低,降水相对较多,阴雨寡照,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小麦蛋白质的积累和强力面筋的形成,发展弱筋小麦的气候优势明显。通过对气候变率及生产状况分析,提出该地区发展优质弱筋小麦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改进的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的产量生态学模式SUCROS,模拟了气候变暖引起的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地区,由于自然降水远小于小麦生育期的生理需水量,无灌溉条件下小麦生长相当困难;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气温升高加快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速率,缩短了生育历程,在无土壤水分亏缺的理想状态下,适度升温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但在土壤水分亏缺时,温度升高,虽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使其叶面积指数增高,CO2同化能力增强,但高温加大了土壤蒸发,使小麦生长中、后期水分亏缺加重,小麦绿叶同化能力降低,最终使产量下降。当气候变暖伴随降水量增大时,这一现象有所缓解。若气候变暖伴随降水减少,则产量下降加剧。模拟显示,流行于该区的农田林网可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和干物质生长量。在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应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策略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赤水市土地生产潜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作物产量形成理论和赤水市气候、土壤统计资料,计算了赤水市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土壤潜力值,认为气候土壤潜力即是土地的生产潜力,计算结果为:500m以下地区,一年三熟,旱地单产(小麦+玉米)达9.87t/ha,水田(小麦+水稻)16.67t/ha;500m以上地区一年二熟,水田可达13.64t/ha,旱地8.21t/ha。与实际生产能力相比,现实生产力仅为潜力的1/3~1/2左右,尚有较大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14.
杨粮复合系统内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徐淮平原杨粮复合系统内不同物候期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杨树展叶期,不同株行距生态因子变化不明显,能满足小麦生长需要;在杨树展叶后的全叶期到盛叶期,不同株行距生态因子变化有明显差异,并对小麦生长有一定影响。从实验区不同复合模式下小麦产量的高低考虑该区最佳的复合模式为:杨树间作行距≥30m,林网200m×300m.  相似文献   

15.
福建沿海地区干燥度和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彭曼(Penman.H L.)蒸发力计算公式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计算公式,利用福建沿海地区22个气象台站的长年气候资料,计算了福建沿海地区的气候干燥度和风蚀气候侵蚀力,并对影响气候干燥度和风蚀气候侵蚀力的有关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中指出,福建沿海地区属半湿润区域,由于干旱和大风频繁,风蚀气候侵蚀力较大,易发生风沙危害和农田风蚀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玉米大田生态因子的观测表明,在玉米生长的高温季节,大田的气候条件适合栽培香菇;对适宜玉米大田栽培的香菇菌种及培养料进行了筛选,并研究了栽培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评价气候变化对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影响,揭示全球变暖趋势下异常气候条件对病虫害时空演替和发生规律的作用机制,通过收集整合20个中国冬小麦主产省(区、市)经规范连续、广泛系统的测报调查所获得的病虫害发生数据,对应2009-2010冬小麦生育期间气候特点和极端气候事件,与历史常规年份的病虫害发生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该生长季,由于初冬强降温、春季持续低温以及西南麦区秋冬春三季连旱等异常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时期推迟,其中条锈病扩展流行范围小、发生轻,纹枯病和白粉病扩展流行范围广、发生中等,麦蜘蛛等前期虫害发生较轻,赤霉病、蚜虫等穗期病虫害发生严重.从而得出,影响不同种类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关键时期、关键气象因子有所不同,这为病虫害预测预报分类指导和关注重点提供了依据;为做好预测预报、评估气象灾害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应做到“大小兼顾、长短结合,分类关注、抓住关键”.  相似文献   

18.
凤庆县2002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早、扩展蔓延快、上穗率高、损失程度重,经多点抽样调查分析表明:气候适宜、小麦品种总体抗性差,防治不及时三者是今年小麦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防治上应淘汰高感品种。加强中后期管理,适期开展药剂防治,控制锈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麦气候生产力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气候——产量模式,根据太阳辐射、温度、降水三个基本气候要素计算出我国小麦气候产量和气候生产力指数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20.
呼和浩特市土地生产潜力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呼和浩特市农村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现状以及一般作物特征,建立了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模型,并把温度、水分、土壤肥力、投入水平、春旱等限制因子对土地气候生产潜力的障碍作用,进行了定量模拟分析,探讨了提高区域土地生产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