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潘国庆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54-58
铜绿假单胞菌是耐药性十分突出的一类院内感染条件致病革兰氏阴性细菌.本文从生物被膜、细胞密度依赖式毒力因子、外排系统、基因盒一整合子系统及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几方面对其耐药性机理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未来对微生物耐药性研究和应用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最严重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之一,生物被膜(Biofilm,BF)多粘附在生物材料和植入的各种导管及人体组织表面,它的形成使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不断上升,致使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且难以控制,给治疗增加更大的难度。临床上已有许多被证实可用于治疗PA生物被膜感染的药物,藻酸盐、密度感应系统对PA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也为治疗生物被膜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方法对16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15种药物敏感试验,用MH平板采用WHO推荐的K-B法.结果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在95%以上;头孢三嗪、头孢噻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氧氟沙星等耐药率在40%~6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氨曲南、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在30%左右,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在20%以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完全耐药,对碳氢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11.9%)、头孢他啶(13.8%)耐药率最低;氨基甙类中的阿米卡星(20.1%)和环丙沙星(30%)耐药率相对较低.临床上宜选择耐药率<20的药物;对耐药率在40%~60%的药物慎用;耐药率>70%的药物最好不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临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方法对16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15种药物敏感试验,用MH平板采用WHO推荐的K-B法.结果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在95%以上;头孢三嗪、头孢噻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氧氟沙星等耐药率在40%~6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氨曲南、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在30%左右,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在20%以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完全耐药,对碳氢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11.9%)、头孢他啶(13.8%)耐药率最低;氨基甙类中的阿米卡星(20.1%)和环丙沙星(30%)耐药率相对较低.临床上宜选择耐药率<20的药物;对耐药率在40%~60%的药物慎用;耐药率>70%的药物最好不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阻遏蛋白LexA进行基因克隆、重组表达及蛋白纯化.方法:采用PCR法从PAO1株基因组中扩增出1 086 bp的LexA基因,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ET32a( )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包涵体洗涤后用8 mol/L尿素溶解,以镍离子亲合柱层析作为第1步纯化,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作为第2步精细纯化,反相高相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蛋白的浓度.结果:LexA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为45%,经镍离子亲合柱层析纯化后LexA蛋白纯度达到85%以上,回收率大于80%,镍离子亲合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步纯化目的蛋白,经HPLC测定,最终目的蛋白的纯度为98.97%.结论:在pET32a( )表达系统中实现了PA的LexA蛋白的高效表达,两步纯化法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鉴定LexA靶位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变化,为防治烧伤病区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收集同一时间烧伤病房9名感染患者的患部浓汁和血液标本,分离鉴定出9株铜绿假单胞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等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结论 烧伤病房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照射的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诱变,从中筛选出一株优势正突变菌菌株B2,并对其形态,生长条件及产鼠李糖脂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亲本B0,菌株B2产鼠李糖脂产量大幅度增高,从0.82 g/L增加到2.71 g/L。菌株形态为杆状菌。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甘油30 g/L,酵母膏2 g/L,微量元素5 m L/L。研究结果表明从重金属含量高的制革污泥中筛选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经紫外诱变后可显著提高产鼠李糖脂产量,并进一步确定诱变后的菌株产鼠李糖脂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鼠李糖脂的量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萘、菲为惟一碳源,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对萘、菲的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能以萘、菲为惟一碳源,对萘、菲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21天菲与萘的最高降解率分别可达95.1%和92.3%.此菌株对菲、萘的脱氢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0~10天其脱氢酶活性迅速增强,10天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从微生物数量可知,不同浓度的萘、菲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较大的影响.浓度过低时,菌体生长缓慢;浓度过高,铜绿假单胞菌本身产生的副作用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至嵊泗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与赤潮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嵊泗列岛位于长江口外,其附近海域是长江口外赤潮的多发区域,我们在其赤潮多发时期的6~8月进行四期监测,结果表明:嵊泗列岛附近海域6~8月海水多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密度极高,主要优势种夜光藻等均为赤潮种类,极易引发赤潮.海水中的活性磷酸盐含量对限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可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监测期间现场还监测到一次中缢虫赤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赤潮发生过程中微量元素Fe、Mn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一个完整的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起始─—发展─—维持─—消亡),研究水体中Fe、Mn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表层水中,赤潮发生的起始阶段Fe、Mn浓度很高,分别为大于17.8μmol/L和0.51μmol/L.随着骨条藻的增殖,藻类细胞的增加,Fe、Mn含量下降,赤潮消失后,水体中Fe含量回升:Mn含量仍保持低浓度(未检出).(2)4m层水体中,在起始和维持两阶段,Fe、Mn含量均较高,其它与表层水一致.(3)底层水体,在起始阶段,Fe、Mn含量比表层和4m层的要高,赤潮消失后,Fe、Mn含量均回升。可见,水体中Fe、Mn含量的异常升高,可能是诱发骨条藻赤潮的因子之一。赤潮发生过程中,Fe、Mn含量的变化是藻类对其吸收利用所致。每年5月到8月,为长江丰水期,迳流携带Fe、Mn入海的量也大,这可能是造成长江口外赤潮多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Strain Pseudomonas Aeraginosa SCU isolated from rotten hides is shown to produce various gelatinolytic enzymes with molecular masses ranging from - 50 to - 200 kD. A gelatinolytic enzyme called PAC exhibiting collagenolytic activity is purified by SP sepharose fast flow, Sephadex G-200 gel filtration and native PAGE cutting method. The purified enzyme has an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of about 110 kD by SDS PAGE without β-mercaptoethanol. Treatment withtβ-Me suggests that PAC is dissociated into three subunits approximately 33 kD, 25 kD and 20 kD with a ratio of 2:1:1, named sub A, sub B and sub C repectively. EDFA and EGTA display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enzyme activity while PMSF, leupeptin and pepstain do not appreciably inhibit it. The first 15 amino acid residues of the major subunit (subA) are determined and the sequence is Ala-Glu-Ala-Gly-Gly-Pro-Gly-Gly-Asn-Gln-Lys-Ile-Gly -Lys-Tyr. This sequence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elastase of P. aeruginosa. The fragment of encoding mature sub A is cloned and its sequence is determined, which has a high homology with the gene of elastas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AC is a novel collagenolytic metalloprotease composed of three kinds of subunits, of which elastase is the major one.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和赤潮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2年至2004年浙江中、南海域赤潮发生的连续监测分析,表明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7月,近年来赤潮发生规模和频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5月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还监测到一次伴有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小规模有毒赤潮.本区主要赤潮优势种为具齿原甲藻. 相似文献
15.
赤潮相关因子的卫星遥感探测与赤潮预报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遥感探测赤潮相关因子的技术方法以及现阶段遥感观测手段的不足之处,认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须依靠多层次的海洋观测系统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才能实现,其中,多层次的海洋观测手段是关键,建立有效的海洋综合观测系统是预报赤潮的必要条件(如正在建设中的珠江口、上海海洋立体观测示范技术系统),利用已有的综合技术实现赤潮的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涠洲岛南湾港海域发生铜绿微囊藻赤潮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涠洲岛南湾港海域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 inos)赤潮期和非赤潮期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比分析赤潮期和非赤潮期该海域的海水水质状况。在赤潮期,铜绿微囊藻数量达2.08×1010个/升,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9.95%以上,COD浓度为4.47m g/L,DO含量为11.2m g/L,Ch l-a浓度为22.5μg/L,海域营养状况指数为0.01~0.08,属贫营养型水域,除赤潮中心外,水质没有受到有机污染。在非赤潮期,COD浓度为0.82m g/L,DO含量为7.2m g/L,Ch l-a浓度为3.8μg/L,全部测值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水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近海赤潮消亡后水体缺氧的预测与生物防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东山县八尺门网箱养殖区发生中肋骨条藻赤潮期间,跟踪监测赤潮消亡过程及消亡后DO的变化,同时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观测.研究江蓠对赤潮消亡后水体DO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蓠可以减缓赤潮消亡后出现的水体缺氧;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可以预测海区赤潮消亡后DO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两种赤潮藻即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在不同氮磷比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探讨了氮磷含量及比值对赤潮爆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N源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Monod公式(P〈0.001),氮磷比在25和50时藻细胞密度高于其他比值的藻细胞浓度,说明该氮磷比是赤潮异弯藻最佳生长营养盐条件。对东海原甲藻而言,在以NaNO3为N源时,氮磷比为40时藻细胞密度高于其他比值的藻细胞浓度,说明该氮磷比是东海原甲藻最佳生长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19.
绿脓杆菌外毒素A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嵌合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构建外毒素结构域Ⅰ a基因(EPA103)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HSV-2-gD)嵌合蛋白表达载体(pET-EgD),得到嵌合表达蛋白.利用外毒素结构域Ⅰ a基因表达蛋白的佐剂效应,以pET-EgD表达嵌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免疫小鼠,可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抗HSV-2特异性抗体.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开发研究Ⅱ型单纯疱疹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