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李强 《科技信息》2011,(35):I0391-I0392
八矿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一九八一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是个多煤层同时开采的严重突出矿井,回采的煤层共有四层:丁5.6、戊9.10、己15和己16.17,为二级自燃发火矿井.煤层自燃发火期4-6个月.煤尘爆炸指数25.63—36.19%.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采高卧底煤回采工艺开采,掌握煤层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支护参数、工作面采取伪俯斜推进及提高支柱的实际工作阻力是保障大采高卧底煤回采工艺安全回采的技术关键。该文详细叙述了大采高卧底煤工作面顶板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加强顶板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尹群 《科技信息》2011,(21):369-369
介绍了悬移支架炮采开采厚煤层技术的回采工艺、回采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取得的经济效益、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为同类煤层炮采放顶煤回采工艺的应用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东欢坨煤矿9煤层与12_(-1)煤层近距离煤层开采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通过理论计算9煤层开采后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达到26.6 m,对部分12_(-1)煤层开采造成一定影响;2322工作面回采巷道应布置在应力降低区,距9煤层煤柱边缘水平距离16 m的采空区下,这样对巷道两帮位移及顶板位移影响相对较小。该矿2322工作面的回采实践证明了巷道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镇城底矿由于断层多且比较发育、煤层顶底帮弱、局部地方低于奥灰水水位超过90m属于带压开采等不利因素形成了很多边角煤地段。该矿南一、东二采区都已进入收尾阶段,由于断层切割、无炭柱的影响留下多处不规则段。此类边角煤及煤柱在采区收尾封闭前如不及时回收,将会丢失。为了延长矿区寿命,尝试采用轻型支架放顶煤工艺进行边角煤回采、窄小煤柱回采及变采长壁式回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常庆江 《甘肃科技》2013,29(15):61-63
论述了新庄煤矿采用急斜近距煤层水平分段轻型支架放顶煤采煤方法的科学性。新型采煤法的实施有利于避免急斜近距煤层开采的相互影响,提高生产能力和采出率,形成规范的通风系统。同时论述了这种新型采煤法回采工艺的独特性和液压支架的适应性,得出采用这种特殊的回采工艺和液压支架保证了作业安全,有利于高产高效,而且适应了联合开采后顶煤的放出过程、围岩破坏和矿压显现特征。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采煤方法,完善工作面生产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淮北矿区芦岭煤矿主采煤层为8、9、10煤层。8,9煤层均为极松散煤层,普氏系数f=0.1-0.2。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易燃:煤尘易爆。多年来,开采方法一直采用分层布置、人工落煤的开采工艺,巷道准备周期长,职工劳动强度大,单产低,加上瓦斯及煤层自然发火灾害严重,经济效益极差。通过对芦岭8,9煤的煤层赋存条件进行深入研究,确定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来改革8,9煤现有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缓倾斜煤层中不同厚度条件下的开采工艺,薄煤层中的高档普采、薄煤层综采、创煤机开采技术的关键技术要点,厚煤层开采技术中比较常用的带式回采膏体充填技术,特厚煤层开采工艺中的放顶煤开采.并以某煤矿开采实例,分析了缓倾斜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结合寺河二号井煤层赋存条件,对15号层煤的工作面布置方案及回采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回采经验,以期对类似煤层的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的新型回采工艺,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工作环境常处于高瓦斯自燃煤层中,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煤层条件日趋复杂,开采强度带来的残煤遗留、瓦斯超限、冒落度高、漏风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井下作业安全。因此各矿必须从自身的工作条件出发,分析瓦斯规律及煤自燃的特点,制定多元化的综合防治策略,确保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的新型回采工艺,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工作环境常处于高瓦斯自燃煤层中,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煤层条件日趋复杂,开采强度带来的残煤遗留、瓦斯超限、冒落度高、漏风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井下作业安全。因此各矿必须从自身的工作条件出发,分析瓦斯规律及煤自燃的特点,制定多元化的综合防治策略,确保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近水平复合煤层露天矿端帮靠帮回采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局限,只是研究了下部煤层的回采,对于高位煤层的回采难度较大,研究较少,因此,为了能在近水平复合煤层中进行高位煤层的回采,通过分析宝日希勒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情况和地层赋存特点,利用FLAC3D构建端帮三维数值模拟模型,计算了借助内排土场平盘靠帮回采高位煤层1-2煤时换填步距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设计确定了靠帮回采高位煤层1-2煤边坡稳定性控制技术及相应的靠帮回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端帮1-2煤高位煤层靠帮回采换填步距不超过80 m,端帮1-2高位煤层靠帮回采时,借助于发展到1-2煤台阶底板上的内排土场平盘布置设备进行靠帮回采,回采方式为分层捣运、内排追踪回填。全区靠帮回采可多回收1-2煤2.260×107 t,取得49.72亿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采用模糊划分(软划分)法,按煤层赋存等因素,给出选择煤层回采工艺的定量方法.在选择回采工艺方式时,可对未开采的煤层给出定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刘魁 《科技信息》2011,(34):384-385
我国急倾斜煤层分布广泛,其地质条件大多数比较复杂,经过长期的勘探和开采,对现有生产矿井中的急倾斜煤层的赋存特征已有相当的了解,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方法与煤层埋藏的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存在水害威胁、瓦斯、自然发火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为了保证急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加强回采工艺各环节管理,防止溃水溃泥、瓦斯增大等带来的不安全隐患。通过改革综采支架和开采技术管理,增强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回采实践证明,急倾斜煤层开采管理方法保证了梅河煤矿四井多个综放工作面的顺利安全回采,创造了巨大效益。至今在梅河煤矿四井急倾斜煤层综放开采经历了25年,有较成熟的开采经验。为类似矿井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上下煤层分层同采时,开采所引起的本煤层以及煤层之间的复杂应力场和位移场将导致巷道失稳、工作面顶板冒矸、支架折损、采场影响相互叠加等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了上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并在山西中阳华润联盛苏村煤矿进行了实验。同时,本文还研究了上下煤层同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建立模型后模拟得到了两煤层采场相互扰动影响最小的安全错距为45 m。结合苏村煤矿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确定了上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为对齐布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上下煤层同采巷道数值模型。根据上下区段之间煤柱和巷道支护、开采工艺和顺序,探讨了上下煤层开采扰动覆岩运动规律。分析苏村煤矿实验结果,得到了6~#煤层和10~#煤层同采时的巷道布置以及同采合理错距布面。该方法解决了两层煤同采时影响相互叠加的问题,保障了煤矿的生产安全,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袁店一井煤矿主采81、82煤层松软且层间距小、两层煤之间有厚层夹矸的特点,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践等研究方法,对含厚层夹矸煤层顶煤破碎机理、综放面生产工艺参数优化等进行系统研究,为822工作面采用81、82两层煤合并综放开采提供了理论基础,确定了822工作面合理的回采工艺参数,同时研究分析了合并综放开采近距离煤层时两巷围岩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矿4煤层的实际情况,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并向兄弟单位学习考察,针对4煤层开采煤层薄、回采困难等特点,经过详细研究、分析,决定在我矿薄煤层4煤层采用切顶墩柱采煤工艺,首先在426工作面试用,采用切顶液压墩柱,取消木垛支护。  相似文献   

18.
李建 《安徽科技》2013,(7):50-52
一、矿井概况五沟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境内,属临涣矿区,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井田面积21.6km2。目前回采二叠系山西组10煤层,平均煤厚3.86m。由于主采煤层上方覆盖273m左右的厚松散含水层,对煤系地层进行间接渗透补给,给浅部煤层的安全开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矿井初步设计时,设计开采上限为-330m水平,留设80~100m的防水煤岩柱,压煤3664.4万吨。为进一步积累10煤  相似文献   

19.
新集一矿单一煤层11煤首采面-111100面的成功回采,填补了矿区单一煤层回采工艺的空白,丰富了安全生产经验,为今后相邻(类似)工作面的回采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平顶山东矿区戊_(9-10)煤层中构造群落的宏观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突出煤层是经过构造重建的新认识,并认为不同构造群落的叠加与复合控制着构造煤的类型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