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转Bt基因杨树(NL-80106)对杨小舟蛾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转Bt抗虫基因杨树(NL-80106)的大田移植苗为材料,在室内控制和自然条件下测定其对畅小舟蛾幼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1龄幼虫12d校正死亡率高达84.3%;其杀虫活性存在明显的时间动态,3个抗虫转基因杨树无性系FIN5、FB51和FB56对1龄幼虫12d的抗性由6月的56.9%~84.3%下降至7~8月的35.6%~45.1%,9月又回升至59.4%~80.8%;不同龄期幼虫对转基因杨树敏感性不同,1~3龄幼虫6d校正死亡率为19.8%~25.4%,与对照存在显差异,而4~5龄幼虫6d校正死亡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转Bt基因杨树对大部分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取食量、体重增长速率显低于对照,并导致幼虫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2.
丝棉木金星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棉木金星尺蠖是宁波市区危害冬青卫矛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3—4代,以幼虫、蛹越冬.文章报告了该虫在宁波的形态、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培旺 《武夷科学》2008,24(1):123-130
采用林间调查和FJ—Ma-03型引诱剂诱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的分布与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主要是普遍分布,多集中发生为害单株濒死或枯死松树上,以及被马尾松毛虫为害后的局部林分。成虫在风景区一年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和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两次高峰期诱捕到的成虫占总诱捕量的89.2%。结果还表明松墨天牛成虫捕获量与月,均温度显著的相关性;阳坡样地的松墨天牛发生量比阴坡的大;郁闭度和植被覆盖度与松墨天牛的发生量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气象因子对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成虫繁殖的影响,2017—2021年5年间,统计并记录蝙蝠蛾的成虫羽化数量和产卵量,利用Paerson相关分析对不同气象因子与蝙蝠蛾羽化数量、产卵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采用冗余分析进一步探讨环境因子变量组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产卵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及产卵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日照时数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及产卵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最高气温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和产卵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5.
针对来源于6个省份的茶尺蠖种群发育和繁殖情况,研究不同茶尺蠖地理种群增长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的卵和幼虫发育历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成虫寿命和产卵量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蛹的发育历期和幼虫存活率差异不明显.种群增长指数显示,在各种群中,以武汉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繁殖一代后种群数量约增加123倍,信阳和长沙种群增长指数最小约为80,而杭州、南昌、福州种群增长指数居中,介于80~123之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小叶杨枝把、黑光灯和性诱剂在田间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诱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小叶杨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成虫有较强的诱集作用,但诱集效率没有黑光灯高,小叶杨枝把所诱雌雄蛾量基本相同.杨枝把之间的摆放距离对诱蛾有影响,在5~40m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大,单把杨枝把平均诱蛾量增加,但总体呈减小趋势.另外,还观察了棉铃虫成虫在夜间的活动规律,在新疆石河子垦区24:00~4:00时段内是棉铃虫成虫活动最频繁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根据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柑桔潜叶蛾幼虫、蛹和2种寄生蜂Tetrastichusphyloc-nistoides、Cirrospilusquadristriatus、以及捕食性天敌类群的5维系统模型,模型为连续型微分方程组,并具有时滞及扰动因子.模型依据生命表资料和在广东省四会县的田间调查数据,对柑桔潜叶蛾—天敌系统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柑桔潜叶蛾幼虫及蛹的数量在6月和7月份各有1个发生高峰,以7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最为严重,捕食性天敌在6月份数量较低,7月以后呈Logistic型增长,寄生蜂的种群发生也呈相应的规律性波动;模型的模拟趋势与田间调查情况基本吻合.对模型的灵敏度检验得知,影响系统的关键因子主要包括系统初值,柑桔潜叶蛾成虫初始数量,天敌(包括寄生蜂)的死亡率、天敌的扰动因子(迁入量)等.在系统模型中,笔者提出了寄生蜂自然死亡率与柑桔潜叶蛾相应虫态的密度成比例相关的假设,该假设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粘虫、地老虎是麦类,草子(留种)等作物的重要害虫。过去多采用糖、醋、酒、水液盆钵诱蛾和药剂防治,一九七○年嘉善县贫下中农试用草把(喷上糖、醋、酒、水液)诱捉粘虫和地老虎成虫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九七一年本区不少社队推广了这一经验,辅以药剂防治,基本上控制了粘虫、地老虎的危害,对夺取春粮丰收起了很大的作用。用草把诱捉粘虫、地老虎,诱蛾数量多,诱到的雌蛾比例大。据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日——四月十九日二十七天统计,平均每个草把捉到粘虫成虫116只,4.1个草把就能抵上一只盆钵的诱蛾量,雌雄蛾比例为1:1.8,盆钵1:4.5;诱捉地老虎29.2只,雌雄蛾比例为  相似文献   

9.
栗实象甲在豫南一年发生一代.狮河区李家寨镇栗实象甲每年5—7月末龄幼虫(老熟幼虫)在土室内化蛹,蛹期10—14d,之后,约10—18d羽化为成虫,成虫活动期1月以上,经潜伏、取食、交尾后产卵,卵经10—19d孵化变成初孵幼虫,初孵幼虫蛀食栗果后10一11月钻入土中6—15cm处(52.5%)或板栗树皮缝(37.5%)中越冬.豫南地区板栗园不同栽培品种中,不同土壤质地、不同降雨年份、不同管理水平,不同栗园周边栽培植物栗实象甲为害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10.
恒温饲养黄粉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28℃恒温室中进行。成虫平均寿命为34.6天,雌虫羽化3天就能产卵。卵孵化期平均为7.2天。幼虫平均龄期为12.6龄,幼虫各龄天数差异显著,9龄以上幼虫各龄天数呈显著的递增趋势。蛹期平均为6.0天。在20—120头成虫梯度实验中,单位成虫产出的幼虫平均数与成虫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幼虫在饲料分布均匀的饲养盆中有向中间分布的趋势。羽化后成虫的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随天数增加而下降。蛹脂肪含量随天数增加而下降,水分含量则上升。低龄幼虫水分含量(65.57%)高于高龄幼虫(61.89%),高龄幼虫能值(6250.2caf/gDM)高于低龄幼虫(6025.3caf/gDM).  相似文献   

11.
正A:一般所说的"吊死鬼"是尺蠖。尺蠖是指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昆虫的幼虫的统称,全世界有上万种,我国也有几十种,如国槐尺蠖、桦尺蠖、茶尺蠖、桑尺蠖等;尺蛾为其成虫。尺蠖身体细长,静止时形似枯枝,常作为"拟态"的典型代表;运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尺蠖以叶片为食,是很多树木的害虫。一般低龄幼虫的危害性较小,高龄幼虫由于食量倍增,在大量  相似文献   

12.
孟祥志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6):22-23,35
樟子松木蠹象是樟子松枝干的主要害虫,该虫发生量大时,对樟子松危害亦很大,严重影响樟子松正常生长发育,防治也较困难。本文通过对该虫成虫、产卵量观测,卵、幼虫、蛹死亡率调查等,采用有效基数法预测樟子松木蠹象(Pissodes sp)的发生量,预测式为P=2.87P0。预测结果与实查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防治蒙古土象以杀成虫为主,采用塑料薄膜袋套果树苗,杨枝诱集成虫,喷50%甲胺磷、40%水胺硫磷、96%敌百虫、巴丹1000倍液。50%甲基对硫磷1500倍液、35%速灭杀丁3000倍液杀虫达92.7—100%。甲胺磷拌种杀虫95%。50%甲胺磷、50%辛硫磷、50%甲基对硫磷1∶400倍毒土,毒杀成虫、卵、1龄幼虫杀虫达97.84—100%。上述综合防治是保苗和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金纹细蛾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 5代 ,以蛹越冬 ,主要以幼虫潜食植物叶肉为害。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 :越冬代 4月 15~ 18日 ;第一代 5月 2 3~ 2 8日 ;第二代 6月 2 2~ 7月 2日 ;第三代 7月 2 0日~ 8月5日 ;第四代 8月 16日~ 9月 4日。利用性诱剂防治金纹细蛾效果显著 ,5个诱扑器共诱雄虫 2 584 9头。利用树干注射器注射 4 0倍速灭杀丁防治效果达 53%。  相似文献   

15.
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林间调查、灯诱成虫和室内饲养等方法,研究了杨小舟蛾的发生、发展与气候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及越冬代成虫的日羽化量;此类害虫喜爱干燥的生长环境,降雨量偏多不利于害虫的生长、发育,但有利于颗粒体病毒病的发生,因此暖冬和干旱高温的气候极易导致此虫猖獗成灾;赤眼蜂、颗粒体病毒和黑棒啮小蜂等是此虫的重要天敌,对害虫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0—2001年频振式杀虫灯与性诱剂、黑光灯诱蛾对比试验,频振式杀虫灯与性诱剂防治效果比较,2002年又进行杀虫灯田间防治棉铃虫效果试验。杀虫灯具有诱蛾虫量大、种类多、对天敌杀伤力小、有效降低田间着卵量和蕾铃被害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麦叶蜂在信阳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初见于2月上旬,盛见于2月下旬到3月下旬;卵初见于2月中旬,盛见于3月上旬到4月上旬;幼虫五龄,初见于3月下旬,盛见于4月到5月上旬。以幼虫越夏,和以幼虫和蛹越冬。幼虫入土越夏深度在20cm以下的占97.5%。幼虫喜适湿度较干燥的环境中生存为害,四到五龄为暴食期。防治的有利龄期为三龄。在m ̄2内有三龄幼虫25头为防治指标。防治幼虫的有效农药有50%辛硫磷、50%甲胺磷、40%水胺硫磷以及4.5%甲敌粉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与饵木诱集观察法,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湖北西部地区的生活习性、生活史、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该地区1年1代,以低龄幼虫和老熟幼虫分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上中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幼虫于6月中旬开始取食,10月进入越冬。发育期温度升高可缩短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多雨潮湿可抑制成虫活动和幼虫感病。在树干的中段虫口密集。成虫喜食长势良好的树木枝皮,喜欢在新伐倒木和生长衰弱的立木上产卵,采用饵木和诱捕器诱集效果良好,为该虫的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珍珍 《武夷科学》2022,(2):121-125
采用挂设诱捕器的方式对福建省惠安县松褐天牛发生情况开展了种群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4—6月松褐天牛成虫诱捕量呈快速上升趋势,7—11月逐渐下降,成虫最高诱捕量出现在5—6月,5—8月的成虫发生量累计占年发生总量的80.10%,成虫活动期为4—11月。涂寨镇的成虫诱捕量显著低于黄塘镇、螺阳镇和山霞镇的。黄塘镇、螺阳镇的小班郁闭度同诱捕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涂寨镇、山霞镇的小班郁闭度同诱捕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0.
侧柏毒蛾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幼虫5—6龄,幼虫期27—63天,蛹期8—22天,成虫寿命3—10天。每雌平均产卵量92粒。一般发生年份可于4月上旬在林间施放白僵菌粉炮,大发生时选用20%杀灭菊酯3000倍液、80%敌敌畏、50%甲胺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2—3龄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